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湘潭:大學老師主動到武漢當志願者

“寶貝,媽媽太想你們了!”一大早,鄧娟點開丈夫的微信給兩個孩子發去這樣一段語音。

這一天是鄧娟在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志願者的第15天。

鄧娟今年35歲,是湘潭醫衛職院的一名教師、副主任醫師,畢業於武漢大學醫學院,有過在重症醫學科工作的經歷。年前,學校放假後,她便和丈夫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回到湖北荊州老家過年。隨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大家的生活節奏,也深深牽動著鄧娟的心。

2月中旬,當得知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同學中,有人因感染而倒下時,她再也坐不住了。她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到武漢去當志願者,做一名醫生能做和該做的事。”這一決定得到丈夫和學校的支持後,2月14日,鄧娟在湖北省衛健委網站填寫了到武漢當志願者的申請。申請很快通過,第二天一早她便按要求冒著大雪獨自駕車、艱難行駛了近7個小時後終於抵達武漢。在武昌區辦理完報到手續,她這才打電話把自己的決定告訴父母。母親當即急得大哭,父親也一度哽咽。電話這頭的鄧娟眼眶也溼了,但她堅定地告訴父母:“我是醫生,我知道怎麼保護好自己,請你們放心!”

鄧娟要求去方艙醫院的申請沒有通過,她被安排到人手更緊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時的工作主要有四大塊:設置專門病房,作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高度疑似病例的留觀點;關注6家酒店隔離點幾百人的病情變化,併為他們送藥;開設發熱門診和慢病患者門診;上門為慢病患者診療。

內科專業、又有著重症醫學科工作經歷的鄧娟,更多時間是在最前線的病房工作。每次上班,鄧娟都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三層口罩和護目鏡,進入病房查房、問診、給病人測血氧飽和度、發藥……她形容每天都跟“打仗”一樣。

“大部分時間,我們穿在防護服裡面的衣服都是溼的。”鄧娟坦言,因為穿著防護服又熱又悶,還經常幾個小時不吃不喝,到了工作的後半段時間,感覺身體真的吃不消。而且因為戴著多層口罩,和病人說話都要提高嗓門。“一天下來,嗓子都是啞的,嘴巴幹得開裂。”鄧娟說。

儘管經常累到虛脫,但鄧娟心裡仍無時無刻不掛念著病人,其中一個14歲的小女孩特別讓她憂心。當時孩子的父母都已確診,孩子自己也是高度疑似病例。獨自住在病房裡,小女孩十分害怕。鄧娟在病房裡陪了她整整一個晚上,不斷給她鼓勵和安慰。後來小女孩也確診,轉去了方艙醫院。鄧娟一直放心不下,一有空就給她打電話,和她談心,給她安慰。“她現在恢復得不錯,過幾天應該可以出院了。”鄧娟興奮地說。

幾天前,隨著大批方艙醫院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病人分批轉移了過去,鄧娟的工作重心轉變為看門診和到酒店隔離點監測人員情況,工作量和壓力相對小了一些。

回想起這10多天在武漢的經歷,鄧娟說,除了工作的苦和累,她感受到更多的是來自病人的感激和溫暖,以及社會愛心企業和人士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支持。“我到這裡15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先後收到了4批物資,有吃的,有用的。”鄧娟說,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同心戰“疫”的精神讓她特別感動,她更加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鄧娟說,目前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等疫情結束,早點回家去見自己的兩個孩子。

此外,她還想化個美美的妝,穿上好看的衣服,到闊別已久的母校——武漢大學去看櫻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