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小龍蝦作為淡水水生生物,屬於耗氧型的水生生物,在它的一生中,生長繁殖是離不開充足的溶解氧的,需要通過氧氣來換取血液中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促進自身的生存。我們都知道保證水體充足的溶解氧是養殖好小龍蝦的關鍵,因此在養殖戶的日常生活管理過程中,都很在意給小龍蝦的生長繁殖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證水體溶氧量充足是重點,包括培育足夠的水藻,移栽豐富的水草,同時使用生物菌來改良有機質的充分降解來降低水體的耗氧量,以上種種措施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小龍蝦的生存環境下的溶解氧充足,可見充足的氧氣是小龍蝦健康生長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但是這裡有一個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養殖小龍蝦需要充足的氧氣,但是如果水體裡面的溶解氧過量的話,對小龍蝦的生長是有害的,這一點我相信很多養殖戶朋友都沒有重視,而且也很難觀察到,因為水體溶解氧飽和的情況並不多見。因為溶解氧飽和發生的時間比較特殊,很多情況下指發生在高溫天氣下,雨後晴朗天氣下。這種特殊的天氣下,小龍蝦很容易患上一種不常見的疾病,就是氣泡病。

什麼是氣泡病呢?當水中溶解氣體過飽和時,氣體可以通過某種途徑進入蝦體,並在其體內形成小氣泡,比如附肢,從而影響小龍蝦的正常生理功能,這就是氣泡病。

下面我來具體給朋友們分析一下,如下:

一,案例展示:這是去年5月份的事情了,有幾天連續下了幾天大雨,為了防止小龍蝦的應激反應過於激烈出現小龍蝦大量死亡的情況發生,我事先做了一些預防工作,在快要下雨之前,我就往蝦田裡面投放了適量的應激靈和增氧片,盡最大的努力降低暴雨對小龍蝦造成的危害。過了3天之後天氣放晴,我去巡塘發現我的蝦田裡的很多的小龍蝦蝦都出現了尾巴那裡長氣泡的現象,仔細觀察發病的小龍蝦,發現在小龍蝦的腹部和附肢,以及蝦鰓下面出現了很多細小的氣泡,並且蝦殼有些泛白,我剛開始還以為是這些小龍蝦得了纖毛蟲病,用硫酸銅溶液來殺蟲,也是發現效果不是很好,知道最後才知道,這就是小龍蝦典型的典型的氣泡病的症狀。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患氣泡病的小龍蝦


二,理論分析:

1,小龍蝦患氣泡病的條件:

(1),水溫變化:水溫突然升高使水中溶解氣體過飽和是導致小龍蝦氣泡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小龍蝦所生活的水環境溫度必須首先突然降低爾後又驟然升高,即小龍蝦經歷了水溫高→低→高的變化過程,才能導致小龍蝦氣泡病。

(2),溶解氧過量:在一定氣體壓強和體溫情況下,各種氣體在生物體液中的溶解度也有臨界值,也就是說在臨界值範圍之內,小龍蝦沒事,超過臨界值,小龍蝦的生長繁殖就會受到影響。小龍蝦屬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而變化。小龍蝦體液中氧溶解度的變化隨著水溫的降低,其溶解增高,氧含量增多。當水溫突然升高時,其溶解度降低,隨著水溫的降低,其溶解增高,氧含量增多。當水溫突然升高時,其溶解度降低,小龍蝦體液中的溶解氧處於過飽和。體液中過飽和的溶解氧遊離出來,從而形成了小龍蝦氣泡病陰雨天后睛天是氣泡病的發病高峰陰雨天后睛天,氣溫越高、陽光越強烈氣泡病發病率越高。晴天后陽光強烈,藻類光合作用產氧能力強;睛天陽光強烈的同時氣溫升高,使水溫快速升高,也使水體中氣體飽和度快速升高;陰雨天藻類部分死亡,睛天后藻類快速繁殖,增加了水體產氧能力。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3,患氣泡病的特徵:小龍蝦患氣泡病時,最顯著的表現是尾部存在氣泡。在規格比較大或患病嚴重的小龍蝦體內,氣泡十分清晰,但多數情況下(比如小蝦仔)需要藉助放大鏡或顯微鏡低倍放大後才能觀察到。在鰓部,積聚的氣泡使鰓部變得異常蒼白,較大的蝦患病後最初症狀是快速異常的遊動,接著呈現僵硬狀態。嚴重時,病蝦在水面呈頭胸部高、腹尾部低的狀態漂浮。這一點與其他原因引起小龍蝦死亡時的沉底現象完全不同。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顯微鏡下面的小龍蝦的氣泡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小龍蝦患氣泡病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溶解氧過量,溶解氧飽和是引起小龍蝦患氣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溶解氧過量飽和的情況發生呢?

