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水滸細節解密》系列正在繼續,本期第八十三回!

最近的水滸細節解密,大錘跟列位讀者聽友聊的,是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沒有直接出場的著名人物。上一期,咱們主要是講了《水滸傳》與楊家將故事的緣分,本期,我們要說的是《水滸傳》與另外一部文學作品的淵源,而且跟之前咱們講過的楊家將有點相似的地方在於,《水滸傳》也是通過對相關猛將的描述,與這部文學作品發生聯繫的。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這就是《水滸傳》中,宋江率領梁山好漢進攻東昌府,當地的武將沒[mò]羽箭張清帶領宋軍抵抗,宋江部下多人被張清飛石打傷,其中不乏金槍手徐寧、雙槍將董平、雙鞭呼延灼、青面獸楊志等好手,當時宋江為張清的武藝所震驚,於是說了下面這麼一段話: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今日張清無一時,連打我一十五員大將,真是不在此人之下,也當是個猛將。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這就涉及了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的著名猛將王彥章。正史記載,此人效力於後梁軍中,他有兩項特殊技,都與“鐵”有關,一個是鐵腳板,能光著腳丫子在荊棘叢裡走上百步,另外一個就是鐵槍,陣前使用兩杆鐵槍,每一支重一百斤,王彥章在戰鬥中把一支鐵槍放在馬鞍之上備用,另外一支則握在手中,運轉如飛。

在當時後梁與後唐的戰爭中,王彥章以驍勇善戰著稱,後來他在同後唐李存勖[xù]的戰鬥中被俘,拒絕投降,於是被殺。

就是這樣一個在五代時期以武勇著稱的猛將,被宋江用來與張清聯繫。可以說,這是對張清的高超武藝(其實主要是飛石打人)的一個很高的評價。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可就是宋江的這一席話,導致了文學史上的一樁上百年的疑案。

一般來說,宋江這段話,說明了《水滸傳》對五代十國故事的某種繼承。五代十國故事另外有一本關鍵性的文學作品,也成書於元末明初,這就是《殘唐五代史演義》。

一直有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水滸傳》作者羅貫中參與編撰的一部書,而另外有更多學者認為,這部《殘唐五代史演義》並非羅貫中的作品。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更奇怪的是,宋江的這段話本身,一方面說明《水滸傳》與《殘唐五代史演義》的某種關聯,但是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問題——按照《水滸傳》的這種說法,當年王彥章一天之內擊敗後唐三十六名武將,這種情節顯然沒有正史依據,應該是《水滸傳》作者參考並引述了某種五代題材的評話或者戲劇。

但是在我們如今看到的《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王彥章並沒有一次性擊敗三十六名後唐將領的戰績。從這個角度來說,《水滸傳》可能參考的並不是《殘唐五代史演義》,而是之前的某些同類題材作品,而這些同類題材作品,在《殘唐五代史演義》成書過程中,可能被作者出於某種目的,捨棄不用了。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由此出發,我們還能夠在《水滸傳》中找到更多的五代演義的蛛絲馬跡。

比如李逵沂嶺殺四虎一節中,眾獵戶遇到了剛殺掉四虎的李逵,他們不相信李逵一個人殺得四支虎?於是就嚷嚷說“便是李存孝和子路, 也只打得一個(老虎)”。

燕青上泰山打擂時,作者也引用了存孝打虎的橋段。這個李存孝是《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第一勇士,出場就是個放羊的,因為他的羊被老虎給吃了,李存孝大怒,徒手幾拳就將老虎打死,就此被李克用賞識,成為後唐名將。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除了這些掌故的再利用之外,《水滸傳》還有不少與《殘唐五代史演義》高度疑似的段落,比如我們之前說過的梁山好漢終極戰陣“九宮八卦陣”,在一些版本中有一段作者誇獎這個戰陣威力的讚語:開頭是“明分八卦,暗合九宮。佔天地之機關,奪風雲之氣象”,然後是一大段具體細節描寫,結尾則是“休誇八陣成功,謾說六韜取勝。孔明施妙計,李靖播神機。”

這是對九宮八卦陣的極高評價。而幾乎一模一樣的讚語,同樣出現在了《殘唐五代史演義》中,而且還是跟咱們本期的重要線索人物——五代著名猛將王彥章有關,這就是書中所謂的後唐為了幹掉王彥章,擺了一個五龍五方大陣,所謂五龍就是陣中有五位後來成為五代皇帝的將領(分別是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晉開國皇帝石敬塘、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和後周開國皇帝郭彥威,也就是郭威)。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由這五個日後當皇帝的人來主持這個終極殺陣,最終成功幹掉了王彥章。而在這段情節中,我們上面那一段對梁山好漢九宮八卦陣的讚語,也同步出現用來讚揚這個五龍五方陣了。類似的撞車版雷同描述,在《水滸傳》和《殘唐五代史演義》中還出現過多處。

這些雷同,造成了學者的持續性爭論——到底是誰借鑑了誰?

從其描述來看,有學者認為,這類成體系的讚語和描述,很可能是當時評話或者戲曲的約定俗成的段落,因此才會被兩本書的作者不約而同的引用。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還有學者從情節的相似性角度,推測《殘唐五代史演義》可能成書在後,因此它分別借鑑了《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由於《殘唐五代史演義》的這些相似情節其實水平不高,反而不如借鑑的對象《水滸傳》《三國演義》,因此借鑑順序可能是反過來的,也就是《殘唐五代史演義》先出現了這些粗糙的原始橋段,而《水滸傳》《三國演義》則在隨後的成書中對這些橋段進行了充分的文學化處理,使之成為經典劇情。

《水滸細節解密》之 宋江這一席話,引出一樁百年疑案

而這些爭論最終匯聚成了《殘唐五代史演義》與《水滸傳》的疑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