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新生兒為什麼愛歪頭?是不是肌性斜頸?

先天性肌性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致頭頸部向健側偏斜的先天性疾病。如果去觸碰患兒頸部,往往可以摸到硬塊,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有大小眼、大小臉的狀態,多呈健側稍大於患側。而超聲檢查會顯示胸鎖乳突肌增厚,其實就是肌肉痙攣引起患兒頭部無法自由偏轉。


新生兒為什麼愛歪頭?是不是肌性斜頸?



斜頸分為先天與後天兩類,而先天的又可細分為肌性斜頸、骨性斜頸等,後天的則以習慣性斜頸為主,但近些年來發現肌性斜頸患病率較之過去明顯增多。

先天性肌性斜頸患兒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療,兩歲後會出現顏面部畸形,主要表現為患側眼睛下降,易產生視力疲勞而出現視力減退,眼外角線至口角線變異,頸椎可發生代償性側凸畸形。這對小兒未來的身心和生活將造成巨大影響。

如果錯過最佳的保守治療時機,就不得不採用手術治療。但頸部是神經、血管、淋巴、氣管、食道經過的重要通道,患兒年齡幼小,在這個部位動手術,會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最理想的治療方法莫過於早期發現,早期施行小兒推拿及牽伸治療。此外還可進行音頻、痙攣機等理療。一般越早發現並治療,治癒的時間就越短,大部分患兒需要至少3 個月以上的治療時間。

孕婦保持一側睡姿不可取

肌性斜頸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瞭,但醫學界普遍認為孕婦子宮內壓力異常或胚兒胎位不正是發生先天性肌性斜頸的主要原因,羊水不足也易造成該病發生。也有學者認為是胸鎖乳突肌營養血管栓塞,導致肌纖維變性而形成斜頸。難產及使用產鉗是引起肌性斜頸的原因之一。

另外,該病與遺傳性也有很大的相關性。在接診中發現,部分媽媽在孕期按照科普書籍所言經常一側臥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胎兒患病的可能性,故不提倡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只保持一側的睡姿。

大部分患兒剛出生時並不會立刻發現頸部包塊,許多家長都是帶孩子做新生兒體檢時發現問題的。而事實上,若能仔細觀察孩子臉部是否不對稱,眼睛是否大小眼,也有助於及早發現該病。


新生兒為什麼愛歪頭?是不是肌性斜頸?



溫馨提示

家長如在護理嬰兒時發現有以下10 項中的任何一項,應及時帶其到有條件的醫療保健機構就診:

1. 護理嬰兒時,其手腳經常用力伸直或屈曲,好像很有力。

2. 滿月後頭老是往後仰,扶坐時豎不起頭。

3. 3 個月還不能抬頭。

4. 4 個月緊握拳,手不鬆開,拇指內收。

5. 5 個月俯臥位時前臂不能支撐身體。

6. 6 個月扶立時尖足。

7. 7 個月不能發ba、ma 音。

8. 8 個月不能獨坐。

9. 頭和手頻繁抖動。

10. 整日哭鬧、張口、餵養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