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有人說:蠶變成繭,繭就用一生的辛勞編織囚禁自己的樊牢,春夏秋冬,季節更替,繭就在樊牢裡慢慢脫變。

也有人說:別輕易走進“繭”裡,蠶變成繭那是它的使命,只有經歷痛苦的過程,它的一生才能圓滿,才能變成美麗。為了飛翔,為了襯托大自然,蠶兒矢志不渝,在經過一段痛苦的歲月後,最終超越自己,能飛得更高,看得更遠。

更有人說:黃淦波是一位慈善家,那是緣於他常做善事。為社會捐款,是善事;門票免費,是善事;接手觀音山之後,敬塑觀音聖像,供四方遊人祈拜,是善事;用畢生的精力竭力保護觀音山的自然生態資源,並給人們提供一個旅遊勝地、佛教景區,讓人們在這裡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造福社會,更是大善事。創建森林公園近20年,他舍小家顧大家。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投入真摯感情,發展生態旅遊

早在幾年前,中國一些媒體就被黃淦波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高尚情懷給深深的感動了。面對媒體採訪,黃淦波真誠地說:建設好觀音山森林公園是我一生的追求,讓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朋友都能夠感覺到這個森林公園這種慈祥、慈悲、普渡眾生、熱愛大自然、對萬物尊重的氣息。都市的人們每天生活在繁雜的區域,所以人的精神是高度緊張的,但是隻要走進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整個身心立刻就能夠松馳下來。首先是映入眼簾滿眼的綠色,滿眼的清翠。這裡負離子含量非常高,在登山的路上不斷見到精深透徹的格言,邊走邊看會很舒心、很愉悅。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國家改革開放以後,一座城變了,一座山也變了,都變靚麗美好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東莞和觀音山。

在東莞那一片連綿起伏的青山中,唯獨觀音山的文章做的是最精彩最絢麗的。青山妝點了城市的綠,城市渲染了青山的靜,山與城環環相扣,層層交融,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如今的觀音山是東莞甚至是廣東向外界展示的一張美景名片,一張能夠放心甩出,並能夠煥發出奇異光彩的旅遊名片。這要感謝一個人,一個帶頭開拓觀音山,守護觀音山,捍衛觀音山的勇者——黃淦波。

曾幾何時,東莞觀音山還只是名不見經傳的荒山,在黃淦波十多年的精心呵護下,現如今已成為廣東省知名的旅遊景點,廣東的文化旅遊名山,國家級的森林公園,國家級的AAAA旅遊景區,被譽為“南天聖地,百粵秘境”的休閒度假好去處。

面對一片青山綠水,當地人民群眾翹起了大拇指,來此旅遊的遊客也感到欣喜若狂。來這裡考察、採風的學者和文人墨客更對黃淦波讚賞有加,佩服之至。

而黃淦波卻說:“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首要解決的就是生態環境問題。傳遞生態文明正能量是各個群體義不容辭的責任,觀音山將不遺餘力,爭取走在同行業前列。我堅信,觀音山的明天一定會更好。”智者的話鏗鏘有力。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投身公益慈善,溫暖社會民心

一個人站的高,就必定看的遠。實際上,黃淦波立志建設好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讓廣大民眾有一方生態秀美的旅遊勝地可供遊玩、養生,其實這就是一項浩大的民心工程,又是一項長遠的公益事業。

從建園之初到現在,觀音山每年都提供幾百人的就業崗位,又很好地推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第三產業的經濟繁榮。

儘管觀音山森林公園發展環境與生存條件,面臨著外部無情地打壓與蠶食。但黃淦波的愛國愛民情懷沒有改變,從2003年開始,當時的觀音山才剛剛起步,還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但公園就開始對當地的普通老百姓實行免票服務。公園還對其他遊客,年滿55週歲的女性、年滿60週歲的男性,現役軍人等實行免票入園服務。另外還按有關規定對兒童、學生、社會傷殘人員實行減免入園費等優惠規定。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當地很多人大清早就會到觀音山森林公園鍛鍊身體,日落黃昏更有很多人到公園進行休憩,像出進自己的家一樣方便,對此,觀音山森林公園都是免除門票。公園平均每天都會免除幾百人次,甚至上千人次的門票,一年可達到幾十萬人次。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單單就這幾項公益獻愛心善舉,據初步統計,觀音山森林公園每年有幾十萬張甚至更多的免費門票惠及了廣泛的社會大眾。

