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鑑定機構被“鑑定”!15家機構遭突擊檢查,這些問題暴露了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祁雷 通訊員/劉洪群)近日,根據“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原則,廣東省司法廳、省鑑定協會組織省鑑定領域八位權威專家成立檢查組,與媒體記者一起,突擊檢查了佛山市內15家鑑定機構(四大類)在管理規範與技術鑑定等方面的情況。

所謂“雙隨機、一公開”,即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在司法鑑定領域,主管部門會對有效投訴率進行統計,作為對鑑定機構鑑定質量的評價指標之一。

據瞭解,今年上半年,佛山市司法局共受理各類司法鑑定投訴30件(含轉交順德區局辦理的6件)。從已受理及或已回覆的案件情況看,相當多的投訴事項均為對鑑定技術問題提起投訴或不屬於司法鑑定行政管理職能範圍。

“雖然有效投訴案件不多,但從投訴情況來看,仍暴露了鑑定機構及鑑定人的工作態度及工作方法問題。”省司法廳司法鑑定管理處負責人表示,這種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的監管模式很有意義,“必要時我們還可對抽查檢查活動進行現場直播。”

據瞭解,此次檢查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由佛山市司法局檢查人員和鑑定領域專家組進行分工檢查。其中,佛山市司法局檢查人員主要針對司法鑑定機構內部管理規範進行檢查,包括是否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切實做好檔案管理工作;還包括對司法鑑定人資質的核查,近期是否參與鑑定而不僅是掛名等問題。專家組則主要負責技術檢查,包括人員、設備、鑑定能力等方面。如鑑定設備是否合規、鑑定文書質量、鑑定能力評查。另外專家組根據專業不同,在檢查完實驗室以及設備之後,會隨機抽取20份鑑定文書進行評閱。

記者在檢查過程中看到,專家組一走進鑑定機構,便進入了緊鑼密鼓的檢查當中。“你這裡可以做視覺、聽覺和性功能的鑑定,為什麼該有的設備沒有?如果不能做,應該在執照上進行限定。”“按照《司法鑑定程序通則》,複核是必經程序,複核人必須在鑑定意見書上提出複核意見並簽名還要存入鑑定檔案,這裡沒有記錄?”“司法鑑定機構應當核對並記錄鑑定材料的名稱、種類、數量、性狀、保存狀況、收到時間等,這些檢材一定要記錄清晰。”

在為期4天的檢查中,佛山司法鑑定機構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檔案管理不規範、委託書不統一、小項目不全面、收費記錄不詳盡、收費標準與風險告知未上牆公示等。對於個別鑑定機構存在更嚴重問題的鑑定文書等資料,檢查組進行了封存並帶回,以待後續研究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