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唐诃,原名张化愚,中国著名作曲家,1922出生,河北易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等职。1940年开始音乐创作,所写《翻身不忘共产党》、《边区好》、《众手浇开幸福花》、《祖国祖国我爱你》、《长征组歌》、《牡丹之歌》等歌曲曾广泛传唱。建国后在战友文工团任专业作曲。创作了上千首歌曲,撰写了上百篇音乐论文,出版了音乐文集《歌曲创作漫谈》。1955年中共中央军委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2003年中国文联授予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终身荣誉勋章”(金钟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2013年7月25日0时26分,唐诃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在青岛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唐诃

如歌人生

一首优美动听的经典歌曲是可以与世永存并代代 相传的。他从抗日的烽火年代唱起,唱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年代,又从新中国建设时期唱到走进新时代。每一个时期都有他的代表作品,这些代表作品都堪称经典。他就是著名的作曲家,《长征组歌》的作曲之一唐诃先生。

唐诃1922年生于河北易州易水河畔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受着燕赵文化的熏陶及进步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骨子里养就了一股“慷慨悲歌”的浩然正气。抗战爆发第二年,他15岁就与父兄一起参加了抗日部队。次年他光荣入党。从此,他在人民军队里茁壮成长,从文书做起,历任宣传队长、教育干事、连队指导员、军分区“七月剧社”分队长、军文工团指导员。1952年调入战友文工团任创作组长兼合唱队长、歌剧编剧、总团副团长等职。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而自学成才,终于从一个“小八路”成长为一个功勋卓著的著名军旅音乐家。

唐诃自幼聪颖,喜爱音乐。河北保定地区是戏曲的故乡,地方戏多达26种,加上民间花会的乐曲、学堂乐歌、军歌。他自幼受着音乐的熏陶,并对音乐产生了特殊感情。他五六岁时已能用横笛竖箫吹奏《苏武牧羊》,他的音乐天赋为其以后从事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1940年在抗战烽火中他创作了第一首歌曲《七七之歌》。此后又写了《骂阎锡山》等歌曲,很快在抗日根据地流传起来,几乎男女老少人人能唱。解放战争时期,他写出了《翻身不忘共产党》《穷人翻身谣》等,立即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作为战斗的武器,这些歌曲对发动群众,打击敌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解放后,唐诃调入战友文工团工作,优越的创作条件使他的音乐创作进入了成熟期。1950年,他随志愿军第一批奔赴朝鲜前线,深入生活,创作出了《五音山上英雄多》,这首战歌立即在志愿军各个阵地上传唱起来,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斗志。1953年,他第三次赴朝,以他的所见所闻和战场的素材积累,写出了《志愿军战士之歌》。此歌不仅在军内外广为传唱,而且荣获了华北军区创作一等奖。

1954年,他写出了表现军民关系的抒情歌曲 《在村外小河旁》。这首歌一经《歌曲》杂志发表,立即风靡全国,各报刊竞相转载。不但在国内到处传唱,而且还流传到朝鲜、苏联、日本及当时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此歌成了他的成名作。50年后,俄罗斯红旗歌舞团访华演出时,竟用汉语演唱了这首歌,足以表现了这首歌的强大生命力。1958年他又写出了《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以后他把这首歌的旋律用在了电影《锦上添花》片头片尾。1962年,国家进入困难时期,粮食短缺,饥不果腹,为了把人民的情绪呼唤起来,他又创作了《众手浇开幸福花》。这首歌以欢乐明快的节奏立即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热情,由马玉涛在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唱出后,立即唱遍了全国,而且传至今日,久唱不衰。上世纪70年代,他创作的《打靶歌》《老房东查铺》《连队的歌声》以及一批毛主席语录歌曲,这些军旅歌曲不但在军内受到了部队官兵的喜爱,而且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军营内外都广为传唱。

抑扬顿挫的音乐也让唐诃体验到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他有过成功的喜悦,也尝过挨整的滋味。参加革命满10年时,全国即将解放,而那年整党,他的家庭出身,由中农改划为地主,这包袱一直背了30年给他带来过苦恼。直到“文革”结束后,问题才得到解决。

