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這位院士缺席兩院院士大會,在青島種水稻

【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大白新聞注意到,當天會議兩院院士濟濟一堂,但不見袁隆平院士的身影。原來,當天袁隆平帶領海水稻團隊在青島啟動“中華拓荒人計劃”,同時在全國六地試種海水稻,其還親自替在場嘉賓精選秧苗。

這位院士缺席兩院院士大會,在青島種水稻

袁隆平向參與“拓荒人計劃”的各位嘉賓傳遞秧苗

兩院院士大會昨日開幕

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2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他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會議。大會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主持。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致開幕詞。

袁隆平缺席開幕式在青島種水稻

據悉,當天上午,1300多位兩院院士,“百名科學家、百名基層科技工作者”代表,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在京有關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代表等出席大會。

大白新聞注意到,幾乎在兩院院士大會開幕同一時間,袁隆平親臨青島城陽出席海水稻插秧儀式。

據瞭解,自2016年以來,袁隆平團隊開始研究海水雜交稻,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灌溉水稻田裡進行試驗,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小面積測產最高摺合畝產達到620公斤。不久前,袁隆平公開表示,希望在2020年做完兩件事後正式告退,一件是做到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另一件就是培育耐鹽鹼水稻。

袁隆平表示,如果我國能發展1億畝鹽鹼地種植水稻,畝產達300公斤,可增加300億公斤水稻,相當於一個湖南省的水稻總產量,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作用不可估量。

海水稻可將鹽鹼地變良田

海水稻絕非按字面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而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它可以長在灘塗和鹽鹼地。傳統的水稻在含有一定鹽、鹼成分的耕地上是無法正常生長的。

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對耐鹽、耐鹼、抗病、優質、高產等多種基因進行聚合,選育出新型耐鹽鹼水稻,這些耐鹽鹼水稻可以廣泛地種植於沿海灘塗、內陸鹽鹼地和鹹水湖周邊,緩解了耕地壓力的同時,增加了糧食產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介紹,除了青島市城陽區,此次插秧還在新疆喀什嶽普湖、黑龍江大慶、山東東營軍馬場、浙江溫州、陝西延安南泥灣同時進行,分別代表了新疆的乾旱半乾旱鹽鹼地、東北的蘇打凍土鹽鹼地、環渤海鹽鹼地、濱海小流域鹽鹼地、東南沿海新生鹽鹼地以及次生鹽鹼和退化耕地,基本實現了對我國主要鹽鹼地類型的覆蓋。【資料來源:新華網、齊魯網、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