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降準就是利好?商品市場可能會這樣走!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為什麼央行此時有此舉動?

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則信息,“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3.99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2.35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4個和11.7個百分點”。M1-M2的增速已經出現負值,而產生的原因跟目前金融嚴監管,銀行收緊企業的信貸有關,從而導致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而此時央行降準,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有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對實體經濟支撐。

此次降準的具體效果如何?

一、有利於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置換MLF減少了商業銀行付息成本,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二、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要求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服務實體經濟。

降準意味貨幣政策轉向?

我們認為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在國家去槓桿,防範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此次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那麼對商品市場影響有什麼影響?

首先,此次降準並不是再次“大水漫灌”的刺激經濟,對大宗商品以及股市並不會產生太大利好,難以推動價格大幅上漲。不過,保持合理的流動性,使經濟活動保持活力,支撐大宗商品的需求。在之前大宗商品以及出現大幅下行後,短期支撐大宗商品反彈。然而,從長期來看,房地產週期見頂、“貿易戰”擔憂等不利因素依然對本年度商品價格產生壓制,此次降準對此並不能有實質性轉變。

免責聲明:本報告由安糧期貨研究所根據公開可獲得資料和數據製作而成,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安糧期貨研究所力求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