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分秒必爭,打好醫療物資保障戰 全國全力保障醫療物資供應

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保障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面對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嚴重緊缺,各地各部門迅速組織企業復工達產、增產擴能,千方百計保障物資供給。

這是一條提振信心的“上揚曲線”——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隻,是2月1日的12倍,醫用N95口罩日產量達到166萬隻。醫用防護服從日產0.87萬件躍升至超過30萬件,供需矛盾初步緩解。

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複雜,醫療物資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彰顯中國速度、中國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保障。

從短缺告急到有力保障

物資供應跑出“中國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部分防疫一線重點醫療物資供應告急。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短時間內提升供給保障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黨中央、國務院緊急部署,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一系列實招硬招密集出臺,重點行業企業加班加點、增產擴產,中國製造力量全面動員。

相關部門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給予稅收、金融支持……

企業要增產擴產,用工、技術、原材料、資金都要跟上。在各地,針對困難“馬上就辦”,一系列“非常之舉”就此展開。

一個月的時間,口罩日產量提升十餘倍,醫用N95口罩有效解決了一線醫護人員防護需要,全國除西藏外30個省區市均陸續新上了口罩生產線;醫用防護服從日產0.87萬件快速提升到日產超30萬件,基本滿足湖北和武漢一線醫護人員防疫需求;護目鏡、消毒液、紅外體溫檢測儀產量呈幾何倍數增長……

從復產到轉產

中國製造彰顯硬核力量

儘管我國是醫用物資生產大國,但短時需求暴漲和每天大量的消耗,讓供給一度存在巨大缺口。要支撐不斷攀升的需求,必須依靠一條條運轉得發燙的中國製造生產線。

在得知濟寧健達醫療器械公司防護服車間人力不足後,山東如意集團緊急組織多名技術骨幹“入駐”協助生產;“趕製防護服,急需縫紉工和縫紉機”,蘇州市奧健醫衛發佈求助信息後,不到一天徵募到縫紉工以及27臺設備……相關企業克服困難,打通內外,向世人展示出中國製造的力量。

廣州電纜廠僅用3天就將一條電纜生產線改造成口罩鼻樑條生產線;山東迪尚短短几天從外貿服裝“轉戰”醫用防護服;南京的紅太陽集團從環保農藥調度轉產醫用酒精,目前已形成日產200多噸能力……一個多月內,諸多領域企業“跨界”轉產,讓人們感受到中國製造的另一種速度。

醫療物資保障不僅靠政府部門、製造企業,更是全社會力量的總動員。

復星啟動全球調配醫療物資計劃;阿里巴巴設立10億元專項基金進行海內外直採;海外留學生、各界人士通過不同方式捐贈,民航部門包機運送口罩……

從湖北到全國

物資保障向更全更高邁進

這是一個標誌性的數據:2月27日,工信部監測調度的國內重點醫用防護服企業日產量達31.8萬件,當日運抵湖北26.3萬件,連續8天超出湖北提出的日需求5萬件以上。醫用防護服等重點醫療物資基本滿足了湖北的需要。

從保供湖北到面向全國,重點醫療物資供應的齒輪還在加速運轉。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消毒殺菌用品生產企業復工率已超80%。主要消殺用品的產能和產量能滿足全國急需。

2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提出,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佈局,健全國家儲備體系等。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說,工信部已組織開發了國家重點物資保障平臺,對7大類21個小類的重點醫療物資和生產能力實時跟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