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導語:陳思誠是個聰明人,從來都是。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即便是最厭惡陳思誠的觀眾,也很難迴避他的才華與天賦。就在近期,由其監製的電影《誤殺》,三天內豪取兩億票房,豆瓣評分逆勢上漲,再次驚豔國人。不過事業上的順風順水,似乎無力挽救他糟糕口碑。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總有人說:人類是最複雜的動物。而陳思誠興許是這句話,最完美的註腳。他一邊是國內優秀的演員與成功的導演,一邊是人人唾棄的“出軌渣男”,這兩點彷彿“雙生子”般如影隨形,沒人能將他們分離。

今天,我們不妨聊聊陳思誠的雙面人生。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他是一個好演員

很少有人知道,陳思誠的演藝起點有多高。2002年,他首次登上電影屏幕,便憑藉《法官媽媽》獲得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華表獎最佳新人提名,並斬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那時他還在大學讀書。

時隔多年,我們再去回望這部作品,仍能清晰感受到——陳思誠青澀臉龐下,那精湛的演技。其充滿“靈性”的表演,逐漸模糊了現實與電影的邊界,讓“張帥”這個角色可以發光發熱,一舉征服挑剔的評審與觀眾。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法官媽媽》劇照

2006年,陳思誠與導演康洪雷合作,拍攝電視劇《士兵突擊》,飾演男二號成才。一語中的,“成才”真的讓他成了才。隨著《士兵突擊》的大受好評,作為主演之一的陳思誠,自然也被推到聚光燈下,享受著名利雙收的快樂。

作為全劇最具爭議的角色,“成才”既充滿理想敢作敢當,又處事圓滑自私自利。如今想來,陳思誠與成才的人生竟有頗多相似之處,也許這就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吧。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然而,《士兵突擊》的“熱浪”,並沒有將陳思誠推上事業的高峰。雖然之後六年間,他接連拍攝了《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狹路相逢》、《王昭君》等多部連續劇,其中依靠《王昭君》中對“大將軍王盾”的演繹,更是收穫了第24屆金鷹獎的提名。

但一提起“陳思誠”三個字,觀眾仍只會想起“成才”。曾經的輝煌反倒成了未來的“絆腳石”,想來也是命運的捉弄。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王昭君》劇照

幸運的是,陳思誠沒有就此沉淪。2012年1月,由其自編自導自演的大戲《北京愛情故事》(以下簡稱《北愛》)正式上線。首播當日便直衝榜首,並長期霸佔收視冠軍的寶座。而該劇的網絡點擊率也十分驚人,不到兩個月時間,《北愛》的視頻播放次數便突破十億。彼時,在百度上搜索“北京”,第一個跳出來的卻是《北京愛情故事》,也從側面反應了作品的火爆。

毫無疑問,作為主演的陳思成對於《北愛》的走紅功不可沒,第二屆“搜狐視頻電視劇盛典”最具人氣男演員的稱號,其當之無愧。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與此同時,他的“隱藏技能”也逐漸被你我所熟知。

他是一個好導演

2014年2月14日,由陳思誠執導的電影版《北愛》上映,最終票房為4.05億人民幣,該片也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愛情作品。作為一名新人導演,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但其野心不止於此,他要創立一個IP,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系列。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北愛》電影版劇照

2015年12月31日, 籌備良久的大殺器《唐人街探案》登陸賀歲檔。儘管年末一直是“神仙打架”——當時不乏《師傅》、《尋龍訣》、《老炮兒》這般強大的對手,但《唐人街探案》依舊可以逆流而上,30天內全國票房便突破8億,成為賀歲檔最可怕的“黑馬”,且沒有之一。

