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臨帖有一個損和益的問題。臨帖要“七分像”還是十分像,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看待。

千萬不要把啟功先生說的話,孤立來看。

啟功先生說臨帖“七分像”就有這樣臨帖的道理,但是,我們應該有具體的分析,不要盲從,也不要誤讀。

這就是書法學習的損益問題。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比如說,初學書法,臨帖一定要按照“十分像”來要求臨摹字帖。

而事實上,儘管我們非常努力,也不一定達到“十分像”的的目標。

如果能夠達到十分像,這也是初學書法的很大成就了。

那麼,臨摹十分像就是學習書法的目的嗎?

當然不是。學習書法,有一個過程。我們開始要求“十分像”,不是要做一個書法複印件,而是要學習字帖的完整信息。這才是重要的,這就叫學習書法不能“損”。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作者臨摹《敬史君碑》。

為什麼學習書法要學習完整的書法信息?我們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書法家,他的書法固然是“一家之言”,是一個“體”,例如“歐體”、“顏體”、“柳體”、“趙體”等等。

事實上,每一個體,都是豐富多彩的書法融合,沒有一個書法家,只學了一個字帖,所以,我們提倡臨帖要“十分像”,就是要深入體驗書法家的書法學問,這就是學習書法不能損的道理。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啟功先生臨摹《九成宮》。

十分像,就是把這一家的書法,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都要弄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含糊,這樣,你才會學到書法的基本本領,就是用筆和結字。

例如,像不像,是用筆決定的。用筆不對,你怎麼像?

所以,看起來學習書法要十分像,是一個像不像的問題,事實上卻是一個用筆對不對的問題。

為什麼要強調用筆對不對?因為這是書法的基礎問題。

我們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你無論學習駕駛小車還是大車,駕駛原理是一樣的。

所以,沒有稀裡糊塗學駕駛的理由。你不論學會哪一種車的駕駛,駕駛的基礎問題肯定解決了。

如果稀裡糊塗學駕駛,你再駕駛其他車,還是會稀裡糊塗的。

因為,基礎問題沒有紮紮實實的解決,以後還要補課的,這就是學習書法不能損的道理。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啟功先生書法創作書《七律-長征》局部。

所以,我個人認為,學習書法一開始,就要以十分像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比如,字帖上的筆畫是如何起筆的?如何行筆的?如何收筆等等,一點都不要馬虎,才會訓練出一雙會看書法的眼睛。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啟功先生臨摹《玄秘塔》。

如果就七八分像,肯定會留下學習的死角,這些死角,也是你看不出來的的書法細節,將來就是學習的短板,這就是學習書法不能損的道理。

所以,儘量以十分像的標準學習字帖,我們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十分像的目的,但是,至少也七八分達到了。

如果一開始就是七八分像的標準,加上學習損耗,就七八分也達不到了。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啟功先生臨摹《九成宮》局部。

古人所謂的“法乎其上,僅得其中”的道理,就是說,學習是有“損耗”的。因為你畢竟不是複印機,把字帖能夠複印出來,而且學習書法臨帖,完整認識字帖的全部信息,也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字帖的信息都瞭解了,所以,完整學習字帖的過程,又是一個由損到“益”的過程。

例如,臨摹出現長了、瘦了、寬了、短了肥了等等,都是學習損耗。

這就是我們說的,按照十分像的標準,由於學習損耗因素,你只能達到七八分像。這就是“法乎其上,僅得其中”的道理。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啟功先生臨摹《蘭亭序》局部。

所以,學習書法臨帖,不敢以七分像的標準要求學生和自己。

那麼,啟功先生說“臨帖七分像”有沒有道理?

當然有道理。臨帖的方法、目的、任務是不一樣的。

打基礎階段,要十分像地學好一家的字體。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有了這個基礎,我們還要學習錘鍊自己應用書法基本功的本領,這個時候,臨摹字帖,就可以臨摹七分像,甚至,七分像也不要都可以。

但是,你拿什麼“七分像”?如果沒有博覽書法經典,廣泛吸收學習其他字帖,融會貫通於心的經歷,你怎麼七分像?這七分到底該像誰?

還有沒有學的三分怎麼補?

所以,這就是學習書法的損益問題。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我的理解是,啟功先生的“七分像”主要是說,可以融入自己的書法理解三分,加上臨摹的七分。

所以,啟功先生的七分像,是有一些創造性的臨摹了。

啟功先生自己的很多臨摹,也都是“七分像”的臨摹,甚至,真的七分也沒有。網友們說,啟功臨什麼字帖,都是啟功體。

這就對了,你想想,你學了幾年書法,能臨摹出“自己體”嗎?

問題是,啟功先生自己有三分了可以補充臨帖損失的三分。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對於書法學習的高級階段來說,七分像,不是隻學到了七分,而是拿來七分自己補充了三分,這樣臨帖也是創作的嘗試了。

如果七分像成功,那麼形成自己書法風格的時機也就不遠了,因為,這七分像,不是隻有七分,而是還有你不補充的三分。

臨帖有一個損益問題,七分像和十分像是怎麼回事
作者臨摹《敬史君碑》。

所以,啟功先生七分像的時候,他已經是“啟功”了。這一點,我們要非常清楚。

但是,絕大多數的朋友,最好以十分像的標準要求自己。

如果真正能夠做到十分像臨摹,那麼,創新的機會之門,自然會為你打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