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在這十八年裡,黃淦波和他經營的觀音山森林公園,如果把一張張悄無聲息全免費門票及半免費門票折成款項,就有高達幾千萬元甚至過億元。也就是說黃淦波默默的向社會大眾獻出的愛心善款竟高達一億多元。

面對這種感天動地的善舉,很多人是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就連其他景區的同行們也都十分敬佩黃淦波所做的公益事業。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這位優秀企業家的大擔當。

有人覺得,從2003年至今,一個還面臨著諸多困難的民營國家森林公園,居然能夠長期對當地老百姓,對社會面上的年長遊客,對現役軍人等實行免門票服務,這是不可思議的。建設資金投入那麼多,經營得那麼艱苦,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對此,黃淦波卻情真意切地說:“對我們來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觀音山森林公園發展壯大的同時,做一些善事,給當地老百姓等社會人士提供免費的服務是一件讓我非常榮幸的事情,只要老百姓高興就行。”他希望通過此舉感動一大片,今後會有更多的各界朋友、社會機構參與到保護森林與環境的工作中來。

國內有關專家對此充分肯定,黃淦波和觀音山森林公園的做法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他已探索了一條公益模範的新思路。如若全國的重點旅遊風景區逐步推行像黃淦波這樣惠民益眾的類似舉措,雖然損失了一部分收入,但是大力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更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其為善的靈魂思想將會得到不斷提升的。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思想境界越高,行善力度越大

黃淦波是既敢想又敢幹的企業家,他的出發點一切都是為他人著想。他認為,凡事若都能懂得捨去,便能有所收穫。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並不索求什麼,雖然有時回報比付出更具誘惑力,但有條件捨得才是一種真正的榮幸。

值得稱道的是,觀音山古樹博物館,是全世界迄今唯一的古樹博物館,這個2003年1月11日成立的博物館,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其不僅向觀眾展示了古樹在人類生活、科學研究、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還會告訴大家保護古樹的基本方法,科普味道十分濃厚。

有勞動就有碩果,2004年12月被評東莞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稱號;2005年,該館又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旅遊局、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命名為“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值得讚揚的是,觀音山的古樹博物館從開放之日起就免費向遊人開放,已免費接納各地參觀遊客30餘萬人,其中中小學生10多萬人。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這浩大的善舉只有黃淦波敢這樣做,會這樣做。他說他既然選擇生態旅遊服務行業,就要惠澤父老鄉親和人民大眾,觀音山永遠敞開愛的大門。

公益是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的一項公益事業,公益是一件有意義的社會事情,也是彰顯一個人的修養和智慧。黃淦波熱心社會公益事業,自2000年以來,他以記名或不計名的方式向學校、醫院、失學兒童、災區、貧困老區以及寺廟等捐助善款600多萬元。

黃淦波認為,行善積德,從來是被社會道德所鼓勵的。在佛教觀念裡面,和有情眾生廣結善緣,更是被推崇為重要準則。在現實社會,簡而言之就是多做好事。做好事有多種方式,予人錢財,幫人克服困難等都是在做好事,行善無大小。

這就是一位優秀企業家的公益情懷,這就是他助人為樂,為人民辦實事的真實寫照。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應傳鋒,男,1964年6月出生,河南信陽市人。1994年到廣東東莞打工,在工廠做過8年保安,在政府部門做過8年文秘,在新聞媒體單位做過多年記者,編輯。本人從2001年開始在南粵10多家報紙,雜誌上發表文學作品及新聞報道900多篇。在《今日頭條》等高端傳媒上發表許多有影響力的大作,有30多篇文學作品獲獎,本人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黃淦波的公益情懷,彰顯了一位優秀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