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EB感染興風作浪,這次孩子能不能躲過去?

開學兩個多月了,又是EB病毒感染興風作浪的時候。


EB病毒是什麼鬼?

EB病毒即Epstein-Barr病毒,由Epstein和Barr這兩個人於1964年在非洲Burkitt淋巴瘤組織中發現,故此命名。

EB病毒感染其實是很普遍的,一般發生在幼兒期,尤其是剛入幼兒園的時候。很早以前,日本的一份調查發現,4歲的小孩98%已經感染過EB病毒。

EB感染興風作浪,這次孩子能不能躲過去?

對於普通人群,EB病毒感染後會產生持久的免疫力,雖然不能清除病毒,但可以壓制住不讓它以後再興風作浪,二次感染EB病毒是極罕見的。

估計你我都已經感染過這種病毒了,並且身上還帶著它,跟它和平共處。所以,對一般的人而言,EB病毒感染並不可怕。

當然,極少數人感染EB病毒後會造成嚴重的後果:EB病毒相關性噬血綜合徵、EB病毒相關性淋巴細胞增殖症和其它類型的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這些疾病可是致命的!

幸運的是,引起這些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的情況只見於對EB病毒先天性缺乏免疫力的人,十分少見,只是目前還沒有辦法識別這些人群。長期的EB病毒感染可能還跟非洲Burkitt淋巴瘤、廣東鼻咽癌有關。

EB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EB病毒在幼兒園裡面主要是通過唾液來傳播

由於剛入園的幼兒之前還沒有感染過EB病毒,並且個人衛生習慣尚未完全建立(比如,“唾液管理”),幼兒之間就容易通過玩具或者直接的唾液接觸感染上了。

您可能疑惑:父母也感染過EB病毒並且不能清除它,為什麼小孩不是從父母那裡傳染而是在幼兒園感染呢?

這是因為對於免疫正常的成人,EB病毒在體內被免疫壓制,病毒是處於潛伏狀態,沒有多少病毒排出體外,所以不能作為有效的傳染源;兒童感染急性期病毒大量複製和通過唾液等排出,故有傳染性。


感染EB病毒後會產生哪些症狀?

感染EB病毒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無症狀”

絕大多數幼兒感染EB病毒後表現為“亞臨床感染”,就是沒有任何症狀、不知不覺感染了又不知不覺地好了

那種。少數表現為類似於普通感冒、喉嚨發炎,對症治療後也痊癒了。所以,大多數人是沒有“感染過EB病毒”的印象的。


也有一些小孩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感染EB病毒後表現為發熱、咽痛、眼皮腫脹和鼻塞、頸部淋巴結增大,醫生體檢常常會發現扁桃體有大片的白色滲出物,部分小孩還有肝脾腫大和轉氨酶升高,這就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EB感染興風作浪,這次孩子能不能躲過去?

這時一般白細胞計數會升高,淋巴細胞增多,血塗片可以發現異形淋巴細胞比例升高。

這些異形淋巴細胞以前被誤認為是“單核細胞”,疾病名稱就來源於此。雖然名稱有“傳染性”三個字,確實也可以在幼兒園裡面發生傳染、流行,但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並沒有被國家劃為法定傳染病,這是為什麼呢?真實答案估計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我個人猜測可能是因為EB病毒感染對每個人來說幾乎是必然經歷的,對普通人群來說也不會導致什麼嚴重後果,所以不需要特別的預防吧。

EB病毒感染後出現症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怎麼治療?

我們知道,大多數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說等到身體免疫力建立起來後會自動好轉的。

  • EB病毒感染也一樣,一般對症治療即可,高燒時就吃點退燒藥。
  • 對持續高燒的小孩,我們的經驗是,使用一點抗病毒藥物比如阿昔洛韋或者更昔洛韋對減輕症狀、縮短病程還是有幫助的。
  • 如果出現其它併發症比如合併心肌炎、免疫性溶血、噬血綜合徵等等,則另當別論。

由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常常出現扁桃體白色滲出物,容易被誤診為化膿性扁桃體炎,這個時候做個血常規檢查對鑑別這兩種疾病是很有幫助的。化膿性扁桃體炎血常規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淋巴細胞增多是不同的。

EB感染興風作浪,這次孩子能不能躲過去?

扁桃體化膿屬於鏈球菌感染,首選青黴素類抗生素,臨床上醫生經常會開阿莫西林口服,效果很好。但如果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口服阿莫西林不但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反而容易出現皮疹。

所以說,對EB病毒感染,我們沒有必要害怕。該來的總會來,我們不躲也不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