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解读《道德经》第五章:被抛弃的危机意识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作为《道德经》的经典论述,这句话,广泛被人们熟知,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也正因如此,一旦解读有误,就会出现负面影响。当然,老子哲学包罗万象,囊括宇宙万物,不同的学者,解读和感悟也有所不同,今天让我们结合《道德经》第五章全篇,从“ 被抛弃的危机意识 ”这个层面,来为大家解读。


解读《道德经》第五章:被抛弃的危机意识

白话解说五千言、品评天下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天地、不会讲仁慈,它会把,万物当成,祭祀用的草做的狗一样,祭祀过后没用了,就丢弃。)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圣人会效法天地之不仁,把失去价值的百姓抛弃掉。)

老子,这两句话,首先是肯定句,言外之意,这就是天道,这么做,就是对的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似乎让人感觉,太无情了,心都碎了,有用怎么都行,没用就扔了。然而,!老子真的要,表达这样一种意思吗?当然不是。让我们从这两句话的,言外之意,去解读,解读为 : 做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人,否则会被淘汰。老子的逻辑是,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所以万物和百姓,一定,!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万物和百姓,!否则会被淘汰 。老子是要人们树立这种危机意识,时刻检查自己,是否有用、有价值,是否将会被淘汰,如果有这样的苗头,及时纠正自己。老子也在教导人们,有权利,去选择淘汰谁的一方,要像天地和圣人一样,及时去淘汰无用没价值的万物和百姓。

我们来讨论一下,老子的这两句话,只是在教君王做事,在教管理者做事吗?当然不是,但我们时常这样误解。我们用辩证法来谈一谈,谁是圣人,谁是百姓的问题。这应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有权选择的一方,就是老子口中的“圣人”,被选择的一方,就是老子口中的“百姓”,这是一个选择权的问题,因为有权选择的一方,可以决定是否把被选择方当做“刍狗”一样抛弃,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这两句话如何运用于生活。举一个例子,老板和员工。应聘时,老板是“圣人”,因为老板选择是否用你,辞职时,员工是“圣人”,因为员工选择是否抛弃老板。应聘时,老板选择不用你时,是因为我们在老板心中还不是一个足够有价值的人,所以如果我们很想进这家企业,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达到要求,自然就得偿所愿。辞职时,如非特殊原因,大多数是因为,企业不能满足我们的诉求,这时,我们就把老板当“刍狗”放弃了,而如果我们有价值,老板想挽留,就应反思企业对于员工来说,是否有价值,为什么优秀员工流失,从而完善企业的文化氛围、和谐机制、待遇等。老子这两句话,如果用于生活,如抚养教育问题,作为父母,是否做到了,关爱子女身心健康、用心的合理安排时间、情绪控制等,榜样。如果做到了,孩子就不会叛逆,不会成绩差,不会不听话,不会把父母当“刍狗”。用于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亦然!。总之,我们一定要有价值,否则就会被对方抛弃。

反过来讲,我们再讨论一下,“圣人”为什么一定要斩钉截铁的,把没有价值的“百姓”当“刍狗”抛弃掉呢?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无情吗?如果我们作为一家企业的老员工,对于企业而言,我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甚至拖后腿(也许之前有价值),企业依然不放弃我们,那这是企业对所有人的不负责,其后果,可能会拖垮企业。一个企业的价值,是承担了社会责任,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如果因为仁慈,最终拖垮企业,那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与其最后一起垮掉,当然不讲“仁慈”、抛弃没有价值的,是对的!。而这种对少数的“不讲仁慈”,恰恰是对大多数的“仁慈”。这是权衡之后的正确果断选择。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 yue 乎!?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不就像灶台的风箱一样吗?)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

(虽然风箱腹内空无一物,但依然不屈不挠!只要风箱不断鼓动,就算灶台里的木头是湿木,也会让它燃烧起来。)

俞,1. 独木舟,见《说文》:“俞,空中木为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巜,水也。”。因引申为运输工具,为输的字源。这里解释为,湿的木头,寓意困难的事。

老子,前文两句阐述,要做有用有价值的人,这两句与前文相呼应,如何去做呢?他教导人们,要让自己像灶台的风箱(吹风机)一样,就算腹内空无一物,即使我们没有太高文化,没有特殊技能,但只要我们一直努力,一直学习,一直坚持,我们同样能做出很大的成绩。风箱吹湿木,比做普通人做困难事。老子用风箱做比喻,其用意,恰恰更多的是教导“百姓”或者“弱者”。也可用于小企业做大事,小团队大理想等。只要坚持,就有成绩。

多闻,数穷 ! 不若守于中 。!

(把更多时间用于闻听而不行动,很快就会“穷”,它不如始终守“中”,一心一意多做事。)

“ 多闻 ”的结果,就是“ 数穷 ”。!

“多闻”,这里解释为,整天只看、只听、只研究而不行动。我们简单的可以理解为现代语的,“光说不做”。

“ 数穷 ”的 “ 数 ”,是多数,很多,这里解释为,加速的意思。“ 穷 ”,穷了,穷苦,这里解释为,减少了,降低了,少了,没用没价值了,很快就会,被当“刍狗”抛弃了!。

“守于中”的 ”守”,守住,这里解释为,长时间的坚持。 “ 中 ”,中间,中庸,这里解释为,一心一意多去做。

一个“ 中 ”字,足以代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中庸之道。正所谓,“ 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 ”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我们简单的理解就是现代文的,掌握尺度,把握分寸。

老子,最后一句,是苦口婆心的告诫!!整天只“多闻”,而不坚持行动,就要被抛弃了!!!真的不如“守中”,掌握尺度,坚持做!!!

欢迎下方发表评论。

白话解说五千言、品评天下事。
解读《道德经》第五章:被抛弃的危机意识

解读《道德经》第五章:被抛弃的危机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