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人物:大醫一院援張前路院區隊員

工作地點:張前路院區

從2月16日進行崗前培訓、17日入住凱越鑫誠培訓中心、18日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入病區值班至今,我無時無刻無處於感動之中。作為外科醫生當看著內科及護理的各位同事奔赴前線時我內心無比激動,為那些身邊的逆行者驕傲、自豪的同時很想為控制疫情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終於我可以參與到抗擊新冠病毒的一線工作中來了。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副院長劉晶親臨現場指導各項工作,為我們加油、打氣,耐心地聆聽我們的各種建議,我們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種需求都在第一時間安排相關人員幫忙解決;行政和後勤保障每天為我們提供飲用水、水果和牛奶;值班室配備了微波爐以方便因值班而不能按時用餐的醫生和護士熱飯;為了我們在脫下防護服後能洗熱水澡,不僅為我們安裝了先進的淋浴設備可以24小時無間斷提供熱水,並且配齊了防滑墊、掛衣鉤以及洗髮水、沐浴露等各種洗漱用品。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周紅梅老師是我們的領隊,她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她總說:你們是我帶出來的,我必須再把你們完完整整的帶回去。防護服破了、護目鏡不合適、口罩緊缺等等,周老師都親自為我們更換、配備,每個人在進入病區之前她都千叮嚀萬囑咐,生怕我們有任何暴露的危險,“彆著急,一定要檢查好防護服有沒有穿好”“護目鏡一定要把口罩和帽子頭壓在裡面,一定要對著鏡子檢查好有沒有露在外面的地方”“脫防護服時一定要輕柔,慢一點,再慢一點”“在病區儘量少活動,保持體力,動作一定要緩慢、輕柔”……每一聲囑託都飽含著周老師對我們的關懷與愛護,就像媽媽在擔心著自己的孩子。周老師讓我們不值班時好好在賓館休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可她自己呢,天天都去醫院值班,每天6點準時到醫院,晚上又常常加班。患者的入院轉運、疾病診療等她要操心,我們醫生的防護用品是否齊全、合格等她要操心,大家的飲食是否營養均衡她也要操心,她要操心的事兒真的太多了,常常失眠,因為總怕漏了什麼,怕我們累著、餓著、渴著,可就是不擔心自己的身體是否能撐得住。周老師,這點點滴滴我們都看在眼裡,暖在心裡,請允許我叫您一聲周媽媽,您真的辛苦了!

蔣麗、於曉紅、王楠等各位護士長每日幫我們配備及清點各種防護用品,並帶領護理團隊在積極完成護理工作的同時,進行防護眼罩、洗手衣的回收與清洗消毒,以及病區內醫用垃圾的處理。在駐地李桂俠和張宇晨兩位老師以及為我們按時供應營養均衡的一日三餐,同時還配備了礦泉水和方便麵等食物。走廊、樓梯間、電梯內內日消毒,電梯內還配備免洗消毒液。可以說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在這個大家庭裡上到教授、副教授,下到住院醫生,但是這裡實際上並沒有級別的劃分,我們都只是醫生,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已工作多年的高年資教授此時也和我們一樣幹起了住院醫生甚至是實習醫生的工作。老師們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完全和我們一樣從基礎工作做起,無怨無悔。內分泌科周海成老師仔細認真的制定了排班表,努力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得到充分的休息,並整理了院區內各部門的通訊錄、收治患者相關流程、病區各項工作詳細流程、痰液及咽拭子等採集的相關流程等,讓我們能夠有效、高質量的完成各項診療工作;心臟重症科的蘇德淳老師親自為我們演示如何穿脫防護服,以其親身體驗詳細地講解了每一步的要點及注意事項,讓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避免了很多問題,少走了很多彎路,使得我們更加安全有效的進行自我防護。

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裡各種每個人都在為抗擊疫情、為這個團體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每個人都不計回報、不辭辛苦,都一心為了這個集體、為了大家,能加入這個大家庭我深感榮幸,並堅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一定會早日得到控制,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戰役,迎接勝利的明天!

2020/2/25

——乳腺外科 王婭

在開診的2天半時間裡,病區不斷接收轉送來的30餘名患者。瞬間感受到自己身上肩負著醫生的責任與使命。雖然穿上防護服後能夠充分的隔離病毒,但也帶來了嚴重的喘憋感與悶熱的情況。但當我邁進隔離區的那一刻,心裡便只想到了患者的安危。治療期間不僅要了解並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還要時刻關注隔離後患者內心的焦慮與不安。一部分剛接收的患者或是崩潰痛哭或是消極躁動,有的甚至行為亢奮過激,所以不僅要保證治療的有效性,也要保證患者及醫護的安全,在這種高度緊張及艱苦的條件下,每一個班次都顯得格外的漫長和煎熬。為了節省防護物資,在值班的這8小時裡幾乎滴水未進,並完成一系列常規操作。一天下來無論對身體還是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但我們都挺過來了。下班後,在保證充分休息的情況下更重要的便是學習新冠防治知識並瞭解新聞實事,欣慰的是看到全國疫情的好轉以及遼寧、大連接連的無新增及疑似病例,內心真的很高興。願在這場保家衛國的疫情中,我和我的同事們早日凱旋!

