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这六位大师

在佛教产生以后,经印度传入我国,对我国古代社会以及当代都产生里深远持久地影响。在佛教的传播途中,有六个人对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处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分别是释迦牟尼、慧可、僧璨、道信、 弘忍、慧能。被后人统称为佛家六祖。

释迦牟尼祖师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这六位大师

乔达摩 悉达多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他成道以后的称号,称号的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29岁时,对现实生活感到厌烦,遇事开始远游修行,35岁时,他到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静坐冥想,沉思人生的真谛,终于透彻醒悟。自此开始宣扬佛法,广收门徒,被人为“佛陀”,意思是觉悟者。佛教由此建立。他所提倡的哲理,及博大精深,又平易近人,对东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慧可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这六位大师

慧可,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今河南荣阳县人。他年少是作为一名儒生,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长大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游化,拜他为师。慧可从达摩学了六年。

禅宗三祖僧璨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这六位大师

亦作僧粲、僧璨等。隋代禅僧,据史料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在前来避难的慧可祖师的门下,得到慧可的点播,成为禅宗的三祖。僧璨出家以后,恰巧遇到周武灭佛,于是隐居十多年,隋大业二年圆寂。

四祖道信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这六位大师

俗姓司马,也叫司马道信,河内(治所在河南沁阳)人,少年时出家,以僧璨为师,隋大业十创立自家门风。曾多次力辞唐王朝的召请,安居山中传法三十余年,门徒达五百余人。付法于弘忍,开东山法门,另有金陵牛头禅法融一系旁出于道信门下。达摩一系的禅法传至道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禅法的思想也有相当的发展,达摩所籍之教为《楞伽》的心性说,同时融入了《般若》的离言扫相,但达摩未对此作理论上的论证,道信则进一步从理论上对般若与楞伽的结合作了论述和发挥,他提出的随心自在,无碍纵横,成为中国禅宗修行生活的基本态度。

弘忍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这六位大师

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七岁时,就跟从四祖道信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

六祖慧能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这六位大师

惠能,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一作慧能。俗姓卢,范阳人。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元年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月。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命弟子作偈以呈。时神秀呈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口诵一偈,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此,唤惠能到堂内为其讲《金刚经》,并传以顿教衣钵,命即南归。

开元二年,惠能卒于新州国恩寺。韶、广二州门人,迎惠能遗体至曹溪南华寺供奉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