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桑哥的旅行故事】系列——尤大爺

這些日子在家,能夠好好的將以前的經歷整理出來,翻看自己的照片,想起了很多往事。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我在旅途中特別喜歡住民宿,不是僅僅是因為經濟實惠,更重要是為了能和房東交流交流,瞭解不同的文化和風俗。有一次,有個美國大爺的一番話勾起了我的思緒。

邁阿密是美國佛羅里達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國最晚發展起來的城市之一。可能有小朋友看過《邁阿密風雲》,真實中的邁阿密因為古巴、牙買加、海地等國的移民聚居,而且很多是非法移民,因此治安環境不是很好。整個邁阿密像小牙買加、希望城、小海地等地都是比較亂的區域。

但是有一個區非常好,居民收入高、素質高,那就是Coral Gables——珊瑚閣。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但凡是這種綠樹成蔭的區域都差不了

我第一次自己去邁阿密玩兒,誤打誤撞住到了珊瑚閣。當時因為就我一個人,於是找了一個獨立房間的民宿,位於珊瑚閣的Bird Road,這也是我第一次住民宿。

房東叫Eugene(尤金)。在預定民宿的時候,和房東交流了幾個來回。房東的要求是:入住的人必須是健談的年輕人……健談我沒問題,年輕……我應該也算吧。

聊的不錯,他同意我入住了。於是,我飛到了邁阿密,租了個小車,直接開去了他家。

一路上看到的房子都是這樣的: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或是這樣的: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結果到了他家,看到的房子是這樣的……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我的房間是這樣的……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其實我要求沒那麼高,能住就得了。反正這個房間對得起這個價格——40美元含早餐。

有一件事兒特別有意思。

他家有幾條狗,其中有一條因為年紀大了,所以起了個名字叫“祖母”。房東囑咐我說:“祖母”每天晚上都睡在廁所的馬桶對面,你要是晚上上廁所看見她在那兒不用擔心,它只要白天看到你了就熟了,也不會有什麼反應。另外還有幾隻小狗晚上會住在院子裡,他們不會吵你睡覺的。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右邊的就是“祖母”,已經十幾歲了

晚上我上廁所的時候發現,“祖母”確實在那裡,我進去後它抬了半隻眼,看了看我,又睡了……

第二天早上,尤金給我做了早餐。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尤家早餐,煎蛋配橘子

我發現一起吃早點的還有兩個年輕人,一個是秘魯的姑娘,英語很好。另一個是阿根廷的小夥子,英語基本說不了一句整話。他們都是來邁阿密玩兒的。秘魯的姑娘對中國特別感興趣,問了我很多長城之類的問題。阿根廷那個也得聊啊,就說足球明星唄:什麼梅西、阿圭羅、特維斯一直侃到了巴蒂斯圖塔和馬拉多納……小夥子特別高興,想不到中國人知道這麼多阿根廷人。

我問他:你知道中國有哪些足球名將麼?

小夥子給了我一個“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表情……

我說:不用尷尬,其實我也不知道。


晚上和朋友吃完飯,回到住地已經快九點了。進屋時我看到了一箇中國面孔的女孩兒正在廚房洗水果,她也看了我一眼,一低頭進屋了。

尤金正在沙發上摟著三條狗看電視,看我回來了打了個招呼。我問他:我能在院裡抽顆煙麼?他說:沒問題,窗臺上有菸灰缸,你自便。

我到了後院,坐在椅子上抽了起來。

一會兒,尤金和最小的一條叫Chico的小狗從屋裡出來了。

“介意我加入你的派對麼?”尤金問我。

“不介意,”我說“反正我這個派對人也不多。”

他聽了笑了,打開一罐兒啤酒,坐我對面和我聊了起來。

我給他講我來邁阿密是過來見朋友,同時和他講了講我的經歷和愛好。

當我聊到我曾經在法國上過學的時候,他開始用法語和我聊天了,真心的講:說的比我好,字正腔圓的。然後,他就開始聊他的故事:

他是“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學文學專業畢業的,後來在紐約的金融公司工作。退休以後他搬到了邁阿密,一直住在這個小房子裡。他沒有家人,只有幾條狗陪著他。為了解悶,他把房子的所有房間都以很低的價格出租給了年輕人,一是為了家裡有點兒人氣兒,二是能從來自各國的年輕人口中瞭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

我們聊完了雨又聊風,聊了大路聊長空,前面說完雲隱隱,後面又聊霧濛濛,這麼一聊就聊到了後半夜。

“對了,您家裡還住著中國租客?”我估計那姑娘十有八九是中國人。

“是啊,他們是一對兒小情侶,都在邁阿密大學讀書。他們是第三對兒在我這兒租房的中國學生了。我見過的這三對兒中國學生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學習成績好,都是班裡前十名。第二,家裡都很有錢,從開的車和穿的衣服上能看出來。第三,對文化藝術的知識,甚至是中國自己的文化都不是很瞭解。”

說到這裡,尤金可能覺得自己說的有點兒過了。

“我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我覺得中國孩子都比較內向,不太愛表達,至少是不太在我面前表現自己的個性。他們和我也很少聊天,像你我今天這樣聊,我和他們從來沒有過。”

尤金說的話我深有體會。二十年前,我也曾經是小“歐漂”,從小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很少接觸社會、接觸新事物,整天也就是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而作為年輕人,自己的三觀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的時候,突然間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那種文化錯亂感確實是一種非常難以消化的感受。

很多在海外求學的孩子們,外表看上去健康又陽光,實際上在內心深處,很多人有著這樣那樣的苦楚沒法發洩。

當然,我仍然建議,如果有條件的話,趁年輕多出去走走。畢竟,能在好學的年紀,在不同的文化氛圍下薰陶一下總是好的。年輕人也應該經歷經歷心裡的磨礪,不然,一輩子也長不大。

家長們,對他們多關心,多理解吧。


再說個好玩兒的事兒。

兩年以後的2016年,我路過邁阿密的時候再次去看尤金,這次帶著幾個小孩兒。尤大爺帶著幾條狗在門口迎接我。

我一下車,“祖母”和Chico一下子就搖著尾巴衝我跑過來了,興奮的就好像見到了多年未見的親生兄弟……原來狗的腦子這麼好啊。

一個普通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三個共性,家境好只是一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