但凡看過《唐人街探案》,定會感嘆影片設計的精巧。陳思誠將需要嚴謹思維中規中矩的“本格推理”,與嬉笑怒罵放蕩不羈的“喜劇藝術”放在了一起,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事物,卻被他輕鬆的完美融合。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更值得稱道的是,他挑戰了一條艱難的路——多線拍攝(即電影中警察、偵探、兇手三者齊頭並進)。雖然,此番手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影片的觀感,讓情節更加緊湊,但同時對於導演的要求也極為嚴苛。從結果來看,陳思誠“超額”完成了任務,呈現了不遜色於《兩個大煙槍》與《瘋狂的石頭》等經典作品的精彩演出,其身為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

伴隨著第一部的大火,二代作品的到來也顯得順理成章,可任誰也無法料到,《唐人街探案2》的“落地”會如此鏗鏘有力——銷售成績突破30億大關,榮登內地懸疑類作品頂點。在中國電影票房總榜上,它至今位列前十(目前暫居第六),成為後輩們不懈追趕的目標。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如果說《唐探1》的一鳴驚人,在於新穎的電影類型。那第二部的不同凡響,則有賴於陳思誠對市場風向的精準把握。於保留“謎題”的基礎上,影片的重心開始向“喜劇”一端傾斜,以便迎合春節闔家歡樂的氣氛,又因其特有的偵探要素,形成強烈的稀缺性。觀眾紛紛買票支持,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回想近期,由陳思誠監製的《誤殺》,同樣飽受讚譽。寫到此處,相信很多讀者會提醒我,他不是導演,只是監製。但我想說明的是,監製對於一部作品的作用,極其重要,回想《誤殺》的情節,應該很容易感受到各種“陳思誠式的處理”撲面而來,個人氣息濃重。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陳思誠參與《誤殺》宣傳

綜上所述,陳思誠在事業上,完全可以用“輝煌”兩字概括。然而,每次觀看他的作品,當那三個字出現在演職員表之時,總讓我有一種“膩煩”的感覺,如此真實且揮之不去。

他是真的有點“渣”

遙想《北愛》播放之初,就不斷鬧出他與李晨、 張譯不合的新聞。當時的觀眾,多以為是宣傳策略,大可一笑置之。只是自電視劇結束,後兩者幾乎不再與陳思誠互動,才讓大眾明白——當年的消息或許不是捕風捉影空穴來風。

站在外人的角度,你我不易分辨其中曲折。但分析《北愛》的故事構成不難發現,電視劇基本是以陳思誠和佟麗婭的角色為主線,李晨與張譯則淪為配角。期間的宣傳更是側重陳思誠夫婦。假設真如媒體所說——一部由三人共同創作的劇本,最後鬧得給一人做嫁衣。那他人心中憤懣,也就可想而知。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多人後,三人在聚首,不知。。。

正是從此刻開始,陳思成的私德開始飽受批評。如果低調行事,健忘的觀眾或許終會忘記一切,既往不咎,可一旦人要“作死”,誰也無力阻攔。

2017年,卓偉爆出了陳思誠夜會兩女,並提供了照片證據,一時間輿論譁然。儘管,其一再否認出軌傳聞直至今日。不過,大家似乎並不買賬,他渣男的形象就此深入身心,脫身不得。

筆者不太想惹麻煩,關於事情真相,我亦無法評價。可若一言不發,多少虎頭蛇尾,心有不甘,發張圖片,自己感受下,我們到此為止。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寧品,寧細品

結語

其實,陳思誠是個聰明人。在勾心鬥角的娛樂圈裡,想要頂著一身罵名,繼續霸佔前臺,無異於登天。退居幕後,既讓觀眾眼前落個清淨,不至於相看兩厭,也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想來也是最好的的辦法。

於我個人而言,陳思誠的電影,應該會繼續支持,畢竟誰會跟好作品過不去呢?

只是希望,陳思誠本人就不要親自上陣了吧!

雙面陳思誠:他是《誤殺》背後的功臣,也是你我討厭的那個人

當然,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較長,十分感謝您的閱讀,我是Tony老師,我們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