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順木長廊而行,移步換景,讓人忍不住讚歎古人對於建築的這番縝密心思。然而這僅是寄暢園之一角,若要踏實地看完寄暢園各個角落,一天的時間,也未必是夠的。在這景緻繁複的園林內迷失方向的某一刻,突然無比羨慕在此建宅制祠的古人,世代居於此又何妨,有了這片園林,便也擁有了整片天地。

當之無愧的祠堂博物館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在古祠堂群中穿行,猶如行走在茫茫歷史之中,每一處牌匾,每一間古屋,都有著淵源與故事。這種眩暈,直到人傑地靈坊出現在眼前時,才逐漸消退。人傑地靈坊通體青灰,十米左右的高度,讓它成了惠山古鎮內最大也最具特色的牌坊。這座形制為三門四柱五樓的牌坊,是明萬曆年間鄒笛光所立。據當地人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這座牌坊曾被拆除掩埋,直到近年,才又重新修治,現在牌坊上的石柱和石樑,皆是從地底挖出來的石構件。仔細觀察,牌坊細節處石構件的顏色確有細微不同,稍稍多出的那份深沉,便是時光與風雨留下的印記。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走過人傑地靈坊,視線陡然開闊。一條河道居於正中,水中有古船,河面有古橋。這條河名為龍頭河,地處惠山浜西段,清帝南巡時,御船常泊於黃埠墩,然後換輕舟由此處入惠山,遊歷山水。龍頭河的兩岸,是整個惠山古鎮地區密度最大的古祠堂區。沿著人字行青石板路而行,每走幾步,便有祠堂引人駐足。祠堂內所祭之人,也跨度極大。從戰國時期的春申君廟,到民國時期的楊藕芳祠,在此處都可覓得蹤影。

惠山祠堂群的妙處卻不僅僅只是這些。在這裡,祠堂並不是一種單一的存在,它們依山傍水,交融於名泉勝景,古園古剎之中,又輔以人文,書院茶社,自成生態。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從古華山門而入,出山門殿,行不多遠,最先見到的便是近年修繕一新的華孝子祠。再往前走,就是南朝時期便有的千年古剎惠山寺。曾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惠山寺說是古寺,卻更像是一座私家園林,梵鐘聲聲,讓人心生清淨。也難怪古人將諸如淮湘昭忠祠、錢王祠等祠堂建在了此處。除卻惠山寺,惠山古鎮最為人所熟知的,非有“天下第二泉”之譽的二泉莫屬。好在二泉與惠山寺比鄰,不需幾步,便走到了。繼續上行,高處歇山頂的古樓牌匾上書“陸子祠”,是親自評定二泉的茶聖陸羽之祠。自中門而入,正堂內樹立著一米餘高的巨大漆屏,屏上刻有身著寬袍大袖的陸羽,屏中的陸羽俯坐在一張幾桌邊,正怡然自得地品飲茶水。漆屏左上方刻有《茶經》中的文字,論述煮茶之水以山中泉水為上,讓人不禁懷疑,是否當年正是在陸羽正是在此處,品嚐二泉水後方才生出了這些感慨。

二泉旁邊的,還有享負盛名的“二泉書院”。出了書院,隔道便是古鎮內規格最高的園林祠寄暢園。作為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寄暢園已有了近五百年的歷史,寄暢園自明兵部尚書秦金之時始,到康乾時期成為皇帝下江南必到之所而達到頂峰。乾隆十一年,秦氏後人將寄暢園中的嘉樹堂改為雙孝祠,寄暢園由此轉為祠園,一直延續至今。

乾隆數次來此地,號稱“江南第一山”,為何如此多祠堂中1篇

從惠山寺日月池畔處入園,過了風谷門窩庭,就是惠山五大貞節祠之一新貞潔祠。順道而下,庭院兩側花木良多,古海棠、麥冬、桃樹、黃楊、天竹,一派欣欣向榮。徑直前行,順右側小門而入,走過古樸的長廊,見到的古宅便是新貞節祠的主體秉禮堂。堂前有池,池中有太湖石峰,水中有錦鯉。假山池沼,古木依依,順木長廊而行,移步換景,讓人忍不住讚歎古人對於建築的這番縝密心思。然而這僅是寄暢園之一角,若要踏實地看完寄暢園各個角落,一天的時間,也未必是夠的。在這景緻繁複的園林內迷失方向的某一刻,突然無比羨慕在此建宅制祠的古人,世代居於此又何妨,有了這片園林,便也擁有了整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