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怎樣培養出不被機器人淘汰的孩子?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奪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擔心孩子在人工智能時代缺乏足夠的競爭力。那應該怎麼培養孩子,讓他們未來不被機器人淘汰呢?

第一,讓孩子學習編程。塞繆爾認為,學編程不是為了找工作,未來大部分編程會落到機器人頭上。但是,學編程最大的意義,在於能幫我們預測自動化發展的方向。掌握編程知識可以讓我們瞭解,編程擅長解決哪些問題,不擅長解決哪些問題,在未來日益高度自動化的領域中,這種技能是很有用的。比如,如果你成了一名律師,審查合同的工作可能會減少,但為閱讀合同的機器人確立規則的工作可能會變多。塞繆爾建議,就算孩子不去上編程課,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工具”教給他們代碼編寫的基本原理和邏輯,比如有些手機遊戲,就可以讓孩子對編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怎樣培養出不被機器人淘汰的孩子?

第二是藝術教育。我們都知道,藝術教育對培養創造性思維很有幫助。但現在要把這種創造力當作一種競爭優勢來培養,這一點至關重要。這是因為相比那些常規、可預測的活動,或需要處理大量信息的工作,需要創造力的工作被自動化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增加一些藝術課程。另外,教孩子的老師最好也能對創造性思維很重視。家長也需要發揮創造力,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活動。比如,塞繆爾的小兒子只對科技類的活動感興趣,於是塞繆爾就給小兒子找了一門數字藝術課,這比雕塑和繪畫更適合他。
怎樣培養出不被機器人淘汰的孩子?

第三,教孩子學會質疑規則。傳統的教育都是從聽話和服從的角度出發,給孩子定規矩。但實際上,服從是機器人最擅長的,這方面人類再怎麼努力,也比不上機器人。所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質疑規則,獨立思考,因為這才能幫孩子培養機器人無法掌握的那種思維。
怎樣培養出不被機器人淘汰的孩子?

第四,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確保孩子至少自學一門重要技能或課程,比如語言、技術或某學科,要學到至少相當於上了一年課的水平。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學習,以及知道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事,也可以在課下自發進行。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他們在未來需要不斷充電,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