在创作《长征组歌》大获成功之后的第二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他和晨耕、生茂,被打成“唐茂耕”三家村反党小集团,被隔离审查。造反派对他们约法三章:一不准回家;二不准发表作品;三不准与外界接触。于苦闷中,他想出自我解放的一招———写语录歌。作了毛主席语录歌《完全彻底为人民》,让孩子偷偷寄给《解放军报》。编辑没把握,拿去问《解放军歌曲》主编田光:“这歌能不能发?”正直的田光答:“很好,有部队特点,准能唱开!”又问:“这作者打倒没有?是那条线上的人?”“唐诃我了解,不是黑线上的人,没问题!”歌曲于是发表,并立即在全国传唱开。他也因此被解放,三条禁令随之撤销。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使神州布满哀痛的阴云。他于是与生茂、石祥、刘薇等合作,写了一批怀念歌曲,颂扬老一辈革命家,寄托自己真切的哀思。而思想解放的春风,充满光明的生活,又让他激情难已,心潮难平。他和吕远合作,为电影《甜蜜的事业》创作了主题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和电影《红牡丹》的插曲《牡丹之歌》,表达了他对新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与晨耕(左)生茂(中)在创作中

进入新时代以来,文艺战线摆脱了“文革”十年的禁锢,走向了繁荣的春天。唐诃的创作激情充分地迸发出来,这一阶段成为他创作的又一次黄金期。1979年他为电影《甜蜜的事业》创作的主题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随着电影的上映,它那优美的旋律立即响遍了祖国大地,老幼传唱,众口一歌。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亚洲音乐教材。同年他为电影《红牡丹》创作的主题歌《牡丹之歌》又一次红遍神州大地,争相传唱,成为时尚。这两首歌经历了20余年后,至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此外,他还为儿童电影《花儿朵朵》《沸腾的群山》等9部影片创作了插曲和音乐,从而确定了他的音乐风格和在中国歌坛上的地位。

除了歌曲外,他从战争年代至今,还写过20余部歌剧然而最让他满意和欣慰的是,他参与了红色音乐经典《长征组歌》的曲谱创作。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1984年,唐诃从战友文工团工作岗位上离休,但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从没有停止过。他经常参与当地群众的演唱活动。对公益事业积极热情,无私奉献。1987年河北在石家庄市隆重举行了《唐诃音乐会》。

这期间他又谱出了《最美是中华》(荣获1994年广播歌曲金奖),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又谱写了《新世纪进行曲》《八荣八耻歌》等群众歌曲。2007年在他85岁大寿之际,他怀着对首都的热爱,谱写出了京腔京韵《东城西城,龙的眼睛》。这首歌在唐诃作品演唱会上演唱后,又一次受到了人民的喜爱。他虽年逾八旬,但宝刀未老。他仍能为人民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好歌。2007年岁末,《唐诃作品音乐会》在青岛音乐厅举办,唐诃的经典歌曲又一次回响在音乐殿堂里。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唐诃不但是著名的音乐家,还是书法家,他的字体幼时临摹潘龄皋,离休后临草书,并继续临赵子昂行书,他的书法秀丽多姿,丰腴刚劲,饱含着一种燕赵风骨,特别是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工尺谱成效显著。工尺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记谱法,是以汉字代表音乐符号,又称作“字谱”。世界上音乐文字只有两种:线谱和字谱。字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竖写的乐谱。唐诃将书法字体之旁配上工尺谱,让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可以照谱演唱。他将汉字可以横写、竖写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音乐作品书法。

再婚妻子曾是他的粉丝

说起唐诃和李爱英的结合还有一段故事。1987年跟随自己41年的发妻张素萍的去世,使唐诃万分悲痛,精神濒临崩溃,为使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组织安排他去烟台疗养,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的“粉丝”李爱英。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我年轻的时候就爱唱歌,唐诃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欢”,李爱英说。有一次她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音乐班,唐诃被邀请来义务讲课,于是两人就认识了。后来李爱英和同学常去疗养院看唐诃,不仅见面多了,还从朋友那得知唐诃的夫人已经去世,那时李爱英也已经离婚,于是两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李爱英也喜欢文学,她把内心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蓝色的爱》,很快唐诃就为这首歌谱了曲,教了几遍李爱英就学会了,之后他们时常牵手挽臂唱着《蓝色的爱》,出现在黄昏的海边,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于是他们结婚了,那一年唐诃65岁,李爱英50岁。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婚后的两人一直幸福甜蜜,不过因为是再婚家庭,也遭到了各自儿女和社会上的不理解,但是两人真挚的感情和李爱英的善良真诚消除了来自各方的种种顾虑。如今唐诃的四个儿子和李爱英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这个大家庭的关系非常和谐。

