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文 | 尚澄兒童教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評論分享)

提到真正的貴族教育,很多人腦海裡都會浮現一個名字--英國。這是很多學子海外留學的首選目的地。

近些年接觸英國教育的中國孩子,年齡越來越小。不少家庭趁假期到英國考察,對這裡的教育充滿期待。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對於孩子來說,這裡有全世界最大的玩具店;

對於家長來說,曾經作為英國留學生中的一員,5-6年的留學生活,決定讓自己的下一代儘早接受英國文化和教育的薰陶;

今天就帶領大家探訪下英國最難進的貴族學校,體驗一下真正的英國貴族教育!

體育是英國學校特別重視的課程

首先,先探訪的是位於倫敦的威廉敏斯特公學,對於英國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體育是學校非常非常重要的課。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讓在英國生活了多年的一位教育研究者印象深刻的是:女孩子要在冬天氣溫是零度的情況下,早上6點半起床,7點半去學校參加俱樂部,需要穿著運動短裙、光著腿。大人都感覺很冷,她們需要在室外熱身,然後參加完活動直接去上課。

曾經有人問過這些孩子,你們冷不冷?孩子們回答說冷啊,大人繼續問冷怎麼辦?孩子笑著回答做運動啊。

在外人看來,所謂的精英教育應該是孩子的穿著打扮、禮儀等等,沒想到第一重要的居然是體育。

這位教育研究者回答,所謂的禮儀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外在,而體育帶來的精神面貌是內在的禮儀,必須要遵守規則、有團隊精神。

有些家長認為,現在私立學校會帶來“社會圈層”,實際上需要有某些東西把這些學生連接在一起,除了是同一個學校的, 體育也是一種讓學生產生聯繫的一種方式。

很多住宿學校,在跟別的學校的學生介紹自己時,除了會說自己是什麼學校,還會加上我是什麼house(寢室)的,有一定的忠誠度。

體育是用來把人與人連接在一起的很好的手段,本質就是玩,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

馬術不只是運動,重要的是人和馬匹的關係

而說到體育,在英國必然會想到馬術。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來自於華天馬房的納茨福德出生在貴族家庭,成長於伊頓公學,據說是全球第一的貴族學校,每年學費將近300萬,從事的是人們眼中的貴族運動--馬術。

他的媽媽是英國人,爸爸是中國人,媽媽有自己的馬匹,當每搬到一個新城市時,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最近最好的馬場練習騎馬。

華天幼年曾經在北京、香港生活,後來到英國學習,2008年起他代表中國出征奧運。

很多人提到馬術都覺得是一種奢侈的運動,可以展示財富,將它歸結為某一種階層人群的運動,所以很多家長會把孩子送去學騎馬。

也許馬術跟孩子平時上的鋼琴、高爾夫課一樣,每週被提前安排到馬場,換好衣服,不和馬交流、對視,然後在馬背上坐半個小時,覺得非常不舒服。其實這完全讓孩子錯過了學習馬術、學習騎馬的機會和意義。

騎馬並不只是身體的運動,重要的是人和馬匹的關係。

英國孩子學習馬術,大多是以小組形式一起學習的,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彼此結下深厚的友誼。通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可以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馬術。

而中國家長追求私人課程,更多在意的是孩子之間的競爭,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未必適合,不美好的體驗,輕易換不來喜歡,何談熱愛?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來自中國的饒嘉怡,來英國之前性格特別內向,因為要中考了,學習壓力特別大,那段時間特別沒有自信,因為平時不跟別人溝通,而老師只會關心學生的成績。嘉怡學習馬術,是因為純粹的喜歡馬,可以不比賽,但是不能不跟馬在一起,學習騎馬比學習佔比更多一點。

雖然馬不能說話,但是可以通過身體語言和我溝通,讓我去聽它的想法。

運動是英國教育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身體健壯能給人帶來很多自信,從社交、戲劇、藝術,讓人知道如何表達自己。

在伊頓公學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傳統來幫助學生提高自信,每個男孩子都必須有一份報紙,費用包含在學費中,由孩子自己選擇訂閱哪份報紙,在早餐時間安靜地閱讀。這樣電視或電臺在播放什麼新聞,他們都可以提前知道,學習一些時事,還可以和其他學生、老師一起討論。

