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象州西山有六祖岩,经研究是禅宗六祖慧能(俗名卢惠能)当年南庇之时的隐修之所,后来老百姓依他的形态进行塑像,以表崇敬而世代供奉,并在六祖岩下建设西山寺。宋代地理志《舆地纪胜》在“象州”部分中有“六祖岩”、“卢道者”、“西山”、“西山寺”等相应记载。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象州西山六祖岩

郑献甫,别名小谷,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人,一生教书育人,著作极丰,是清代岭南著名教育家。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的因缘见于他所纂修的《象州志》。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郑献甫像

一.郑献甫在对古代志书研究中关注过“六祖岩”

出于对家乡的特殊情怀,郑献甫早有修志之心。他全面研读了古代《象州图经》及清朝乾隆二十九年的《象州志》,并努力从《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粤西丛载》、《象台首末》等古籍中有关象州的记载进行认真的比对,其修志的迫切之心在《尝阅,欲修吾州志书而未及为也,闲早杂忆,书数诗以誌归思(六首)》及《书后》等诗文中明显可见。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郑献甫在《书后》文中所记

在《书后》一文中郑献甫首次提到了“六祖岩”、“西山寺”、“卢道者”,文中有记:“尝得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颇具宁以前风俗形胜,其山则有象山、雷山、......,其岩有龙岩、寺岩、燕子岩、六祖岩、大小王岩,......其寺有南山寺、北山寺、东山寺 、西山寺、报恩寺,......其异教有卢道者、黎彥明。今志或有或无,或同或异,皆应对核而正之者。......作志不难而读书者难也!余欲补修,奔走流离,未能从事,故姑志其略于此。”

二.郑献甫纂修新志时对“六祖岩”等的载记内容

后应时任象州知州李世椿的邀请,郑献甫全力纂修象州新志,新志于清同治九年(1870)完成,次年由桂林鸿文堂杨云逵刊印。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在清乾隆本的《象州志》中,对“六祖岩”等的记载相对简单,即为“西山在州西,隔江二里,旧有西山寺,今圮。”“六祖岩在西山,有石刻‘六祖岩’三字。”但该志书中却记载有刘光烈《游六祖岩》一诗。结合《舆地纪胜》等古代文献,“纪载多据旧志,不过前增考订,后增采访”(《象州志·跋》),经比较核实,郑献甫在新志中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清同治《象州志》对“六祖岩”之载

郑献甫纂修的《象州志·纪地第一秩》记载有:“龙岩,......。寺岩,......。燕子岩,......。六祖岩,在西山寺后,磴道盘纡,石穴空嵌,可容数人,塑六祖像其中。旧志云有石刻‘六祖岩’三字。小王岩,.....。右岩五见《舆地纪胜》,旧志只有六祖一岩,无所列四岩。”并在其中《西乡里图》的地图中将“西山寺”的位置予以特别标注,此是志书中的第一次出现。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清同治《象州志》中对“西山寺”的地图标注

郑献甫在《象州志·纪故第四秩》中将《舆地纪胜》中所载有关“西山”、“西山寺”、“卢道者”的内容全部录入其分别为:

“西山与象山相连,尤为高耸,风土纪云:刀兵永不见,西山最高现。说者以为州从来无兵乱,虽侬智高陈进之猖獗,郡人皆虑,其侵害至境或自退,或败亡。人以为应谶。”

“西山寺在城西五里,其寺半山有一槛亭,大江横前,飞湍千里,郡城枕股,万瓦鳞闪,山川景物尽在其中,骚人题咏为多。”

“卢道者,隐居阳寿之青金山,去城八十里,其山深广,虎狼甚多,卢在山中卓庵,修行勤苦,虎常蹲伏庵下,每出入,虎为守庵。”

此外在《象州志·纪故第四秩》还将乾隆《象州志》中的“退思轩,在隔江三里许,西山寺超然亭之右,明秦进建,为训子肄业之所,俯长江,瞰平原,豁人心目,久圮”载入。

值得注意的是:郑献甫对“六祖岩”的相关记载是在《象州志·纪地第一秩》之中,而不是在《纪故第四秩》。此即表明六祖岩及岩洞内的六祖圣像当时都是实际存在的。而“旧志云有石刻‘六祖岩’三字”则表明了“六祖岩”这三个石刻大字在之前就早已存在,因此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

三.郑献甫对西山一带的“象云”有特殊的情愫

象州西山一带的“象云”在古代被视为“瑞象”,《舆地纪胜·岭南西路·象州》有载:“瑞象,瑶光台云:郡之西山,耸秀葱翠,四时寒暑,阴晴显晦,变态不常。当其天宇澄霁,倏尔溟濛,红日朝暾,游云浮飞,为白象之形,宛如生成,奔逐飘逸于西山之上,出没无时,父老相传,号为瑞象。”

象州古代文人都非常关注这一“瑞象”,清乾隆年间象州名人刘光烈曾写《象云说》一文有:“郡西渡江二里许有山焉,峭立正对瑶光楼,不象其形而象其名。古传每雨后日出,山腹白云辄而成象,经时不灭......。”

而郑献甫对“象云”也是情有独钟,在其《阅象州旧志偶书》之作中有“前代遗编久放纷,后生稽古但流闻,难寻北宋楼凰进,尚见西郊幻象云。”他还亲自撰写了《象云赋(并序)》一文,其中特别写道:“象云低卷象台边,象岭遥临象郡前;官吏清华民显贵,大家同享太平年。”

时值今世,象州“六祖岩”能重光于世,正在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其中我们不能忘了郑献甫这位岭南名儒之前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消息来源| 象州旅游

审核|方 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