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如下:

一,案例展示:我們常常說鰱魚是判定水產養殖過程中水體是否缺氧的參照物之一,就是因為鰱魚對水體溶解氧的多少和變化非常敏感,具體來說。由於水面直接與外部空氣接觸,所以水面的溶氧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比水下層的溶氧量要高很多。而鰱魚作為慮食性的魚類,一般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一旦水面缺氧嚴重,鰱魚就會出現泛塘翻白的現象,而水面缺氧的話,水體中下層的溶解氧含量自然就會更加少,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養殖戶將鰱魚泛塘作為小龍蝦缺氧的參考標準之一。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鰱魚泛塘


二,理論分析:

1,水面和水體中下層的溫差和溶氧量的差別:由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得知,水面的含氧量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要比水體中下層的要高,這樣就會導致這樣一種比較特殊的現象發生。就是當暴雨過後,天氣轉晴之後,陽光充足,光照強烈,投射在蝦田裡面,水藻的光合作用非常強烈,但是水體中下層可能由於倒藻的緣故會懸浮很多水藻顆粒物,這樣客觀上就導致了水面溶氧量非常充足,有可能過於飽和,而水體中下層的溶氧量很少,處於求生本能,小龍蝦會往溶解氧多的上層和水體表面鑽,這樣就有可能使小龍蝦出現醉氧狀態,患上氣泡病。小龍蝦所生活的水環境溫度必須首先突然降低爾後又驟然升高,即對蝦經歷了水溫高→低→高的變化過程,才能導致對蝦氣泡病。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2,水面和水體中下層的氣壓高低不同:如果大家知道減壓病這個原理的話也就比較好理解我的分析的意思和內容了,由於水體中下層的壓強比水面以及水體中上層要高,所以當小龍蝦出於吸取氧氣的緣故浮出水面的時候,隨著水體壓強逐漸減小的話,越往水面上來的時候,溶氧量越發充足,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大量的氧氣和氮氣等氣體,就會通過小龍蝦的附肢以及腮進入小龍蝦體內最終引發小龍蝦的氣泡病。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高溫,靜水,透明度有可能引發氣泡病

3,根本原因:過飽和的氮氣與氧氣是引起小龍蝦氣泡病的主要原因,春季時,在自然情況下池水中也較易累積大量氮氣,這些氮氣的來源是水中有機物被分解成遊離氨,之後轉換成硝酸,再經去硝化作用成亞硝酸,最後亞硝酸再被分解所產生的。溶氧量過飽和常見於夏季高水溫期,再加上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太多,經日光照射下,這些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而產生氣泡病。

研究表明:一般溶氧之飽和度高於125%被認為是有危險性(但不得低於70%),若高於300%則對小龍蝦和其他魚蝦類有致死性。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氨氣,氧氣形成的氣泡


上面我們分析了導致小龍蝦患氣泡病的幾點原因,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溶氧量過於飽和是引起小龍蝦得氣泡病的主要原因,對於養殖戶來說,應該如何避免小龍蝦患氣泡病呢?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水體的耗氧量:這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這裡需要注意一下,增加耗氧量主要是想辦法增加水體中上層的耗氧量,因此我這裡建議養殖戶要根據實際的具體情況在水體裡面投放適量的浮游動物,尤其是生活在水體表面的浮游動物,比如輪蟲,蚊子的幼蟲等等浮游動物,還建議在水體裡面投放適量的鰱魚來消耗水面和水體中上層的溶解氧,這樣可以收到比較明顯的耗氧效果。

2,促進水體流動:我們之前分析過,正是因為水體表面和中下層的密度以及壓強的差值不同,所以才最終導致了水體表面的溶氧密度與中下層的溶氧密度產生了差異,導致水面和中上層的溶氧量過於飽和。因此只有加強上下層的水體流動才能夠有效解決溶氧量的差異。這個時候開增氧機促進水體流動是很有效果的,當然還可以通過換水來稀釋水面的溶氧量的多寡。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3,增強小龍蝦的自身免疫能力:無論是什麼疾病,對於健康的小龍蝦來說,是很少受害的,這要求養殖戶必須採取適當的辦法來增強小龍蝦的免疫能力和疾病的防控能力。最合理的思路是建議通過給小龍蝦補充鈣質,同時補充維生素,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小龍蝦的抗病能力,補鈣可以加強小龍蝦的蛻殼速度,補充維生素可以促進小龍蝦的腸胃消化。一般是在餌料裡面拌服適量的藥劑,比如骨粉,蛋殼分,水產用的維生素粉劑等等。

氧氣過量對小龍蝦養殖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小龍蝦得氣泡病?

骨粉




小結:

出現氣泡的蝦塘,特徵比較明顯,一般水位比較淺;水流處於靜止狀態;高溫天氣下,藻類很豐富,氧氣的溶解度很高。這幾個條件是氣泡病出現的的條件之一,單一條件下如單一水溫提高或單一迅速提高溶氧,都不能導致氣泡的出現。在目前普遍的小龍蝦養殖條件下,稻蝦田和塘口的條件早已超出上述條件,滿足條件的稻蝦田和塘口其實不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氣泡病比較少見的原因。氣泡病是對蝦對環境變化的一種反應,更像一種物理反應,迅速開動氧機攪動水體,混合上下層水溫、混合水體中的氣體溶解,能迅速將情況控制下來,一般而言氣泡病會導致零星死亡,但不會大量死亡。氣泡病本身不可怕,主要是繼發的細菌感染,尤其是弧菌的感染,小龍蝦又喜歡吃死掉的同類,因此傳染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