戲劇課讓孩子學會溝通、團隊合作、培養自信

讓倫敦德威公學自豪的是戲劇課,戲劇課老師維多利亞表示,想在舞臺上表現得遊刃有餘,如果不自信

,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舒服或者不相信你的同伴們,那麼始終會有一種緊張、拘束。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對於11、12歲的男孩子,他們很在意自己的身體,在意別人如何評價自己,在現代社會科技越來越強大,身體上的接觸、眼神的交流反而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戲劇中,不管孩子們要做什麼,都需要學會溝通,需要學會團隊合作,需要培養自信,而肢體接觸就是一種溝通,和別人講話時也是溝通,所以在小的時候就要學會如何做到這些。

無論將來這些孩子打算做什麼,這些都是他們步入社會必須要掌握的技巧。

作為一所私立學校,德威公學的老師感到非常自豪,因為可以在自己的劇院裡上課,可以通過燈光、霧氣、音樂來製造氣氛,劇院不是一年才可以表演一次的地方,是平時學習的地方。

私立學校和傳統公立學校最大的不同是,私立學校不需要實行國家提供的課程大綱,所以在課程設置上私立學校有更多的自由、選擇不同的側重點,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課程。

藝術課讓孩子們走出舒適區、勇於冒險

在德威公學,藝術教室每天午休、放學之後都是開放的,在這裡可以看到的場景是,7年級、10年級、13年級的學生分別坐在不同的地方,他們可以一起學習。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老師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課程,把孩子們推出他們的舒適區,讓他們去冒險,因為一旦他們只做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他們就不會再學到新東西。

為了讓學生們學習到新的知識,藝術部門要確保引進的新東西是孩子們從未涉獵過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多時候,老師也不知道這些新知識該如何操作,其實是老師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從彼此身上學到的東西,比從老師身上學到的要多。

那麼對於有孩子想要非常奢侈、昂貴的材料怎麼辦?

這樣的問題,藝術老師也曾遇到過,幾年前有個孩子非常喜歡做玻璃設計,這個學生找到老師並說服老師,表示他會很努力地學習,於是藝術老師真的就購買了這些材料。

同時學生們可以自己決定學習一些課程,可以自己成立俱樂部,只要是合法的,學校會提供一切支持。

德威公學不希望每個孩子都埋頭做自己的事情,有沒有上藝術課沒有關係,都可以來這個空間展示。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作為主管課外活動的副校長伊恩表示,我們學校最大的教育特點是,關心的不僅是學業成績,我們想培養這裡的孩子不僅是為了進入大學,也是為了他們在大學之後的人生能夠豐富多彩。

除了學習,學生平時還可以游泳、健身、學習樂器,而這些課外活動都不需要單獨付費。

而有很多中國或亞洲家長覺得如果這些課外活動太多了,會佔用太多孩子本該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而伊恩表示,我們從未犧牲過課堂學習的時間,課堂作業與課外活動之間有交融的地方,因為會出現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可以在課外社會活動中得到延伸、拓展。

文學課讓孩子學會思考

通過聽一首詩歌,一段朗誦,老師會讓學生從詞語、聲音中思考當事人想要表達的想法,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的感受是什麼,被孤立、被隔離。而不像現代社會,人們相互結識、聯繫緊密、相互關心的熟悉感。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這首詩歌有54行,當老師被問到會不會要求學生背誦下整首詩歌時,一位亞洲學生笑了。而一位學生的回答是如果我要背誦這首詩歌,是因為我喜歡它,希望解讀它、表現它,不一定是為了把它記在大腦裡。

所謂精英教育,是一股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這些人有能力也有意向去改變社會,必須有知識、見識、意向,而不是獨善其身。

威斯敏斯特公學教會孩子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

在地標建築議會大樓和西敏寺腳下,隱藏著一所倫敦歷史最悠久、聞名遠近的學校--威斯敏斯特公學。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當被問到在面試學生,會問哪些關鍵問題時,威斯敏斯特公學的校長帕特里克的回答是,我們只問世界上有什麼能讓他們感到興奮,想聽他們的解釋,我們關心的就是這一點,看學生是否有熱情、有激情。

帕特里克說,家裡沒有人上過大學,只有我一個大學生,我曾經接受的教育非常糟糕,但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了劍橋大學。14歲時,當時的校長彼得告訴我,永遠不要對你的出身感到羞愧,你未來的人生也沒有任何上限,最重要的是你要做自己,這兩個詞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在彼得去世前的某個時間,帕特里克和他面對面的交流,彼得問他是否還記得5年前和他說過的話,帕特里克回答是的先生,彼得繼續說你的人生已經改變了,緊跟而來的就是回饋社會的責任,希望你記這句話,就是馬丁路德金說過的“你為他人做了什麼。

