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解放一江山島,氣象科長改變總參指示,張愛萍敬酒:你立了大功

再過幾天,1月18日就是解放大陳列島戰役勝利65週年的日子,這個日子在我軍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

以強攻一江山島為中心的大陳列島戰役,是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諸軍(兵)種聯合作戰。這一戰役的勝利,為我軍現代化作戰奠定了基礎。這次戰役的主要戰鬥只用了3個小時,有許多經驗對我們今天研究探討未來海上作戰,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解放一江山島,氣象科長改變總參指示,張愛萍敬酒:你立了大功

【1955年國慶閱兵觀禮臺上海陸空三軍英模代表】

解放大陳列島戰役,規模雖然算不上大,但參戰部隊複雜多樣,為統一指揮帶來不小的困難。加之,我軍陸軍部隊要在沒有足夠現代化艦艇可供運輸和組織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執行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任務,整個戰役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除此之外,蔣氏與美軍合謀炮製所謂“共同防禦”協定,企圖把浙江、福建沿海島嶼都劃入其“聯防”的範圍之內,也給我軍作戰增加了難度。

為粉碎敵人圖謀,1952年7月,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點將張愛萍將軍,開始研究探討解放我國沿海敵站島嶼問題。1952年,華東軍區召開英模代表大會,時任軍區參謀長的張愛萍將軍,把回國參加代表大會的志願軍指揮員請到江寧縣,參觀了一場團級規模的陸空聯合作戰演習,雖然只是團級規模,但是空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等諸兵種要素齊全。

演習過後,張愛萍讓志願軍指揮員對演習提提意見。剛開始,大家都說了些客套話,張愛萍將軍不甚滿意,他對與會的志願軍指揮員說,你們在前方直接與敵人作戰,與現代化裝備程度很高的敵人作戰,你們最有發言權,你們要仔細想一想,針對這次演習好好提提意見。

在張愛萍將軍的鼓勵下,與會的志願軍指揮員打消了顧慮,暢所欲言,針對此次陸、空聯合攻堅演習提了不少寶貴的意見。散會後,不少志願軍指揮員意猶未盡,只不過,未盡部分將來需要他們在戰場上實踐了。

解放一江山島,氣象科長改變總參指示,張愛萍敬酒:你立了大功

1954年8月,華東軍區浙東前線指揮部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浙江軍區代司令員林維先、華東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聶鳳智、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彭德清、參謀長馬冠三為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參謀長為參謀長,作戰行動直接歸北京指揮。

在這一人事安排上,北京充分考慮到了各種可能,包括美軍介入的可能。所以,在副司令人員的配備上,選擇了具有抗美援朝時與美軍有作戰經驗的聶鳳智和彭德清。華東軍區浙東前指、軍區空軍前指、軍區海軍前指、登陸指揮所,分別設在寧波、穿山、頭門山等地。

解放大陳列島戰役,是我軍從陸戰向聯合作戰轉變的轉折點,以往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前期解放戰爭,乃至抗美援朝戰爭,都以陸軍作戰為主,不少官兵大陸軍思維根深蒂固,聯合作戰意識薄弱,聯合作戰理論缺乏理論及實踐支撐。

空軍參戰的航空兵部隊,一些指揮員和飛行員來自陸軍,上上下下都不熟悉三軍協同作戰。

戰役準備階段,一些飛行員和機組,在空中連軍艦和小島都辨別不清。還有不少參戰航空兵部隊是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回來的英雄部隊,他們習慣於大機群空戰,對付單批單架飛機及偷襲性竄擾飛機的經驗存在不足。戰役準備前期,海軍對於三軍聯合作戰的認識亦不夠深刻,在我空軍尚未奪取制空權之前單獨出海作戰,“瑞金艦”被蔣軍飛機轟炸沉沒,這是一個血的教訓。

解放一江山島,氣象科長改變總參指示,張愛萍敬酒:你立了大功

為此,張愛萍將軍首先組織三軍指揮員,共同學習三軍聯合作戰理論,樹立統一作戰指導思想。為了推進準備工作有效落實,“前指”確定了一般工作由各軍兵種具體負責,重大關鍵事項由戰役司令員親自籌辦或現場解決的工作模式。第一波登陸分隊的裝載、戰鬥編組、航行隊形、登陸隊形、抵岸衝擊動作、登陸艇上各種火器的射擊距離、登陸地段與登陸點的選擇,都是張愛萍將軍與負責登陸指揮的陸、海軍指揮員和基層指揮員現場研究試驗決定的。

