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悬空寺,建成于北魏太和15年(491),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建筑如临深渊,以险峻而著称,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

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悬空寺原名为 “玄空阁”,“玄”取自于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因整座寺院似悬挂在悬崖之上, 又“玄”与“悬”字同音,故后被更名为“悬空寺”,为恒山18景中“第一胜景”。

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壮观”二字由李白(701—762)游览悬空寺后书写于唐开元23年(735)

悬空寺,建筑构造独特,形式多样:屋檐有单檐、重檐和三层檐,结构有抬梁、平顶和斗拱,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和贫脊;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形成了奇幻、奇险、奇巧的景观。

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悬空寺总长约32米,分南楼和北楼,两楼之间以长约10米的“长线桥”连接,共有楼阁殿宇40间,分别为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三官殿和雷音殿,主要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官殿(三官: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是整个悬空寺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为悬空寺最大的、高约2米的明代泥塑佛像,下面左右均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帅,龟蛇二将;雷音殿位于南楼的最高处,佛教认为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所以称雷音殿。

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观音殿在楼中层;三教殿位于最上层,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主供于一殿,这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三教合一的悬空寺

“天下巨观”由徐霞客(1587—1641)书写于崇祯6年(1633)

悬空寺的建筑集中体现了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其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一绝。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写道:悬空寺将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我们为有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文+图:王永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