如今這句話成為了帕特里克每天起床開始一天的動力,而他希望每個來威斯敏斯特讀書的學生明白,除了我們強調的重要的課程,他們還有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

教育是英國社會的一張名片,而關於英國教育最好的部分是所有學校關注的不僅是課堂、教學和測試,而是鼓勵年輕人全面參與社會,避免機械式學習,教會孩子批判、學會獨立的思考。

小學生參與慈善活動、政治話題討論

在德威公學的小學部,學生們在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問題,而走近後,發現他們討論的不是學習,而是根據老師提供的幾個選題,挑出自己小組想要討論的並且思考對策。有的學生選擇的是如何為殘疾人提供出行措施,自閉症、色盲患者同時都需要。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德威公學每個月都會有一次關於慈善的活動,活動週期一天或一週,不僅僅是針對殘疾人,還有很多關於討論政治的話題。

孩子們說,慈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不幸的人需要更多關注。可以把一些不經常用的東西捐給食物銀行,成立社區組織來幫助老年人。

6年級的學生會去到難民營,幫助那裡的人組織體育日活動,不僅僅是待在舒服的校園裡,也要去更大的世界裡看看。

小組討論完後,會以演講的形式說出對策的可行性,以此來說服自己的同學和老師,最後低下頭、舉起大拇指選出你覺得最棒的決策,獲勝的小組會在全校師生面前做展示。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互相交流的機會,為的是讓孩子長大後在別人面前完整、自信地表達自己。

在教室的牆上,貼著很多大人覺得看似很大的問題,隨時提醒孩子思考,而被問到這些問題是否太難時,一個孩子回答到,瞭解一些大問題是好的。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德威公學的校長斯賓塞博士說,我認為溝通,特別是語言上的溝通,是最大程度地去生活、體驗,希望德威的學生們不屈從於任何人,也不覺得高於任何人,不希望有些人地位比他們高,他們就沉默不發言,也不希望他們覺得有人低人一等,就在語言上輕視他們。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在過去的幾年中,德威公學做過的最大創新舉措是,讓學生參加招聘老師的面試討論,希望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是運作這所學校的人,希望他們有想法,希望他們參加學校的一切事務。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在被問到英國教育最好的部分是什麼時?盧卡斯勳爵的回答是外國學生,對於這個讓主持人驚訝的回答,他的解釋是如果一所學校擁有更廣的生源,有世界各地的學生來就讀,就有機會見到更廣闊的背景下,瞭解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

全歐洲第一家中英雙語幼兒園開在倫敦

中國人在英國定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隨著無數中國移民和學子來到英國,中國教育也來到了這裡,倫敦出現了全歐洲第一家中英雙語幼兒園。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在這裡,孩子們學習用筷子、說中文、打太極,目標是在幼兒園裡100%講中文。

現在這裡一年級的教學課程已經達到了美國三年級的水平,跟別的國家比起來,英國更注重學科表現,跟中國有相似之處。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但是老師們也學習到了一些英國教育中的精髓,認為提問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教會孩子們學會聆聽和思考。讓他們意識到問題是一個好東西,要學會去問、去問更好的問題。

曾經身為英國私立學校總督察的克麗斯廷女爵,用自己的故事講出什麼是最適合的教育。

豆瓣9.2分紀錄片:刷新家長教育觀,揭開了貴族教育的“騙局”

她說,我不是一個快樂的學生,一點都不喜歡學校,我那時候的課程表比現在要單調許多,比如說女孩子沒有科學課,13歲的時候,我就不再去學校了,變成了一個逃學者,之後完全靠自學,學習科學獲得資格證書,再通過這些證書成為合格的教師,我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比我好的人,給與他們比我接受的更好的教育,所以在研究了這麼多年教育之後,發現抵達卓越的路有成千上萬條,沒有一個公式。對於家長來說,秘訣就是了解你的孩子,確保他們選擇的學校,是真的適合他們的孩子。

英國教育整體追求卓越,相信社會進步依靠精英的力量,要做最好的!

同時英國精英教育的精華,在於課程之外,廣泛的興趣愛好,在於讓學生變成一個有趣的人,充滿好奇的人,做一個體魄強健的人,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個體。

雖然中國和英國在教育體制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教育理念上,還是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和汲取的地方。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