解放一江山島,氣象科長改變總參指示,張愛萍敬酒:你立了大功

為了進一步加強諸軍兵種之間的互相瞭解和信任,培養各級聯合作戰素養。首先空軍把海軍請來當教員,組織飛行員到海軍基地實地參觀海軍軍艦,熟記各種軍艦的樣式及作戰性能,並請海軍幫組製作大量敵軍艦模型,弄清楚這些軍艦在各種氣象環境下的作戰特點,通過計算找到敵軍艦火力死角,根據敵我軍艦特點明確敵我目標識別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空軍還與海軍組織了多次聯合演習,飛行員在空中反覆觀察練習,最終實現能擊中在海浪中飄搖的軍艦拖靶。

海軍有了“瑞金艦”的教訓,對於聯合作戰的認識更為深刻。水面艦艇出海作戰或者執行其它任務時,一般都要與航空兵部隊訂好協同行動計劃,規定好識別信號和通信聯絡方式以及行動支援等事項。

1954年8月,海軍“延安”“興國”兩艘軍艦與蔣軍護衛艦對戰,蔣軍派出飛機10批次38架支援護衛艦作戰。就在我軍艦作戰困難面臨極大危險之時,航空兵飛機超出作戰半徑支援“延安艦”“興國艦”作戰,擊落蔣軍機2架,其餘蔣軍飛機轉頭逃跑,我“延安”“興國”兩艦轉危為安。登陸作戰前期的準備使得諸軍兵種之間的互相瞭解進一步加深,合成作戰的信心進一步加強,為一江山島登陸作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解放一江山島,氣象科長改變總參指示,張愛萍敬酒:你立了大功

1955年1月17日,大戰在即。戰區上空大風狂作,登陸部隊已於石浦港待機,預先號令下達,三軍無線電靜默,參戰部隊屏住呼吸只待攻擊命令下達。此時,總參一道指示來到前線,總參認為18日攻擊一江山有點早,況且氣象條件不是很好,建議推遲到2月或者3月再實施作戰計劃。

大戰在即,總參這一指示讓各級指揮員為之一愣,怎麼辦?

關鍵時刻,華東軍區空軍司令部氣象處科長徐傑的氣象預報為張愛萍將軍定下決心提供了有力支撐。徐科長與氣象臺的同志一起,收集分析了戰區近12年來的氣象資料,利用L型高壓天氣形勢預報方法,得出戰區18日、19日天氣良好,風力4級的結論。17日,戰區依然風大浪急,張愛萍將軍從頭門山打電話到浙東空軍前指,詢問聶鳳智,氣象如何?不行就下定決心撤回來,不能暴露戰役企圖。徐傑堅持認為,風是西北來的氣流所致,到部隊發起攻擊之時,風一定會停,若有差池願受軍法處置。張愛萍將軍笑著說,這我就放心了,不過“軍令狀”還是由我們浙東前指立吧。

解放一江山島,氣象科長改變總參指示,張愛萍敬酒:你立了大功

根據徐傑的氣象預報,張愛萍將軍定下作戰決心,當即與總參分管作戰的陳賡副總長取得聯繫,建議仍於18日發起登陸作戰。陳賡副總長向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彙報後,最終下定決心,同意張愛萍將軍建議。

果然,18日天剛亮戰區就風平浪靜了,人們期盼已久的時刻到來。一輪旭日東昇,張愛萍將軍站在山坡上,看見頭門山海灣裡舳艫千里,戰艦鱗次櫛比,少頃,一江山登陸戰役打響。瞬間,我軍戰機騰空而起、在空中呼嘯而過,氣貫長虹,海面上我海軍戰艦帆檣如雲、百舸爭流……數小時之後,一江山島主峰上紅旗升起。

慶祝一江山戰役勝利的祝酒會上,張愛萍將軍親自向徐傑敬酒,說:你為人民立了大功!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