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2020年,農曆的庚子年,以一種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開場,新冠狀病毒,把人們關進家裡,把春天隔在門外。在這場人類與病毒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有人傷痕累累,有人永遠留在了冬天。逝者已矣,倖存的人們終於等來了勝利的曙光,終究我們還是要好好活下去,怎樣才能活成更好的自己,看看各位文學大師怎麼說。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記住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


每天發生的事情那麼多,浩如煙海的信息,撲面而來,我們應該選擇記住什麼呢?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記住病毒是怎麼從野生動物傳染到人的,也許以後就會對把野生動物端上餐桌的行為說不;記住在其位的瀆職者是怎樣為了一己之私,對公眾撒下彌天大謊,導致事態變得難以收拾,也許以後就不會迷信權威,產生了監督問責的思想意識;記住了“吹哨人”,懷念之餘,也許對身邊人身邊事,就多了些知無不言的責任感;記住了那些殉職的醫護,警察,社區工作人員,也許以後在面對特殊職業從業人員時,就會多些體諒,多些寬容和理解,而不是一味苛責。

記住了病毒防控的知識,以後將減少很多無謂的感染;記住了愚人愚行,至少可以提醒自己不要一不小心就成為自己討厭的人;記住我們是怎樣艱難地與大自然中各種災變去抗爭,付出的巨大代價,就一定要重拾對自然的敬畏,規避險境,不要去自取滅亡。

朋友,你是否完全理解自己遭遇了什麼,你又選擇要記住什麼呢?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一片荒蕪中,走向光的年輕人

2、光明與黑暗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


——雨果 《悲慘世界》


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形形色色的眾生相。

每一天,面對撲面而來大量信息,周圍親友,包括我自己,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有時心急如焚,有時義憤填膺,有時感動落淚,有時沉重莫名……

前線的醫護人員,慷慨捐助的善良的人們,實事求是的專家學者,互幫互助的小人物,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反之,也有那麼多愚昧無知,自私自利,強橫霸道,厚顏無恥的惡行,不斷刷新人們認知的底線。

好的那麼好,壞的又那麼壞!美好真情使我們感到溫暖,醜惡的一切使我們脊背生寒。

美與醜,光明與黑暗,善良與邪惡,良知與私慾,真相與謊言,就是這樣在人間交織,廝殺,我們有多熱愛真實美好的一切,就有多痛恨虛偽醜惡的一切。

而邪惡是不打不倒的,庸俗是不拒必進的。我們為之眷戀的,美好的人間,需要每一個善良正直的人都勇敢站出來,好好守護。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沉思,傾聽


3、善思明辨

凡事需多聽但少言;聆聽他人之意見,但保留自己之判斷。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每當有災變發生,勢必有謠言蜂起。這時候,保持冷靜,多方求證,分析辨別,不去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就顯得尤為重要。

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就是尊重科學,尊重常識,保持理性,善用邏輯。

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真的嗎?有助於發掘事實真相;如果被某些消息煽動起情緒,一定要先找一下,這個故事裡有沒有邏輯漏洞。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所習慣使用的資訊平臺,又會根根據每個人的閱讀習慣和偏好,不斷推送投其所好的信息,長此以往,人的認知就會被框定在一個狹小的範圍,有如坐井觀天。

為了避免思維固化,多聽聽不同意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看看問題,自己的心胸和眼界都會逐漸拓寬。

無知者,會因無畏而去以身犯險,也會因為矇昧而莫名恐慌,憑藉本能那是動物的生存方式,生而為人,總是要追求智慧,追求對自身的掌控。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點亮一盞燈,對世界很重要


4、微光

沒有被聽見不是沉默的理由

——雨果 《悲慘世界》


我們願意做追光者,最好也做發光體。

就像魯迅先生所願: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畢竟,走亮堂的路,心裡會很踏實。能觸摸到光線下的美,會比靠本能生活的動物更高明一些,活得更像一個人。

所遇所處的人事,始終是互相影響著的,暗激發暗,光吸引光。舉手投足,一言一笑,都是因果。

所以,不管有沒有人傾聽,有沒有人聽見,能夠發聲的時候,儘可以發聲,至少,可以如走夜路人的歌唱,自己給自己壯一壯膽子, 還可以期待,

微光會點亮微光。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希望之路


5、希望


人都是為了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列夫·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唯有希望是不能泯沒的。

我們活下來,是為了活得更好,不是為了隨隨便便地苟活,不是活成什麼糟糕的樣子都可以。 生命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活得體面的需要,歡樂的需要,愛的需要,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

唯有愛與美,能療愈人內心的創傷。我們能夠活得有多好,得看我們為人心中的真、善、美保留了多大的生存空間。

希望,不僅僅是藏在心中的願望,還應該有行動的成分。就像魯迅先生在《故鄉》一文中所言: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這正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沿著我們心靈所需要的方向,要堅持向前走啊。而且,荒野中開路的人,應該獲得我們更多的尊敬。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麥田日落

6、守望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塞林格 《麥田守望者》


塞林格筆下少年霍爾頓的願望是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

“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人群中,其實也是存在這樣的守望者的。

“非典”結束後,鍾南山就曾經預測過,類似的疾病還會再次發生,就曾呼籲過,人們不要再捕食野生動物。

一般的人是不喜歡預警者的,警告聲驚擾了人群的美夢。

人群也是需要守望和預警的,所有的墮落與狂奔,都不免要墜下懸崖。

守望者孤獨,“吹哨人”飾演的是寒鴉的角色,也不受歡迎,但人群終將受賜於他們的警醒和日復一日的堅持。

即使眼下歌舞昇平,縱然縱情歡樂的興致正濃,人們也應該學會,對守望者和預警者,對人類的哨兵,好一點,多一些感恩。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風車和愁容騎士也是一種象徵

七、反思歷史


歷史孕育了真理,他與時間抗衡,保存了人們的實踐;他是往昔的見證,當今的教訓,未來的借鑑。


——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歷史,不只是宏大敘事,和一些冰冷的數字。

所有人經歷的真實事件,個體的血肉之軀所承受的苦樂冷暖,心靈的感觸和轉變,這些歷史中的細節,才是真正的歷史,才更加能夠決定我們怎樣去認識歷史,可能,也才更加能夠決定歷史的走向。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有時一直在進步,有時也會有後退。技術的進步並不一定導致人類文明的進步。來自大自然的報復,有時更會讓人類承受不起。

經歷過的苦難,如何轉變成文明進步的動力,受過的教訓,如何能夠促使人們調整前進的方向,這將是人類永遠的課題。

但願,這一次的疫情早點過去,春天如期而來,而所有有幸再次為春暖花開而心懷喜悅的人,也能有所反思,自省,開始一種比之原來,更值得一過的人生。


幸運地活著,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經典重溫,大師啟智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