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入秋溫差大,養殖戶要謹防“掉清”、“倒藻”、“返底”!

入秋溫差大,養殖戶要謹防“掉清”、“倒藻”、“返底”!

立秋後晝夜溫差大,此時水產養殖戶要注意水質調節,下面介紹幾點立秋過後水質調節重點事項,供養殖戶朋友參考:

1.晚上特別是第二天凌晨時,易出現魚蝦浮頭遊塘的現象,其原因主要是晚上北風多,氣壓高,而池塘水較淺,水體發生對流,造成“反底”現象,故而引起缺氧。

處理建議:及時開動增氧機,可以適當提高水位,定期改底。

2.池塘中藻類容易晚上“掉清”,出現“倒藻”情況,一般在中後期常見。其原因:藻類老化,或較為單一,缺營養“碳源”或者“缺氧”倒藻,

處理建議:及時補充補氧+菌補充營養,白天“改底+增氧”勤改底。

3.季節轉換時,天象、地質及水文條件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冷空氣的增多等使生物(對蝦、藻類、菌、浮游動物等)都會產生較大的應激,而且應激更為頻繁。所以在這個階段的要注意防止對蝦應激,防止藻類應激。

處理建議:多選用刺激性小的藥物,少用破壞水質、底質穩定性的產品;注重底質、水質改良劑的使用,“少量多次”,減少單次用量,增加使用頻率,以解毒、穩水,增氧、改底為主。

4.加註新水。每隔5~7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注、換水量20~30釐米。注水時間最好是在晴天中午12~14點或凌晨2~7點,切忌傍晚加水,以免引起魚浮頭。進水水源不要讓工業廢水和農藥汙染水流入池內,以免養殖體中毒或發生病害等事故。

5.合理使用增氧機。在晴天的中午12~14點開動增氧機,把上層溶氧較高的水層送到下層去,減少夜間缺氧。正確使用增氧機應堅持晴天中午,傍晚不來;陰天清晨來,白天不開;浮頭以前開,陰雨連綿半夜來的原則,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養殖體浮頭,增加養殖體的食慾和抗病能力。

6.潑灑生物製劑。如水源水質較差或進水不便,可以選擇晴好天氣,每7~10天使用一次純生芽孢乳,以調節水質,降低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對養殖體的危害,減少疾病發生的誘因。但應注意潑灑微生物製劑後,不要馬上使用殺菌劑和殺蟲劑。

7.追肥補藻。堅持適時少量多次的原則,看水色濃淡適時培菌培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