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多地實現貧困縣全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多地實現貧困縣全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佈公告:經省政府批覆同意,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繼2017年延長縣等4個縣(區)和2018年周至縣等23個縣退出之後,陝西脫貧攻堅取得的又一次決定性勝利。至此,陝西56個貧困縣(區)實現“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

多地实现贫困县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不只是陝西,多地近期亮出脫貧成績單。國務院扶貧辦最新統計顯示,繼去年底西藏宣佈所有貧困縣退出後,截至今年2月底,河北、山西、黑龍江、河南、湖南、海南、重慶、陝西等8個省市的所有貧困縣已宣佈脫貧摘帽。

3月2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接受《民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具有標誌性意義,極大的提振了脫貧攻堅必信的信心。

張琦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加劇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難度,對實現全面脫貧形成挑戰,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再加把勁,中央提出的“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戰略任務肯定能夠如期完成。

貧困縣退出有什麼標準?

需要經歷哪些程序?


貧困縣脫貧摘帽有嚴格的考核標準和程序。


2016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明確堅持分級負責,實行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制定統一的退出標準和程序,負責督促指導、抽查核查、評估考核、備案登記等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本地脫貧規劃、年度計劃和實施辦法,抓好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市(地)縣彙總數據,甄別情況,具體落實,確保貧困退出工作有序推進。


多地實現貧困縣全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具體的退出標準與程序方面,意見明確貧困縣包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由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提出退出,市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初審,省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核查,確定退出名單後向社會公示徵求意見。公示無異議的,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後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報告。


多地實現貧困縣全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相關力量對地方退出情況進行專項評估檢查。對不符合條件或未完整履行退出程序的,責成相關地方進行核查處理。對符合退出條件的貧困縣,由省級政府正式批准退出。


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岡山市宣佈脫貧摘帽,這是我國建立貧困退出機制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2019年7月2日,國務院扶貧辦舉行了“2018年脫貧摘帽縣抽查”新聞發佈會。會上,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夏更生表示,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從2018年起,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由各省區市統一組織實施,並對退出貧困縣的質量負責,中央進行抽查。


中部地區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是貧困縣退出的主要衡量標準。


“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是脫貧摘帽的最後一道關口。”張琦表示, 2018年以前,申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評估檢查,通過後由省級人民政府宣佈脫貧摘帽。而從2018年起,由省級統一組織評估檢查,並對脫貧摘帽質量負責。省級政府批准摘帽退出後,中央結合脫貧攻堅督查巡查開展抽查。


多地實現貧困縣全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貧困縣如何認定?


貧困縣怎麼認定,國務院扶貧辦曾發過通知公告,在這份公告裡,分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

關於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確定重點扶持縣,是我國扶貧開發區域瞄準的重要手段之一。1986年第一次確定貧困縣,此後進行過三次調整。

1986年,陸續確定了331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按198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計算,農區縣低於150元,牧區縣低於200元,革命老區縣低於300元,即列入國家扶持範圍。

1994年,頒佈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對貧困縣進行了一次調整。按照199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700元的縣一律退出,低於400元的縣全部納入的方法,在全國範圍內確定了592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

2001年,頒佈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對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進行第二次調整,貧困縣改稱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將東部33個重點縣指標全部調到中西部,東部不再確定國家級重點縣。同時,西藏自治區作為特殊扶持區域,整體享受重點縣待遇,不佔重點縣指標。全國共有592個重點縣,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

2011年,頒佈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對國家重點扶持的縣進行第三次調整。新十年綱要規定,“原定重點縣支持政策不變。各省(區、市)要制定辦法,採取措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實現重點縣數量逐步減少。重點縣減少的省份,國家的支持力度不減。”與以往重點縣的調整方法不同,本次調整的最大特點是權力下放到省。即允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按“高出低進,出一進一,嚴格程序,總量不變”的原則進行調整,但不得將連片特困地區內重點縣指標調到片區外使用。這次調整,原重點縣共調出38個,原非重點縣調進38個,全國重點縣總數仍為592個。14個連片特困地區內的重點縣數量,由調整前的431個增至440個,共增加9個;連片特困地區以外的重點縣數量,由調整前的161個減至152個,共減少9個。

關於連片特困地區縣

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扶貧開發的主戰場,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2011年,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全國統籌、區劃完整的原則,以2007-2009年3年的人均縣域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性收入、縣域農民人均純收入等與貧困程度高度相關的指標為標準,這3項指標均低於同期西部平均水平的縣(市、區),以及自然地理相連、氣候環境相似、傳統產業相同、文化習俗相通、致貧因素相近的縣劃分為連片特困地區。在劃分過程中,對少數民族縣、革命老區縣和邊境縣採用了增加權重的辦法予以傾斜照顧,在全國共劃分出11個連片特困地區,加上已經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進入以上14個片區的縣共有680個,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有440個,民族自治地方縣371個,革命老區縣252個,陸地邊境縣57個。



多地实现贫困县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民生週刊》全媒體記者嚴碧華報道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多地实现贫困县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