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我們在今年的輕薄本上,看到了相當多的雙平臺產品,在同樣的設計之下,既有價格更高 intel U 系列處理器 + MX250 級別顯卡的版本,也有突出性價比的 AMD 三代銳龍 + 核心顯卡的版本。

這一次橫評,我們也選擇了 intel 版本就已經非常有性價比的 MateBook 13 和小新 Pro 13, 看一看這兩個小尺寸便攜+高性能的產品,在遇到 AMD 銳龍之後的具體表現如何,各自優缺點在哪,以及它們分別適合什麼人。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設計

MateBook 13 與小新 Pro 13 可以說是今年小尺寸輕薄筆記本之後最吸引目光的產品,它們都有著這個年代能夠爆紅產品的重要特質。

  • MateBook 13 用比 X Pro 更低的價格帶來了同樣的 3:2 四面窄邊框屏幕,而且擁有者這個尺寸之中難得的高性能。
  • 小新 Pro 13 也難能可貴的使用了 16:10 的屏幕,讓屏幕下方的黑邊不復存在,而且也有著同級別裡脫穎而出的散熱和性能。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在機身尺寸上,二者都是 13 英寸級別,由於超窄邊框的緣故,機身會比普通的 13 英寸產品更小一些。如果把它們壘在一起對比,就會發現 MateBook 13 由於 3:2 屏幕的原因,機身橫向明顯比下邊的小新 Pro 短一截,而縱向幾乎沒有差別,實際測量的結果也和視覺一致。

MateBook 13 機身長寬為:28.6cm * 21.2cm

小新 Pro 13 機身長寬為:: 29.7cm * 20.9cm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而在厚度上,MateBook 13 也會比小新 Pro 13 更加薄,在機身後部的整機最厚部分,MateBook 13 實測是 15.1mm 左右,而小新 Pro 13 是 16.1mm 左右。

重量方面,MateBook 13 我們實測為 1.306 kg, 而小新輕了 200 g, 為 1.287 Kg, 如果不對比的話,其實感覺差距不大,但由於 MateBook 13 的機身尺寸更小,所以心理上感覺的密度會更大一些。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其實如果單純對比機身部分的,MateBook 13 還會更薄一些,因為 MateBook 的屏幕實際上比小新 Pro 13 更厚,但是由於四周的收邊處理,所以視覺上反倒會看著薄,不過如果用手摸的話,還是很明顯的能感受到厚度。

機身厚度帶來的差異也反映在了接口上,兩者的接口相對於 intel 版本都沒有變化,所以 MateBook 13 的接口確實是一個明顯的短板。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MateBook 13 AMD 左側接口為支持充電和數據傳輸的 USB-C 接口,右側則是支持數據傳輸和視頻輸出的 USB-C 接口,除此之外就只有一個 3.5mm 耳麥合一接口。

小新 Pro 13 AMD 的接口會是很大的優勢,左側有兩個 USB-C 接口,均為支持供電,數據傳輸和視頻輸出的全功能接口,右側則是支持關機充電的 USB-A 接口和 3.5mm 耳麥合一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小新 Pro 將電源按鍵放置在了機身右側,所以機身 C 面更加整潔,不過也帶來了一個壞處,那就是好幾次我扶著機身右邊,想要插左邊的 USB-C 接口時都誤觸了電源按鍵,導致電腦進入休眠,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在設置裡關閉電源按鍵的休眠或者睡眠功能。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在生物安全識別上,小新 Pro 13 選擇的是紅外 3D 人臉識別方案,支持開蓋自動喚醒/開機;MateBook 13 則是將指紋整合到了電源按鍵之中,可以在按下開機鍵的過程中識別指紋無需二次確認,日常解鎖的體驗都非常不錯。

兩者在機身鍵盤佈局方面類似,都是基於 13 英寸的標準 6 行鍵盤設計,方向鍵都是填滿空間的非等面積倒 T 佈局。不過小新的鍵盤在回車按鍵上選擇了類似亞洲回車(big-ass return),與目前大多數的美國回車(ANSI return)鍵盤不同,可能會有誤觸問題。

