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冠病毒變異影響致病性?港大專家:毫無根據

日前,中國內地、巴西及澳大利亞等地的部分研究人員,先後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有學者認為,一旦病毒異變,致病特點會變得不同。不過,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認為,新冠病毒變異差別極小,由此作出對病毒致病性、傳染性、傳播力的推測均屬毫無根據。

新冠病毒变异影响致病性?港大专家:毫无根据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內地有科研團隊近日透過分析103個新冠病毒基因組發現,病毒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L亞型和S亞型。L型約佔70%,S型約佔30%,且每個L型病毒株比S型攜帶相對較多的新生突變。研究推測,S型可能是更古老的病毒,L型比S型更具傳染力,但尚不確定L型是否比S型毒力更強。而巴西及澳大利亞近日亦有研究人員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出現變異。現正瞭解病毒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對此,金冬雁指出,上述研究中所指的149個突變,差別極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不能得出兩種亞型在傳染性和致病性上有區別的結論。他解釋道,冠狀病毒變異一直存在,但新冠病毒有逾3萬個鹼基,從所有新冠病毒中任意挑出兩個,都可能會發現它們的鹼基存在個位數的差異。

金冬雁續指,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斷定,新冠病毒因這些微小變化,其致病性、傳染性、傳播力就會有所分別,他直言這類推測“毫無根據”,對疫情發展和大眾對病毒的認知都無好處。若要證明新冠病毒發生明顯突變,需要通過大量實驗,並結合流行病學數據分析和患者症狀,才能得出相關結論。上述研究的推測依據顯然不足夠。

另外,香港醫學會會董唐繼升則表示,新冠病毒本身不斷變異,這一點不足為奇。最初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暴發個案開始,有關臨床數字如潛伏期時長等,確診病人病徵都不盡相同,這些均可佐證病毒變異一直在發生。

唐繼升提到,值得擔心的在於病毒變異後傳染性和致病性是否相應增強及提升,他認為,從理論上而言,病毒經一代又一代人傳人,毒性及致病性會越來越低,即出現無病徵確診患者。不過,還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

延伸閱讀:

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新冠病毒變異不影響疫苗製備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科技研發攻關最新進展情況。會上,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介紹,新冠病毒變異到現在為止有很多報道,但是在病毒的變異過程,需要更多案例,也需要更多研究來深入。目前在中國針對於病毒的變異和疫苗的研發,有統一部署。

周琪透露,目前看到的病毒的變異,並沒有影響到藥物研發和抗體的製備和疫苗的製備。目前來講所有的工作是可控,我們正在積極觀測病毒的變異程度,而且積極佈局相關科研項目。

臨床還看不出病毒有變異

軍隊前方專家組組長 劉又寧:從臨床上來看,我們看不出變化來。我最近也讀到一篇文章,是說一百多株病毒經過測序,基因相似率還是99.9%,也看到不同的文章說病毒已經分成兩個亞組將怎麼樣,我瞭解不多。從我們臨床來講,看不出病毒已經有變異了。

多國研究人員發現本國新冠病例已出現變異。這種變異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巴西衛生部2日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2例確診病例。巴研究人員發現首個病例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據介紹,這兩名患者都是今年2月在意大利感染後回到巴西的。

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病毒出現的變異是疫情在相關地區傳播留下的印記,可被研究人員用於追蹤病毒傳播路徑。不過,專家表示二者與在中國發現的病例也有所不同。

在澳大利亞,同樣有研究人員聲稱發現病毒正在發生變異。據《印度教徒報》3日報道,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表示,這種被稱為SARS-CoV-2的病毒正在發生變異。

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3日發表題為“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稱,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佈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很大差異。S亞型是相對更老的版本,而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

論文表示,對不同亞型的深入瞭解,將有助於對新冠肺炎進行差異化治療和防控。論文作者認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演變方式推測,L亞型和S亞型的傳播能力、致病嚴重程度或許存在較大區別。

來源:綜合中國新聞網 環球網 北京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