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中國人購房從“買,就是對的”到“買對的”之間的轉變

對於不少購房者們來說,一旦買新房就要拿出很大一筆錢才行,因為當前中國的房價實在是太高了,不準備好足夠的錢是很難買到房子的。因此,為了調控中國樓市的健康發展,抑制房價過快的上漲,房住不炒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了。那麼,房住不炒是什麼意思?房住不炒政策如何理解?

其實,房住不炒的核心就是鼓勵大家從過往“買,就是對的”思想盡快轉變到“買對的”這個模式,從而抑制房產市場不正常發展。

中國人購房從“買,就是對的”到“買對的”之間的轉變

站在樓市“C位”時,買就是對的

這是樓市高高躍起的20多年,我們見證了一波又一波創富者,他們因為各種機緣巧合,變成房產與財富的擁有者。每一群人站在樓市“C位”的時候,都有著無比的自信,自認為獲得了開啟財富的密碼,其實,大多數人只是揀到了時代的紅利而已。對於樓市過往的經驗,可以總結為一句:買,就是對的。只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就能收穫城市的紅利與居住環境一步步改善的喜悅。

進入新賽道,只有“買對”才是對的

在大趨勢面前,個人的能力遠沒有那麼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微不足道。過去閉著眼睛買房就能賺錢的經驗,未來是萬萬不可行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中國20年來一共賣出了138億平方米的商品房,總存量居住面積突破261.2億平方米,戶均房產1.13套。這個數據說明,經過20年的發展,基本居住問題已經解決,未來樓市會進入新賽道——置換、提質。在樓市的新賽道上,“買對”——買對城市、買對地段、買對產品,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任何時間段,“買對”房子有三大原則

這裡選取了過去20年來的幾個購房故事給讀者參考,究竟怎樣的房子才算是“買對”了。我們發現,在任何時間段,“買對”房子有三大原則:

第一,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產品過硬才是房子的核心競爭力,概念炒作並不靠譜。

到最後,能經受市場考驗、升值快的房子,無非就是路段含金量高、房子質量過硬、戶型格局佳、居住舒適度強等,這些才是硬指標。未來,好房子的判斷標準不會變。

第二,清醒的自我評估是購房的前提。

購房的過程,就是一次自我評估的過程。要非常清楚自己為了什麼而買房,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很容易買完後悔。

尤其是購房自住的剛需買家,要很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是上下班方便最重要,還是孩子讀書問題更重要?所有的需求如何取捨,這是購房的前提。

第三,投資更是永遠的技術活。

投資永遠是技術活,在過去是,在未來更是。因為,就算在樓市普漲的黃金時代,一樣有炒房投資失敗的例子。

投資是有門檻的,而這個門檻在未來會越來越高。尤其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只有迴歸居住,才是最安全的。投資要建立在更長線的基礎上,不要再幻想賺快錢,謹慎使用資金槓桿,正確把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