另外就是鍵帽面積上,我們會發現 MateBook 13 的鍵帽面積更大,而且鍵距也會稍長一些,從上圖也能看出來小新 Pro 在退格、回車、右 Shift 按鍵上的大小都會比 MateBook 13 小一些,整體來看 MateBook 13 的鍵盤體驗更好,所以我個人在從標準鍵盤切換到小新 Pro 13 上的時候確實需要一點適應的時間。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而在觸摸板上,兩者的比例更好和屏幕比例反了過來,小新更接近正方形,MateBook 13 更的長寬比例差距更大,都支持 Windows 10 的精密觸控板,所以能使用全部的 Windows 10 觸控手勢,不過 MateBook 13 的觸摸板沒有采用玻璃材質,所以沒有小新 Pro 13 那麼順滑。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屏幕素質

屏幕是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的部分,小新 Pro 13 和 MateBook 13 在這一方面都沒有吝嗇自己的成本,它們都提供了相當優秀的屏幕,屏幕邊框都非常窄,主要差距在於屏幕比例和分辨率上:

  • 小新 Pro 13:採用 16:10 的 2560*1600 分辨率屏幕,227 ppi
  • MateBook 13: 採用 3:2 的 2160*1440 分辨率屏幕,200 ppi

由於小新 Pro 13 的 ppi 會更高,所以目前我會在 Windows 10 中分別設置在 150% 和 130% 的縮放比例下使用,這樣的它們的 UI 大小會接近,文字都比 1080P 級別屏幕要更加細膩。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兩者幾乎都沒有屏幕下巴存在,左右和上下的邊框都很窄,觀感非常不錯。無論是 3:2 還是 16:10, 都有著比 16:9 屏幕更多的縱向空間。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在相同字體大小的情況下,MateBook 13 的屏幕面積由於 3:2 的緣故,差不多能比小新 Pro 13 多顯示 1 行文字,不過差距已經不大了。

在屏幕素質方面,它們的實測結果也都很不錯。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在色域覆蓋方面,兩者經過我們實測都達到了 sRGB 色域標準,比標著 72% NTSC標準的產品要更好,這也是 MDT 一直想要科普的,具體來看小新的色域覆蓋稍多,但是綠色和藍色超過了 sRGB 標準,MateBook 13 則只有藍色超過了標準,所以 MateBook 13 相對來說會更符合 sRGB 一些,不過這種差距肉眼幾乎看不出來,普通用戶也不需要在在意。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光譜方面,小新 Pro 13 和 MateBook 13 的屏幕都屬於 LCD, 而且並非為廣色域設計的背光,所以沒有很窄的光譜,可以看到上方的代表小新 Pro 13 的彩色光譜會比下方的 MateBook 13 在綠色和紅色波峰上有更長的波長,其他區別不太大。

兩者的藍光波峰大約都在 450nm, 沒有避開 415nm-455nm 這個對人眼刺激較大的區域,所以入睡前還是手動開啟 Windows 10 的夜間模式可能更好。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在白點方面,MateBook 13 AMD 的色溫為 7129K, 比 sRGB 所規定的 6500K 更冷,不過也符合大部分國人偏好冷色溫的習慣,而小新 Pro 13 則還要更加偏冷一些,達到了 7821K, 我個人有一些不太適應。

相對於普通屏幕測試只測色溫,MDT 將 Du’v‘ 偏離加入屏幕白點準確性測試環節,因為傳統的色溫測試只能反映一塊屏幕的冷暖而不包括髮綠或者發紫,一塊明顯偏綠的屏幕也可以是 6500K 標準色溫,而通過 Du’v‘ 偏離就能反應屏幕單純通過色溫無法衡量的偏色。

這時我們就會發現 MateBook 13 AMD 版本還是和之前的 intel 版本一樣,擁有 0.0089 的 Du’v‘ 偏離值,高於 -/+ 0.003 的標準,因此能明顯發現屏幕默認偏綠,所以建議在華為自帶的的色溫調節調整到偏紫的位置來中和屏幕本身的偏綠,小新 Pro 13 的 0.0001 偏離值就表現更好。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色準方面,我們首先對比 MateBook 13 和小新 Pro 13 在未校色前提下的表現:

  • MateBook 13:平均 ΔE 為 1.35,最大彩色 ΔE 為 5.09
  • 小新 Pro 13: 平均 ΔE 為 2.09,最大彩色 ΔE 為 5.51

兩者的表現都很不錯,在默認情況下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都可以的得到不錯的色準,最大色偏都來自青色,這和它們在色域覆蓋上缺失不無關係。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在校色之後,兩者都有進一步的色準提升:

  • MateBook 13:平均 ΔE 為 1.15,最大彩色 ΔE 為 3.06
  • 小新 Pro 13: 平均 ΔE 為 1.58,最大彩色 ΔE 為 3.78

