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散文诗:白露节至,为霜尚早

2018年9月8日 周六 晴

《白露节至,为霜尚早》

白露,像是姑娘的芳字。

白者,高洁,清韵。

露者,是一种形状,晶莹剔透,圆润雅致。

诗《蒹葭》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印证了我的说法,行文里“白露”和“伊人”相映成趣,相顾而盼。如此,“伊人”水一方,“白露”美一域。

散文诗:白露节至,为霜尚早

当然,自然界之奥秘必有美学的成分在,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其实,白露只是秋美之一,因秋之色向来都是冷暖交织,浮沉碰撞而驭生的奇颜秒色,从初秋到中秋,季节犹如一幅水墨动画卷,从单一的浓绿到斑斓的五彩,最终收归一色,即具古典大气的情怀,又不失婉约浪漫的韵调,十分耐人寻味。

散文诗:白露节至,为霜尚早

这里不妨再欣赏一首古诗: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

诗中有动有静,有静有声,有声有色,有色有香,难道你不觉得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吗?

还有“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短短二十个字将白露的形色韵一揽诗中。

散文诗:白露节至,为霜尚早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初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这说明白露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

常言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此时正是秋收时节,人类何尝不是在储备?

借此时节,送真言几句:夜寝不贪凉,早晚添衣裳,新梨润肺嗓,菊花秋燥降,愿君得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