——血管外科 謝旭

不知道這場戰役還要持續多久,只知道我們必須要打贏它,加油大連,加油中國!

——消化科 畢儉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今天來張前路院區工作整一週,一共完成兩個白班,兩個夜班的工作,心裡對疫情的忐忑逐漸減少,基本適應這邊的工作,這裡雖然不是最前線,但我們肩負著保家的重任,大家共同努力,爭取早日取得抗戰疫情的勝利,能夠摘下口罩,感受溫暖的陽光!

——內分泌科 於嘉澍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來到大連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收治中心一個星期了,氣溫漸漸回暖,也許象徵著疫情正在慢慢褪去吧。

醫療隊剛剛進駐的時候,大家一同努力將中心保質保量平穩的運行了起來。其中傾注了許許多多人的努力。駐地和後勤的同事只要大家提出了問題,就能迅速解決,讓大家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戰疫之中。

作為第一個在感染一病房值班的大夫,很榮幸,認真回想著穿防護服的每一步,仔細仔細再仔細,周紅梅教授的叮囑一直在耳邊響起。在病房裡和每個患者交流,儘量減少他們的焦慮心理,鼓勵他們早日康復。當年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現在感受的更加深刻。

凌晨1點半,下班回到駐地,看著城市天空很少見的漫天繁星,想想與自己一起在城市一角為了守護大家安全默默奮鬥的同事,也想想獨自在家照顧孩子的妻子,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與疫情做著鬥爭,希望三月春桃開放時,我們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這時不禁想起蘇軾的那句詩詞: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

——骨科 陰寶盛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新冠疫情讓我們都變成了感染科醫生。國家危難之際,責任、使命和醫學生誓言都讓我們不能置身事外。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克時艱!陰霾終會散去,春天必將來臨!迎風逆行的我們並不孤單!

——神經外科 許瑞雪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大連加油!

——普外二科 馬馳

面對疫情,我們外科醫生有召必應,有令必行,有戰必勝,不辱使命。

——泌尿外科 張志偉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17年前,還是個小學生的我,看著“非典”期間的白衣身影,默默地立下了成為一名醫者的志向。17年後的今天,在新冠肺炎的戰場上,我也穿上了這一席白衣,學著前輩們的樣子,揮灑熱血。很高興能夠為防治疫情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黑夜總會過去,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待到雲開日出之時,共賞山河壯麗!

——普外三科 江星池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懷著救死扶傷的初心,主動擔起一線抗疫的使命。過去日常的門診診療,手術室手術,我們義無反顧;今天要冒著生命危險上一線,我們也絲毫沒有遲疑過,以後永遠也不會遲疑。

——骨科 婁志遠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自己進了隔離病區,才真切的體會到在裡面工作的不易,不需要豪言壯語,願和兄弟姐妹們一起,不辱使命,完成任務。

——泌尿外科 王啟飛

戰地記(76)之張前路 | 黎明終會到來,疫情籠罩的陰霾終將散去

作為醫院第一批派駐張前路院區發熱病房的醫生,從2月10日晚上緊急集結開始,已經離開家人來到抗疫一線9天了。整個醫護團隊通過積極認真的防護培訓和醫療流程準備,於2月11日下午接收第一位患者。2月17日我和心血管重症科副主任蘇德淳教授被抽調到呼吸科周紅梅教授帶隊的第二批次醫療隊,協助周紅梅主任開展一、二病區工作。

新病區,新團隊,各項工作面臨種種困難,我們迎難而上。憑藉著比第二批次醫療隊早到一週的工作經驗,我和蘇德淳教授幫助新病區組建核心管理組、制定清潔區和病房醫師工作職責、建立醫囑組套和病歷工作模板、培訓鼻咽拭子和痰標本取樣流程、整理醫院通聯電話薄、帶領大家熟悉各項用品設備部和文具庫請領流程、協調信息中心工程師處理醫囑開立各項問題。2天時間過去了,欣喜的看到周紅梅主任的愁容消散了,工作路徑理順了。

希望在我們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疫情早日消散,百姓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我們張前路院區醫療隊也將繼續奮戰在排除疑似病例的一線戰場,為大連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2020/2/19

——內科教研室 周海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