這樣的成績已經可以用來進行較為專業的影像處理工作,最大色彩偏離還是因為青色和藍綠覆蓋的問題造成的,因此整體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來到亮度對比,MateBook 13 的最大亮度會稍高一些,達到了 315 cd/m², 而小新 Pro 13 則會稍低,為 263 cd/m², 所以如果在室外使用,MateBook 13 可能會更有優勢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兩者擁有明顯不同的亮度變化曲線,小新在低亮度時有更精確的分級,在最低亮度時會直接黑屏,而高亮度之後每一級調整的鍵距都會變大,MateBook 13 則會更加均勻。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對比度方面小新 Pro 13 在數據上有著更大的優勢,由於黑色亮度更低所以能達到超過 1500:1 的優秀成績,MateBook 13 表現中等,如果在全黑的室內看電影,小新 Pro 13 的暗部會更接近黑色一點,但兩者的屏幕反射率都在 9.6% 左右,所以考慮到在現實環境中反射的環境光,那麼實際對比度看不出太大差別。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性能對比

MateBook 13 和小新 Pro 13 本身都是擁有很不錯散熱水平的小尺寸產品,在 intel 平臺上的表現就很不錯,這一次更換到了 AMD 平臺,兩者選擇了不同的處理器。

小新 Pro 13 採用了默認 TDP 更高的銳龍 R5 3550H 處理器,為 4 核心 8 線程;而 MateBook 13 則選擇了 R5 3500U 這樣默認 15W TDP 的處理器,也是 4 核心 8 線程。

我們首先用 CINEBENCH R20 測試了它們的單次極限性能: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小新 Pro 13 最高可以達到 1656 pts 級別的多核性能以及 370 pts 的單核性能,這個成績與 30W 的 i7-1065G7 表現接近,差不多是 i5-8300H 的成績。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而 MateBook 13 則分別能達到多核 1535 pts 和單核 327 pts 的成績,差距差不多在 8% 的樣子。

兩者都提供了幾種不同的性能模式,小新可以利用聯想電腦管家或者 Fn+Q 切換,而 MateBook 13 則是利用 Windows 自帶的電源模式切換,我們首先用 CINEBENCH R15 測試了它們的極限性能並且繪製成下圖: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我們可以發現小新 Pro 13 的散熱能支持更高 TDP 的銳龍 R5 3550H 發揮出相應的水平,在 CINEBENCH R15 的測試中能達到 730 cb 左右的多核成績,野獸模式下最終能穩定在 700 cb, 智能模式下則是 570 cb 級別。

MateBook 13 的散熱水平基本接近,在解鎖功耗之後的極限情況下可得到 680 cb 的多核成績,最終能穩定在 665 cb, 如果不解鎖的話則會是 540 cb 級別。

由此,用連續 CINEBENCH R15 測試的最終意義是記錄散熱導致的性能變化,所以我們也記錄了極限情況下它們二者的功耗和溫度波動,首先來看看小新在野獸模式下的表現。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很明顯能看出來,小新 Pro 13 一開始能在短暫時間達到 50W 的功耗極限,隨後穩定在 42W 一段時間,5 分鐘之後功耗能保持在 35W 以上,溫度也由一開始的 80°C 下降並且穩定在了 72°C 左右。

如果是智能模式,那麼長期功耗限制將會變為 20W, 溫度穩定在 60°C, 如果是冷靜模式那麼功耗為 12W, 溫度穩定在 50°C 級別。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MateBook 13 在解鎖之後功耗的表現則比較穩定,極限一直都是 30W 級別,溫度一直都沒有超過 72°C 的水平。因此我們也不難發現小新 Pro 13 的極限散熱水平確實會比 MateBook 13 更高一些,同樣是 72°C 的機身內部溫度,小新能承受的功耗要高 5W, 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長期負載下有更高的性能。

這一次我們也加入了一個新的監測點,那就是機身出風口的溫度,可以從上圖中的 air outlet-temperature(也就是橙色線)來看到,這也是用來輔助判斷一個機器的散熱系統散熱效率的因素。

MDT 認為在極限負載的情況下,如果出風口溫度越接近機內 CPU 核心溫度,那麼就說明筆記本的散熱系統能有越有效的把 CPU 或者 GPU 等等發熱源的熱量導出機身。

