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中醫學是大數據醫學

中醫學是大數據醫學

隨著信息優化的日新月異,大數據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當代甚至被稱為“大數據時代”。大數據的概念是窮舉,要的是全體,所有個例都有效,中醫就是大數據醫學;循證醫學要的是隨機,個例無效,所以西醫是循證醫學。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醫學思維一定會發生大的變革,從“為什麼”向“是什麼”轉變;隨機小樣本向全樣本轉變;精準性向模糊性轉變;從隨機小樣本向全樣本轉變,因果關係向相關關係轉變。中醫就是最初的大數據的採集方式,望聞問切,全方位觀察病人,涉及更龐雜的數據,不追求十分精準,但綜合起來有實際效果。中醫辨證論治個體化治療的體系,儘管從生物醫學角度,中醫現在還很難回答“為什麼”,但是藉助大數據的理念與技術方法,可以從調節人體健康狀態的角度回答“是什麼”和“怎麼治療”。“為什麼”的問題,答案在於宏觀,在於對世界本源的認識。

演繹法高於歸納法

長久以來,科學界使用“歸納法”來推理世界的本質,既先證據、後理論的模式。現有科學體系就是建立在“歸納法”基礎之上的。然而,證據是有限的,有限的證據只能支撐一個理論在有限的範圍內的正確性,一旦超出這個範圍,就無法判斷這個理論還是否正確。也就是說,從整個領域來看,科學家就無法證明一個理論始終在任何領域都正確。為此,科學界又提出了使用“演繹法”來代替“歸納法”,也就是“先理論、後證據”的模式。科學家根據現有的理論演繹推理出一個假說,這個假說必須是可以證偽的,然後對這個假說進行檢驗,如果當前的證據無法否定這個假說,那麼就先採信這個假說,認為這個理論在其宣稱的領域中都是可信的,直到找到證據來否定它。

經典中醫採用的就是演繹法模式,先有理論,後又實踐,而且至今尚未找到否定這個理論的證據。這可以說明“演繹法”是高於“歸納法”的認識方法。

反對中醫的人喜歡拿“證偽”說事,卻忽略了以下三個問題:

1. 證偽理論的提出者波普爾從來沒說過“可證偽性”能被單獨地用作劃界,而只是一種建議;

2. 事實上任何的理論總是能構想出證偽的方法,只要它的對象是經驗的。如陰陽、五行等不可觀測實體的存在不可證偽,然而它導出的經驗事實,卻是可被證偽的。

3. 後來的迪昂-蒯因命題,說明理論總可能事實上逃避證偽。而拉卡託斯也詳細論述了“單個理論”如何無法被證偽的事實。

上面提到的迪昂-蒯因命題(Duhem-Quine Problem)是這樣的:一個科學假設的“確證”和“否證”並非單獨由觀察實驗結果來決定,而是依賴於觀察結果與相關理論的整體關係。因此,當一個科學假設面臨一個負面的觀察結果的時候,並不一定被否證,而是可以通過摒棄或修正相關理論的其他部分而得到保留。迪昂-蒯因問題涉及科學哲學的基本問題,故而使得科學哲學的各大理論派別捲入爭論。對迪昂-蒯因論點反應最強烈的是證偽主義,證偽主義的旗手波普爾一方面從邏輯上贊成迪昂-蒯因論點,另一方面他從實用性上反對迪昂-蒯因論點。因為如果通過調整理論整體而使任何命題免於被反駁,那麼任何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被證偽。因此,證偽主義的研究綱領註定失敗。

 雙盲實驗不能證明中醫

有人說,關於中醫的有效性我只相信雙盲實驗的檢驗結果。這話不算錯,但是你相信兩條平行的直線永遠不相交麼?你相信明天太陽還會升起來麼?這些都是假設,沒有經過雙盲實驗。雙盲實驗的結果和實驗常常沒有必然聯繫。統計學分析有時候是可以操縱的,讓它有意義,就可以有意義。患者和患者之間,並無可比性,所謂雙盲實驗,不過是壟斷市場的一個遊戲。

雙盲實驗的哲學基礎源於休謨的哲學思想。18世紀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認為,我們從來沒有親身體驗或者親眼證實過因果連接關係本身,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兩個相繼發生的現象,所以一切因果關係都是值得懷疑的,一切因果關係都應該重新審視。由於休謨強調實驗與觀察是科學的唯一途徑,所以這奠定了近現代西方科學家的科學方法論。同時,源於“因果關係在於心”的認識論,以及他對“人性”的不信任,提出一次經驗不夠,要多次,所以就產生了統計學對科學實驗的唯一驗證作用的地位。正是在這樣的哲學基礎上,設計出了雙盲實驗。

舉一個例子,休謨就是搞不懂雞打鳴究竟是太陽昇起的原因還是結果,那如何證明呢?雙盲實驗一般是這樣的:首先,先把雞關進黑房間,不見陽光,看它們是否打鳴;然後,關進夜間有燈的房間,看它們是否打鳴;再然後,都放在外面看它們是否打鳴。如果打鳴,各有多少隻打鳴;如果不打鳴,各有多少隻。然後統計一下,當然是根據期望的結果,陽性結果用一種統計方法,陰性結果用另一種統計方法。看似公正的雙盲實驗,其實是有著巨大理念差異的,目前的檢驗方法完全受西方規則所限制,使得雙盲實驗不可能按照中醫的治療規則來進行對照。歸根結底,雙盲實驗已經成了大醫藥公司的壟斷工具,完全背離了創建此體系的初衷,服務於西方話語權,而且西藥療效評估也被誇大四倍之多,與健康無關,再無公正可言。

