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為什麼公立大醫院的績效改革也會遭遇大的抵觸而失敗?

閱讀提示:國內公立大醫院一家獨大,按說績效是大家羨慕的對象,績效改革應該進展很順利才對。

進行績效改革的原因無非兩種,一種是錢不好掙了,要精打細算,第二種是出於公平,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目前,公立大醫院進行績效改革,基本是前一種。藥品加成取消,靠賣藥品的路不好走了,要改;分級診療,大醫院攤子鋪的很大,但是患者卻在壓縮,要改;說好的財政補貼,永遠在路上,要改……

為什麼公立大醫院的績效改革也會遭遇大的牴觸而失敗?

改是對的,比等死強,也是被逼的。但是為什麼不少公立大醫院的績效改革(有些只是沒爆出來,鬧得動靜並不小)也會遭到嚴厲的牴觸?這還真不能都怪鬧事的員工。

首先,院領導要檢討:管理方式簡單粗暴。績效改革是明顯牽涉各個人員利益的,沒有達成共識,僅僅幾個領導開開會,然後走走形式直接推行了,員工被代表了。你是工資降的員工你願意嗎?他是要養家餬口的。

其次,思路有問題:忙時吃稠閒時喝稀。這個邏輯,上年齡的人都知道什麼意思。進行的績效改革和這類似,邏輯差不多,錢誰掙的,誰多得。醫院的錢是誰掙的?醫生。有護士的份嗎?不是醫生你哪來的患者,沒有患者你掙什麼錢!護士的工作誰都能幹,醫生不好培養。這就是每次進行績效改革抗議時,護士總是衝到前面的原因。

為什麼公立大醫院的績效改革也會遭遇大的牴觸而失敗?

再次,院領導不懂人情世故:忽視不安全感會蔓延全院。每次首先鬧事的確實是護士,但是你問一下醫生沒?醫生也缺乏安全感,於是實際情況經常是,護士衝在前面,醫生支持。

最後,想當然做事:追求絕對公平,忽視相對公平。一個媒體顧問說,院長都是專家出身,邏輯思維強,數學很好,但是文科不行。在媒體,編輯從報社得到的工資福利要高於記者!為什麼?因為編輯沒其他收入,收入就是單位給那麼多,記者不同,車馬費、廣告及其他等,單位發那點錢不影響。企業一線銷售人員基本工資要低於一線製造工人,為什麼?工人的收入是固定,銷售人員的工資是基本的而已。醫院也是,護士有其他收入嗎?沒有。醫生呢?你說呢。但是醫院每次進行改革時首先乾的就是砍掉護士的收入,她不先鬧事就怪了!

有自媒體對此次護士鬧績效的事寫文章說:績效改革的意思不是一定要漲,有起有落,有考評細則……我覺得這種觀點很腦殘

為什麼公立大醫院的績效改革也會遭遇大的牴觸而失敗?

第一,整體下降,哪來的起落和考評,你噹噹事的護士傻?在公立醫院,護士不會輕易鬧事。第二,房價上漲好幾倍,物價上漲好些,不少年輕的醫務人員生了二胎,工資不升反降,你覺得他不敏感?而且原來大醫院護士的工資真的很高了有很大下降的空間?我們瞭解到的信息是,除了那個最大的醫院,護士平均收入過萬的,真不多!

而收入不過萬,在大城市也就能生活下來而已,而且這裡面是含著加班不論時間的。你拿他養孩子的錢玩改革,他不和你拼命就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