小新 Pro 13 在極限穩定狀態下的溫差比 MateBook 13 會稍微高 2°C, 由此算出的散熱系統綜合導熱指數(上圖 K 值)也會低一些,不過也差不多。我們更容易注意到的一點是 MateBook 13 在負載結束之後,出風口溫度與 CPU 核心溫度差距很快縮小,然後出風口溫度甚至要比核心溫度更高。

這其實是因為 MateBook 13 在默認情況下選擇了靜音的風扇策略,只要核心溫度低於 60°C, 風扇就開始減速直至停轉,日常來說風扇轉動頻率差不多是:小新 Pro 13 野獸模式 > MateBook 13 ≈ 小新 Pro 13 智能模式。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除了中長期的極限性能測試之外,我們也進行了模擬日常使用的 PCMark 10 Office + Edge 瀏覽器的測試,在這一部分除了 CPU 性能之外,內存和硬盤速度也會有對結果有一定影響。

可以看到小新 Pro 13 由於 R5-3550H 擁有更高的瞬時性能(短期可以達到 50W),在 Office 系列軟件和 Edge 的速度上會有比較明顯的差距,不過人的實際感受如果不對比也差距不大,畢竟 1 秒和 1.5 秒差了 50%, 但是不計時誰會在乎呢。

最後是顯卡性能對比: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R5 3550H 和 R5 3500U 都搭載的是 Radeon RX Vega 8 集成顯卡,只不過前者擁有更高的頻率(1400MHz) 後者是 1200MHz, 我們使用 Sky Drive 和 NIGHT RAID 兩個項目來進行對比測試。

通過實測結果也能發現,小新 Pro 13 的分數會更高,具體看的話其實圖形分數差距不大,主要是 CPU 帶來的差別,因為這兩個測試項目的時間都沒有超過 5 分鐘,所以小新 Pro 13 能以 50~40W 的功耗運行,就會比 MateBook 13 的 30W 要強上不少。

不過如果要跟 25W 的 MX250 相比,其實無論 R5 3550H 還是 R5 3500U 都會有比較大的差距,實際能流暢運行的也僅限於 lol 這樣要求較低的遊戲。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表面溫度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談表面溫度的時候我們需要現來看一下內部設計,小新 Pro 13 和 MateBook 13 都擁有著較高的散熱水平,都是雙風扇設計,但是具體設置有些不同:

  • MateBook 13: 雙風扇中置,底部進風,進風口一半正對風扇
  • 小新:雙風扇側置,底部進風,進風口正對風扇

因此兩者的熱量分佈可能會出現區別,有了這樣的印象,我們再來看一下在滿載時它們的表面溫度差距: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首先是極限情況下,兩者內部的核心溫度都在 70°C 左右,可以發現左邊小新 Pro 13 的溫度分佈與之前我們推測的差不多,CPU 和固態硬盤都在機身左側而風扇在機身右側,所以溫度也是左邊高右邊低,AWSD 區域(點5)能達到 40°C, 右側回車區域(點3)則是 37°C, 鍵盤平均溫度則是 38.3°C 級別。

MateBook 13 的溫度分佈剛好反過來,CPU 在右側,風扇在中間,所以左邊溫度低,右邊溫度高,AWSD 區域(點6)能達到 36.7°C, 右側回車區域(點4)則是 41°C, 鍵盤平均溫度則是 38.2°C 級別。

在極限情況下,整體來看兩者平均溫度差不多,不過 MateBook 13 的溫度分佈會更均勻一些,而且根據我們一貫的主張,人的右手需要用到鼠標,所以熱源在右側的體驗會比左邊好,所以還是 MateBook 13 的主觀感受會稍好。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接著我們對比的是小新選擇智能模式,長期穩定功耗 20W 內部溫度 60°C 左右,MateBook 13 選擇不解鎖,長期穩定 18W 內部溫度也是 60°C 左右,由於功耗的降低,兩者的平均溫度都有下降,不過溫度的分佈還是沒有改變。

小新 Pro 13 的 AWSD 區域(點5)能達到 39°C, 右側回車區域(點3)則是 34.5°C, 鍵盤平均溫度則是 36.3°C 整體感覺就是溫熱。

MateBook 13 的 AWSD 區域(點6)能達到 35.8°C, 右側回車區域(點4)則是 39°C, 鍵盤平均溫度則是 36.9°C 整體的溫度會比左邊高一些。

