04.01 秦腔名旦---王天民

秦腔名旦---王天民

王天民(1913-1972)乳名天贵,字子纯。原籍陕西岐山,生于陕西咸宁东羊市(今属西安市碑林区)。1924年入陕西易俗社,初习小生,后改旦角。初出台演《柜中缘》即获成功,12岁即成为易俗社的“台柱子”。他在花衫技艺上造诣至深,是易俗社继刘箴俗以后最著名之旦角演员,被观众赞誉为“西京梅兰芳”。

王天民先生天生丽质,身段灵巧,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唱腔柔腻。在1931年出版的《简明报告书》中称他“面若漏月,行若浮云,庄重而不板滞,活泼而不轻佻,喜怒哀乐能合分际。其声若莺儿若笙簧,唱工之娓之动听,为本社历来所未有。若声誉之在今日,犹昔日之刘箴俗。”

自14岁时唱红《柜中缘》后,他接连主演了《金贞记》《螟蛉案》《蜂蜜计》《复汉图》《淝水之战》《还我河山》《颐和园》《蝴蝶杯》《少华山》《黛玉葬花》《夺锦楼》等戏。为秦腔舞台上塑造了阴丽华、卢凤英、尹碧莲、林黛玉等一系列生动的古代妇女形象。

秦腔名旦---王天民

1932年西安《新秦日报》举办的“菊部春秋”秦腔演员评比中,王天民名列第一。并刊《王天民专号》,对他的表演艺术进行专题研究和评论。1932、1937年,易俗社两次去北平演出《蝴蝶杯》《杨贵妃》《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等。主演王天民先生得到北平的戏曲界一致好评。在北平演出期间,平、津《全民报》《京报》《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赞曰“杏眼桃腮,身材合度,袅娜生姿,兰芳二十年后,不过如是也”;“天生丽质,声音尤佳,身段自然美观,有砚秋之端丽,慧生之妩媚。”在此期间,王天民先生得到了尚小云、齐如山、荀慧生、马连良等名家的指点和帮助。北平演出归来之后,王天民先生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声名益隆,而他对自己要求更严,唱腔表演,都达到了热火纯青的程度。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在易俗社的《双锦衣》《软玉屏》《宫锦袍》《夺锦楼》《毁桃娘》《盗虎符》等戏中担任主角,为秦腔观众创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

1950年王天民先生出席了全国观摩演出大会,会上给他颁发了奖状。此后身患重病,无法登台,长其休养。1962年纪念易俗社五十周年时,应广大观众要求,带病演出了《洞房》《烤火》《柜中缘》等戏。文革中,传统戏禁演,身心受到了极度摧残,于1972年抱憾离世。肖若兰、全巧民演出风格受其影响最大。

王天民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里,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人物或端庄持重,雍容雅致;或轻盈浮荡,娇巧玲珑;或气壮山河,威武凛然;或工雕细腻,悱恻缠绵;都各具特性,惟妙惟肖。他的唱腔珠圆玉润,行腔自若。王绍献在《秦腔记闻》中,对王天民有“鹂声谷鸣,裂帛清脆”之赞。他在表演上严谨规范,入情入理,尤其感人的是他的“哭”“笑”技巧。他在代表剧目《洞房》一剧中,几次人物心绪变化不同的“媚笑”“喜笑”“痴笑”“怒笑”,依照剧情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往往一出台,一个台步,一个神情,都能给观众以极大地艺术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