家人没想到他走这么快

平时每当我出去买东西回来,一进门先叫一声他的名字,他答应了,我心里才踏实,这时才放下手中的东西……”著名作曲家唐诃的妻子李爱英,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她对唐诃的感情,但是从今往后,她再也听不到她的“唯一和最爱”回应的声音了。2013年7月25日0时26分,唐诃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在青岛与世长辞,享年91岁。

“真没想到他走那么快,昨天下午我还喂他吃海参和蛋糕呢”,在昨天记者电话采访的那头,李爱英声音充满悲伤,“昨天晚上八九点钟,他开始显得有些烦躁,跟我说难受,10点多呼吸开始不畅,很快就停止了,赶紧做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已经下班的主任也从家里赶回来,组织医生们进行抢救。”遗憾的是,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救,唐诃再也没有醒过来。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李爱英说,虽然肾功能不全伴随唐诃很多年,但在今年之前唐诃的身体状况还可以。今年3月唐诃出现了轻微脑梗的症状,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症状很快就消失了,5月他们回到了青岛。“最近几个月能明显看出他的衰老,精力很差,看电视看不进去,经常睡觉”,李爱英回忆。7月10日吃完饭,唐诃感觉有点冷,一量体温烧到了38.7摄氏度,于是就赶紧住进了医院,直到去世。

  住院期间,李爱英寸步不离得守护着唐诃,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她已经这样做了26年。“我们两人都是再婚,在结婚的26年间一直感情很好”,李爱英说。李爱英曾经是青岛一家市级医院的医生,对唐诃的身体状况比一般人更了解,“我知道他哪里受罪,真的让我很揪心,我特别心疼他”。

  2001年,79岁的唐诃做了一次结肠癌手术,之后李爱英就放下了所有专心照顾,包括退出了一直参加的合唱团和老年时装队,“嫁给他就要全身心的对他好,我要全力以赴地照顾他,给他调理身体、调节心情”。李爱英说,自己性格开朗外向,唐诃偏内向,平时话不多,为了不让唐诃有任何心理负担和不愉快,李爱英经常跟他说悄悄话、讲故事、讲笑话,想方设法逗他笑,“让他笑可真不容易,我经常说他简直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唐诃虽然内向不善表达,但他对李爱英的感情也非常深厚。唐诃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首诗》,“有这样一个贤内助,我心满意足了。她是我的保健医生,是我的秘书,是我写作中的好帮手,同时,也是我新作品的第一位鉴赏者。有时她大胆地把我的初稿枪毙了,我只好重新构思谱曲,直到大家满意为止。就这样,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因此,我说她是我读不完的一首诗。”

于淑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首唱者)对唐诃的评价

  “我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的热情和精力,在晚年创作了很多村歌、校歌,这些都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

国宝级作曲家唐诃的坎坷人生和“粉丝”李爱英的婚姻故事

唐诃与于淑珍

  著名女歌唱家于淑珍,演唱过唐诃的40多首歌曲,她演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被评为当时的“十五首优秀歌曲”之一。

在艺术上,于淑珍对唐诃深感敬佩,于淑珍说:“我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的热情和精力,在晚年创作了很多村歌、校歌,这些都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这么多年的合作已经让两人非常默契,“我们平时都不用电脑,都是用书信的方式沟通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事情,有一次他寄来了一首歌的乐谱,我就开始练习演唱,不久又寄来一份乐谱,说有改动以这份为准,两份乐谱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仔细比对之后才发现,他修改了一个音,而没收到他这封信之前,我已经按照修改后的音唱了。”

当记者拨通于淑珍的电话告诉她唐诃的情况时,她正在北京的家里,犹豫要不要去青岛送唐诃最后一程,“我特别想过去看看他,但是孩子们都劝我别去了,我今年77岁,我老伴83岁了,也刚刚出院,孩子怕我过去给人家添麻烦”,于淑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