總體來看,極限情況下小新 Pro 13 的平均表面溫度和 MateBook 13 差不多,普通模式下由於更低的功耗所以溫度稍低一些,當然這也跟小新更寬裕的機身厚度和體積有關係。

不過小新 Pro 13 的發熱主要在機身左側,所以如果你經常用鼠標的話,可能左手感受到的溫度還是小新高一點,不過還是那句話,兩者都很強,在同尺寸的產品力都有相當不錯的散熱能力。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噪音測試

不論是小新 Pro 13 還是 MateBook 13, 它們在低功耗的模式下噪音都很小,所以我們重點測試了極限狀態和普通狀態下的噪音表現,首先來看小新 Pro 13 在野獸模式下的極限噪音: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整體的噪音達到了 46 dBA, 是大多數較高性能輕薄本的正常水平,不過我們會發現小新的噪音頻率之中存在一個 4393Hz 的單一頻率異音,所以你除了風聲還會聽到尖銳的噪聲,帶上降噪耳機也無法很好過濾,對聽感有影響。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MateBook 13 的極限噪音來自解鎖功耗時,達到了 47 dBA, 比小新稍高一點,但是頻率分佈更加平滑,沒有單一頻率的噪音出現,所以聽感反而更好,如果你帶上一個降噪耳機的話,其實能過濾掉大部分噪聲。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在智能模式下小新 Pro 13 的噪音有明顯下降,達到了 39 dBA, 是一個較為安靜的數值,異音的突出率也有減小,但如果注意聽的話,還是能聽到。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非解鎖功耗下的 MateBook 13 噪音也會更低一些,頻率分佈以然非常平滑,沒有突出頻率的噪音,42 dBA 也足夠讓你把它帶到圖書館且不影響他人了。

所以噪音部分總的來看是這樣:

  • 小新:噪音分貝不高,但是存在單一頻率異音,所以聽感有損失
  • MateBook 13: 噪音稍高一些,但沒有異音存在,實際聽感反而更好

兩者在日常使用時都不需要擔心噪音的表現。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續航和充電

續航與電池容量息息相關,小新 Pro 13 自帶的 57Wh電池擁有明顯的優勢,而 MateBook 13 則只有 42Wh 的電池,不過也和我們之前說的一樣,MateBook 13 的機身部分要更薄也會更小,所以這並沒有讓我們意外。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MDT 繼續通過常用的 4 種模式來測試續航,覆蓋了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幾種場景,包括 PCMARK 8 Work 和 PCMark 10 Office 這樣的中重度負載,較輕度的本地 1080P 視頻播放續航,以及一個新增的播放 NAS 上的 4K HDR 電影測試,最終彙總成如上圖所示的結果。

因此我們認為小新 Pro 13 AMD 版本在實際使用中差不多能堅持 6~10 小時,而 MateBook 13 則是 4~8 小時,續航的比例差距基本等於電池容量的比例差距。

而在充電速度上,兩者都支持快充,不過由於電池容量更小的緣故,MateBook 13 的充電功率會比小新 Pro 13 要低一些,我們也把整個充電的功率和電量變化記錄並繪製成了下圖: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能很清楚的發現 MateBook 13 的電池更小充電時間也短一些,30 分鐘可以充到 50%, 最終需要 85 分鐘從 5% 充到 95%; 小新 Pro 13 的電池更大,充電時間稍長,30 分鐘可以充到 40% 左右,一共需要差不多 95 分鐘從 5% 充到 95% 電量。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總結:

MateBook 13 AMD 和小新 Pro 13 AMD 都是小尺寸便攜的高性能產品,兩者的 CPU 性能, 包括散熱都拉不開太大差距,非要比的話,MateBook 13 AMD 由於使用的是 U 結尾處理器,所以性能弱一些,而噪音方面小新會因為異音的存在稍顯弱勢。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支持 16GB 內存,以及更全面的接口,更長的續航,會是小新 Pro 13 最吸引人的地方;MateBook 13 則用更薄的機身,3:2 的屏幕以及明顯更低的價格(便宜 1000 塊)為代表。

評測  | AMD核心的內戰——MateBook 13 VS 小新 Pro 13

因此考慮到價格和配置,如果你需要一個屏幕不錯,散熱性能都很棒,而且價格更低的產品,那麼 4099 起售的 MateBook 13 AMD 提供了很高的性價比,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你願意多花差不多 1000 塊,那麼小新則會是 5000 檔的價位段的優秀選擇。

Mobile Device Talks 泛科技的爐邊談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