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又一巨頭入局保險!周大福拿下保險經紀牌照 保險中介行業洗牌加速 ​

近期,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周大福集團旗下負責投資業務的VMS Group與中捷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捷保險經紀)正式簽署了收購協議,相關法律手續已著手進行,將於近期完成。

記者注意到,進軍保險領域的行業巨頭並非周大福一家,隨著保險業務的升溫,越來越多的資本將保險牌照收於囊中。有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依靠場景、流量變現和利用產業協同開發上下游延伸保險業務,是互聯網巨頭和各行業大佬跨界保險的主要原因。

周大福拿下保險中介牌照

周大福對於保險領域的“雄心”早已有之。2018年12月27日,同創九鼎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鼎集團)對外宣佈,全資子公司富通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將以215億港元的價格出售其全資下屬公司富通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通保險)100%股權。

交易對手為Earning Star Limited。據悉,Earning Star Limited是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創建)間接全資控股的公司,註冊地在香港,主營業務為投資控股。而新創建集團是新世界發展的子公司,新世界發展的控股股東為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香港)(以下簡稱周大福)。彼時,新創建和新世界發展曾發佈聯合聲明稱,收購富通保險有助新世界集團擴展至具吸引力的香港人壽保險市場,貫徹集團佈局大灣區的發展戰略,富通保險將受惠於新世界集團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11月1日,新世界發展發佈公告稱,新創建斥資215億元從九鼎購入富通保險已於2019年11月1日完成。富通保險成為新創建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及新世界發展的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隨著交易的完成,周大福正式拿下保險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購保險公司的同時,周大福並未將目光只鎖定在保險公司領域,也同時盯上了保險中介牌照。

近期,中捷保險經紀在官微發佈公告稱,經過歷時半年的深入談判,周大福集團收購中捷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實質性進展。周大福集團旗下負責投資業務的VMS Group與中捷保險經紀已簽署收購協議,並將於近期完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捷保險經紀的官網已經更改了相關簡介,變成了香港周大福集團控股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中捷保險經紀成立於2009年,註冊地北京,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是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的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在全國區域內(港、澳、臺除外)為投保人擬訂投保方案、選擇保險人、辦理投保手續;協助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進行索賠、再保險經紀業務;為委託人提供防災、防損或風險評估、風險管理諮詢服務、原中國保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有效期至2021年09月29日)。截止2019年12月,中捷保險經紀擁有9家分公司,38家營業部。

中捷保險表示,隨著周大福的進入,其雄厚的資本實力、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豐富的資源將極大提升中捷保險經紀的市場競爭力。下一步,中捷保險經紀將以周大福入駐為契機,充分依託新股東的強大支撐力,加快在全國的機構佈局。

多家行業巨頭已經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入局保險中介領域的並非只是周大福一家,近兩年來,行業巨頭均通過收購或者成立的方式入局保險中介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共有19家保險中介獲批經營保險經紀業務或保險代理業務,而這19家保險中介背後的股東卻涵蓋了各行各業,且均是行業的巨頭。例如,睿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背後的大股東為大連東軟控股有限公司,南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背後的股東為中國南航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

除卻成立中介機構外,還有資本通過收購的方式拿下保險中介牌照。2018年4月12日,為進一步拓寬金融信息服務範圍,順利進入保險經紀服務市場,促進各項業務協同發展,同花順旗下子公司核新軟件,斥資2082.44萬元,對浙江恆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後更名為“浙江核新同花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進行全資收購;2019年5月15日,東方財富以6427萬元的價格,完成上海眾心保險經紀有限公司100%股權收購及增資工作。

即便是2018年末,銀保監會停止了保險中介牌照的審批工作,也依舊未擋住資本入局的腳步。而在這種保險中介牌照日益“吃香”的背後,實質上是多路資本向保險行業滲透的“野心”,隨之而來的將是更為複雜的保險生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進入保險中介領域的資本進行了梳理,發現兩類企業熱衷保險中介。

具體來講,第一類是以互聯網巨頭為主的股東們。這些股東進入保險中介領域的目的是企圖依靠線上流量打造保險平臺,也就是通常說的流量變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美團等積聚大流量資源的互聯網企業而言,中介牌照可對其已有資源再開發,實現增量服務與已有服務的融合,滿足消費場景的保險需求。

而第二類進入保險中介領域的股東主要是傳統企業,這些企業進入保險中介領域的目的是為了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實現業務協同。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近期拿到保險中介牌照的吉利集團,作為汽車廠商,順利拿到保險中介牌照後,完全可以在銷售汽車時提供車險等增值服務,通過投保、理賠服務,可以貫穿用戶整個用車(事故維修、保養)生命週期,是搭建主機廠、4S店、保險公司、客戶聯絡的重要紐帶,甚至可以順帶賣短期或長期的壽險。

“很多汽車廠商都有保險代理牌照,主要出發點是可以代理相關的車險業務,與其主營業務形成互補。”朱儁生表示,醫藥企業拿保險中介牌照的目的亦是如此,相比於傳統的中介,這類中介具有各具特色的股東優勢,可以利用股東在主營業務上的優勢,將保險整合融入其對客戶的綜合服務中。

保險中介行業洗牌加速

在資本積極入局保險中介之時,市場也認為保險中介領域面臨洗牌。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其他產業將跨界進入保險中介,市場競爭即將升級。由於行業界限變得模糊,不少佔有客戶信息,資本優勢的企業有入局保險中介的意願。傳統的保險系統將向保險生態系統演進,跨界競爭將在所難免。

值得注意的是,與資本入局的同期,也有一些保險中介的牌照被吊銷。北京保險中介行業協會秘書長陶立新曾表示,截至2019年9月末,北京保險中介法人機構396家,同比減少11家,其中保險專業代理機構170家,同比減少3家,保險經紀機構177家,同比減少7家。

北京市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據相關媒體介紹,今年年初至9月底,各地銀保監局陸續註銷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的許可證。其中保險專業中介機構46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34家。因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未延續而被註銷的佔241家,其他註銷原因包括被所屬法人機構撤銷、依法註銷、依法吊銷和主動撤銷等。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有地方銀保監局在對非現場檢測數據進行分析時,發現有部分保險專業中介的分支機構長期處於業務停滯狀態,進而要求清查零業務分支機構的職場、人員等實際情況,是否處於正常營業狀態等,並對照機構設立初衷和發展規劃,分析未達成業務經營目標的原因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陶立新表示,保險中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沒有自己的銷售團隊,培訓水平低,對保險產品不夠了解,服務意識不強,還處在低水平階段,技術性不強,沒有自己的專屬產品,沒有自己的線上系統,還停留在傳統的業務模式,由於業務不好,沒有能力投入,制約發展。因為這些原因,陶立新表示,就希望行業龍頭公司,在網絡技術、營銷員培訓、合規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給予小公司更多的經驗可借鑑,幫助他們成長轉型,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毫無疑問,無論是資本入局還是牌照被吊銷,業內人士對於保險中介的未來發展都是充滿期待的。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表示,保險中介一直是推動中國保險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近年來湧現出依託互聯網流量和場景的新型數字化中介平臺,在業務模式、渠道變革、場景獲客、精準營銷、以及數字化運營等方面進行了很多創新,我國保險中介行業已經進入3.0時代。

“2030年左右,我國的保費規模將超過美國,我國的保險中介,尤其保險經紀公司,將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並且會形成擁有全球發展能力的偉大平臺。”全國保險專業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郝演蘇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