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一個期待已久的重磅消息。


今天,湖南省政府批覆同意2019年我省20個擬摘帽的貧困縣(市)摘帽退出。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分別是: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桑植縣、新田縣、沅陵縣、漵浦縣、麻陽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新化縣、漣源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2019年,麻陽苗族自治縣啟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提升消費扶貧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助力農民增收。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通訊員 滕珊珊 攝


這是一個重要的標誌性事件。


此前,湖南已有31個貧困縣摘帽。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分別是:洪江區、武陵源區、吉首市、祁東縣、雙牌縣、江永縣、寧遠縣、鶴城區、洪江市、茶陵縣、炎陵縣、石門縣、桂東縣、中方縣、平江縣、宜章縣、汝城縣、安仁縣、新邵縣、綏寧縣、武岡市、永定區、慈利縣、安化縣、江華瑤族自治縣、辰溪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雙峰縣。


隨著最後的這20個貧困縣(市)摘帽退出,我省51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退出。

1


攻堅成績單


先來看看,這幾年,湖南脫貧攻堅成績如何。


從貧困程度來看,湖南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武陵山片區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全省51個貧困縣有38個在武陵山片區,佔比74.5%;全省6920個貧困村中,4063個在武陵山片區,佔比58.7%;根據現行標準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82萬人,其中355萬人在武陵山片區,佔比52%。


湖南有11個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高、貧困人口規模大、自然環境惡劣、歷史人文和發展水平落後,集“老少邊山窮”於一體,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民在領取村集體經濟獼猴桃產業的收益分紅。2014年,該村在精準扶貧中,動員全村村民入股種植獼猴桃1000餘畝。 吳建斌 攝


攻堅的成績單十分搶眼:全省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67萬人下降至2019年底的19.9萬人。目前,武陵山片區貧困縣已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絕大多數已經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56%;11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些縣的141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絕大多數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68%。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績單的背後是全省上下奮力攻堅的結果,是貧困地區的鄉親們為了擺脫貧困日日夜夜奮力苦幹的結果,是常年累月奮戰在攻堅一線的黨員幹部們付出辛勤汗水甚至是流血犧牲換來的。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近年,龍山縣大力推廣社區醫療,在每個行政村修建了村衛生室,配備1至2名全職村醫,為解決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提供了有力保障。曾祥輝 向德剛 攝


脫貧攻堅是場硬仗,湖南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之地,更要行首創之為。全省貧困縣雖然全部退出了,但今年還有19.9萬剩餘貧困人口要脫貧,還要防止已脫貧的貧困戶返貧、生活在貧困邊緣的群眾致貧。因此,還須繼續加把勁。


2


摘帽以後怎麼幹?

對這事,湖南目標明確、態度堅決。


出臺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關於提高脫貧質量促進穩定脫貧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就規定脫貧攻堅期內保持對摘帽縣政策穩定,並逐一明確了貧困人口脫貧後可享受的政策,嚴格實行“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江華瑤族自治縣經濟開發區湖南瑤珍糧油有限公司公司採取“龍頭企業 + 基地 + 家庭農場 + 合作社 + 農戶”的模式,對參與合作的貧困戶統一供應農資並保底回收。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摘帽後,將從4個方面繼續下功夫,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


一是嚴格組織脫貧摘帽驗收評估,嚴把脫貧質量關,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如,要求各地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明確已摘帽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不能撤、職能不能變,駐村幫扶工作隊和結對幫扶人不能撤,涉及扶貧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能減。


二是發展產業增收脫貧。深化“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出臺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產業擴大就業的“十條意見”,探索推進消費扶貧,推進“一村一品一社一企”和“家門口就業”工程。目前,已累計有30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增收脫貧,30餘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花垣縣龍潭鎮龍門村服裝廠,村民在加工服裝。2019年5月,龍門村建成投產的服裝加工廠,幫助當地貧困勞動力及留守婦女120餘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龍愛清 攝


三是加強對非貧困縣非貧困村的幫扶力度。將常態化聯點督查延伸至31個脫貧任務較重的非貧困縣。對貧困發生率居高不下的地方掛牌督辦,向貧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貧困村派出駐村幫扶工作隊等。


四是開展正向激勵,激發內生動力。廣泛開展“脫貧立志、星級創建”“四扶四建”和“治懶、治賴、治髒、治賭、治愚”五治活動,在鄉村掛出“脫貧光榮榜”,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2月28日,湖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十條措施》,既是防止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脫貧攻堅,也是防止脫貧人口返貧。


比如,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要求結合疫情動態監測,對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覆蓋排查,對中央和省脫貧攻堅考核指出問題,逐一查漏補缺補齊短板,6月底前確保所有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實施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根據2019年底建檔立卡人口規模、未脫貧人口和貧困程度等因素,對脫貧難度較大、鞏固脫貧成果任務較重的縣、村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超過500人的安置點進行掛牌督戰,及時解決制約脫貧的突出問題等等。


重磅!湖南最後20個貧困縣摘帽,摘帽後怎麼幹?

近年來,江永縣通過建設11個集中安置點及村民分散自建安置,共安置搬遷群眾1984戶7915人,讓貧困村民住上了新居。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通訊員 任澤旺 攝


這些措施既管當前,也管長遠。


摘帽以後怎麼幹?我省不僅有政策,也有經驗可借鑑。


洪江區、武陵源區是我省首批摘帽的兩個縣(區)。洪江區2017年摘帽後,仍然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區、鄉、村繼續層層簽訂軍令狀,定期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專題工作會議,調度和解決實際問題。

武陵源區按照“五個一批”制定了《回頭看入戶調研提綱》、《回頭看調研提綱彙總》、《問題清單彙總》,對全區產業扶貧、安全飲水、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三員”就業、陽光助學、雨露計劃、醫療救助、兜底保障等20多項政策落實情況全面自查,防止問題反彈。


去年,安化縣摘帽後,同樣繼續保持攻堅政策不變,全年全縣整合涉農資金6.92億元,縣財政統籌2.8億元,實施了產業就業增收、三保障、雙基建設、內生動力、群眾滿意度、幹部攻堅能力、風險防控等“七大提升工程”,脫貧成果有效鞏固提升。


攻堅攻得精準狠,收官收得更完美。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現在省裡政策足、舉措硬,各地推進力度大、幹部群眾士氣高。全面小康,就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