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心净则佛土净

心净则佛土净

《维摩经》云:“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佛教思想非常强调“心”的状态,众生的心性有染净之别,染即为执着,众生因执着而生烦恼,因此遭受轮回之苦。净即为解脱,心性清净即可断除烦恼,由凡入圣。

心净则佛土净

曾经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堂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对他说:“你每天都如此虔诚的以香花供养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听到后非常欢喜,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院礼佛的时候,都感到心灵如同被洗涤过一样的清凉,但回到家以后,心就又开始烦乱了,请问禅师,我们凡夫,如何在纷乱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供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回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之时,把花梗剪掉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泡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唯有不停的净化我们的身心,不断的检讨,改变我们的陋习与缺点,这样才能不断的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来寺院过上一段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音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音,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院,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要等机会来寺院生活呢?”

心净则佛土净

曾文正公曰:“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而不在境。”

古语云:“热闹场中作道场”。只要我们能够抛开妄想杂念,任何地方都是宁静的道场。如果自己的妄念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修行重在“当下”,又何必等待“以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