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舒城縣境內最大的河流是龍舒水,今名杭埠河,舒城人民世世代代與龍舒水反覆較量,寫下了許多光輝的篇章。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縣境全圖,包含舒城水系情況(來源 | 《續修舒城縣誌(點校版)》)

龍舒水自西南山區竄出七門山之後,由於南邊有山嶺遮擋,而東北則是一踏平陽,欺軟怕硬的洪水像一條脫籠的野獸,肆無忌憚地從新街左側直向幹汊河鎮以北,一路騰達到黑虎城以南,蛇行一般,九曲十八彎來到城關,由城西繞城南,順著碼頭街向東而去(城關這一段另名南溪河)。古時碼頭街舟檣雲集,商賈薈萃,熱鬧非凡。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碼頭街(來源 | 《舒城縣誌》)

水能夠殘暴地害人,也能夠溫順的養人。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七門堰進水閘(攝影 | 朱哲樹)

漢朝初期,舒縣人民在羹頡侯劉信的帶領下,於七門嶺下修築了七門堰,“開渠建閘,引水流東北”,變水害為水利,灌溉周瑜城以西,幹汊河以北的地區。到了東漢,揚州刺史劉馥又在周瑜城以北修築烏羊堰,澆灌伏虎寺周圍的土地,渠道就在今天的烏羊村。明朝時候,縣令劉顯又在縣城西邊修建曹哲堰,堰繞城南而走,向東匯成帶渚堰(今名“袋肚堰”),總名七門三堰,千百年來,屢修屢廢,舒城人民屢廢屢修,一直用它澆灌著舒城的大片土地。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舒城縣古七門三堰示意圖(來源 | 《舒城縣水利志》)

從明朝正德五年(1510)到明朝隆慶二年(1568),前後58年內,龍舒水有史可考的就有五次山洪暴發,每次都是洪魔橫行,壞屋毀田,湧入城內,溺死人畜無數。尤其是1568年那張洪水,沖毀了南溪河圩堤,山洪從水巷口湧進城,從大洪水巷淌出去,這就是水巷口和大洪水巷名稱的由來(這次大洪水巷流的是山洪,張獻忠屠城大紅水巷流的是鮮血,洪水,紅水,都有典故。改名“黌”字,沒有出處)。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大黌水巷(攝影 | 束文傑)

這十年一次的大洪水弄得縣城居民大多逃亡,可以想象,它給舒城人民帶來多麼深重的災難!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1991年夏,洪澇災害(來源 | 詞典網)

到明朝隆慶六年(1572),陳魁士到舒城走馬上任,這是大災後的第四年,饑荒貧困的境況觸目驚心。他是個有作為的知縣,詢問老百姓貧困原因,人們都說:“只要治好了龍舒水就好了。”陳魁士沿河勘察,發現河道過於彎曲是水流不暢的根本原因,於是帶領民眾把位於周瑜城以北、龍王蕩以南的石壩鑿開(石壩是東漢劉馥修築烏羊堰時所築,本來是攔水灌堰的,位置在今天的瑜城小學附近),引龍舒水直下七里溝。起初水流不暢,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河道越流越寬,到最後,龍舒水全部從這裡流走了,老河道成了幹沙河,成了龍舒水的岔道,幹汊河就是這麼來的。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幹汊河鎮七門堰(攝影 | 張為)

河道離縣城遠了,南溪河沒了水源,洪水的威脅小了,但出現了新的矛盾。古時候最大的運載工具是船筏,南溪河幾近淤廢,沒了水,船筏離縣城太遠了,等於扼斷了大動脈。縣城是全縣的經濟中心,是最大的商貿集散地,大宗的商品運到河邊的碼頭不能進城,先要卸下來堆著,然後人挑車拉,不僅增加了貨物很多成本,而且還有許多破損,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南溪河與龍津橋(攝影 | 束文傑)

於是,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縣令朱振領導恢復縣河工程開始,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六十一年、乾隆十四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二十九年、乾隆四十三年,每一屆縣令到任,第一件大事就是把遠去的龍舒水再次扒回來,重新恢復南溪河的通航!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康熙六十一年,邑令蔣鶴鳴發動五萬民夫,整整大幹三個月,終於把龍舒水引進了老河道,又從幹汊河北重新流進了南溪河。碼頭街也很快繁華起來。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南溪河(攝影 | 束文傑)

可是好景不長!自1727年至1739年,12年間連續三張大洪水,又把新挖的河道淤塞了,河水再次回到周瑜城以南。到道光三年(1823)夏,山洪暴發,龍舒水主河道再次南移。清咸豐七年(1857)七月又一次大水,把龍舒水主河道從周瑜城南邊再往南移,直通馬河口,主河道更直更通暢了!人力不但沒有把河道扳回來,反而越去越遠,“三年河東轉河西”,這是歷史的必然。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馬家河口大橋(來源 | 《舒城縣誌》)

幹沙河徹底成了幹沙河、幹汊河。周瑜城商貿街底下至今還有一條河溝,那就是古時候殘存的老河道。

安徽杭埠河:千年鬥勇龍舒水,笑傲利民鑄輝煌!

杭埠河(攝影 | 束文傑)

雖然河道沒能扒回來,但是舒城人民跟龍舒水的鬥爭是波瀾壯闊的,英勇無畏的。它有力地證明了舒城的歷史有一部分就是跟龍舒水斗爭的歷史。窮也龍舒水,富也龍舒水。舒城縣的輝煌是與龍舒水分不開的。千百年來與龍舒水斗爭的結果是,偉大的時代醞釀了偉大的工程,從龍河口水庫的建成到萬佛湖的命名,從單純灌溉到旅遊開發,綜合發展,大利變巨利,舒城人民才真正稱得上笑傲洪魔。


  • 作者:徐賢柱(「出外龍舒人」創作者群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