中醫就簡單了,從整個系統上看,就是陰和陽。太陽昇起來,雞身體中的衛氣也升起,所以它們就打鳴。不打鳴是因為氣虛。結論:太陽昇起是雞打鳴的原因。中醫的方法太簡單,儘管結果正確,但是不夠“科學”,所以不能被許多人接受。試想,千年的時間中無數成功的病案,其理論不被接受,只是沒有按照所謂規定的方式來推理而已。其實中醫也不拒絕雙盲實驗,但設計實驗時一定要能反應中醫的特點。比如中藥對感冒療效的觀察,必須分麻黃湯證或桂枝湯證等,而不只是其中一個成分,如麻黃鹼。如果檢測針灸的療效,經典針刺方法與無章法的亂扎相對比,療效一定不一樣。

中醫如何建立大數據體系

如果說中醫的療效必須要由科學論證,那麼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中醫建立自己的療效評價體系提供了可能性。大數據定義為“大小超出常規的數據庫工具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集。”大數據分析的特點與中醫的整體觀念相吻合,可以避免隨機樣本分析方法的片面性、不可重複性,以及因為實驗設計和實施中的偏差或不足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話語權亟待迴歸

中醫需要建立大數據體系,首先要確立話語權。回顧歷史,二戰前,科學也分為不同體系:德國體系和英美體系。那時候,德國體系更有優勢,但是德國戰敗,話語權就讓給了英美體系。中醫的現狀,就是丟失了話語權的結果。為什麼用西方的標準來評判中醫療效?因為他有話語權,你不按他的做,就進不了他的市場,他就可以壟斷。如果按他的做,就要遵守他的規則。

中醫就是中醫本身,不是什麼其他,要遵循中醫自身的規律來做臨床和教學,走自己的路,要走出一條其他學科以中醫為評判標準的路,那才真正拿到了話語權。筆者認為中醫拿回話語權的條件已經趨於成熟。中國世界人口第一,經濟體很快為最大,體制效率最高,應當儘快建立起符合中醫特點的大數據評價體系,建立符合中國的醫療市場機制。市場對外開放可以,規矩一定要由中國來定。

按照科學的定義,即使中醫把全世界的病都看好,也不科學,因為沒走科學的程序,驗案都被認為是個例。即使真理也不例外,真理不走科學的程序,那叫假說。所以科學不過是一個民主制度,大家理解了,同意了,就叫科學,與真理無關。哲學,宗教,可能更接近真理,但不是科學,也是因為沒走程序。走程序,就可以進入大醫療市場,不走程序,中藥連“藥”都算不上。所以說,“中醫科學不科學”這個問題是偽命題,其實質是市場利益之爭,與療效無關。原來,中醫輸掉的不是療效,不是理論,而是商業模式,是話語權。

中醫立法就是拿回話語權的保障。一句話,中醫要保持其獨立地位。一個學科的正確與否,要由另外一個學科決定,這種局面必須終止。隨西方話語權指揮棒而動的中醫,發展成了現代中醫,失去了經典中醫的優勢,中醫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療效,失去了尊嚴,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經典中醫的迴歸,我們要拿回本來屬於中醫的這一切。

技術支持必不可少

中醫建立大數據系統,其次是需要技術支持。中醫大數據醫學,就是互聯網醫學,技術上已經非常現實,最重要的部分是建立數據庫,現在醫生用的雲端病例系統就可以勝任。需要設計一個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標準格式,將需要輸入的信息包括患者信息、主訴、兼症、治療方案、治療次數、隨訪、是否治癒等填入表格即可。數據庫建立起來後,經典中醫體系的醫生可以全球同時使用。使用時只要輸入關鍵詞,就可以得到結果並自動分析。比如,輸入“針灸”“痛症”“年齡組30~60歲”等,就可以得到結果,如有效率:X;治癒率:Y;平均治療時間:Z。可以細化到單一病種,單一年齡組。這個搜索結果,簡單、直觀、客觀,較少受醫生主觀影響,更能反映中醫的特色。如果時間夠長,病例基數夠大,則可以建立起中醫療效的評價體系。

從古至今,所有中醫,所有病案,都是個案,這是由中醫這門學科的特性所決定的,中醫醫生眼裡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你見過四大中醫經典的系統臨床分析了麼?經典中醫的療效,患者知道,醫生知道,科學不一定知道。科學想證明中醫的合理性,不是中醫的任務。如果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不清,需要提高的是科學的技術,而不是中醫的技術。中醫千年個案的治療史不正是說明了只要按照中醫理論來指導臨床實踐,是能夠取得良好療效的。《靈樞·九針十二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古人已經提出了指導生命的太極原則,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雙螺旋原則,這個原則來自於宇宙這個母系統。按照系統論的觀點,母系統所產生的原則,子系統必須服從。同樣,從中醫幾千年歷史的無數病例中,我們自然而然得到結論,就是針灸確有療效。但是,這些療效,沒有一個是簡單的重複。就拿醉酒案說,三個醉酒的,針後都有即刻改善,但如果把喝的什麼酒,喝了多少,脈是什麼樣的,穴位是哪個,那結果就是不可以重複的。用大數據的觀點可以得出針灸對酒醉有效的結論,而用科研的方法,則可能是個案,是無意義的結論。這就是中醫學與科學的差別。大數據方法,可能就是將來中醫科研的方向,因為中醫就是大數據醫學。

源遠流長的中醫實踐史是由許多個案組成的,而大數據正好可以反映中醫治療個案有效的特點,用來總結中醫千年的臨床實踐一定會得到令人信服的結果。(潘曉川)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