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衡量一座城市房價的高低,主要看這座城市的房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世界銀行給出的發展中國家合理房價收入比標準是3~6之間。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房價收入比超過9。考慮到國情不同,在折中情況下,如果我們國家的城市居民能夠達到月收入可以在當地買到1平米麵積的房子,就算是比較合理的房價了;如果買房需要貸款,月供不超過月收入的30%,還貸壓力不算太大。

那麼由此可見,細數全國665個城市,除了少數如黑龍江鶴崗、山東威海乳山等地方的房子出現“白菜價”,現如今一線城市房子每平米均價五六萬,二線城市二三萬,三四線城市一二萬,縣城的房價也在五六千,這樣的價格顯然是非常高的了。而具體到某個商品房持有者,因為房子在買的時候就貴,賣的時候肯定也貴,而買房者如果工資收入與房價之間比例失衡,市場就會陷入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的僵局。

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那麼如何打破僵局呢?藉此機會談談個人的一些思考。

首先,房子作為每個人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商品,受市場供需關係影響,如果的確物有所值,房價高的問題就不在賣方,買方沒有理由要求賣方賠錢賣房。但是房子是否物有所值,有時候並不完全由市場供需關係來決定,否則按照當前存量房數量和過高的空置率,房價早應該下降才對。但是眾所周知的是,如今的建房成本中,土地價格佔到了建房成本的6成以上,其次才是建材、人工、稅收等,另外房子除了具有居住屬性,背後還附帶了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屬性,因此也不能簡單用居住屬性來理解房子的價值。那麼既然土地價格是決定房子價格的關鍵性因素,這個局如何破,就要看“土地公公”如何抉擇了。

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其次,要看一座城市的人口流入流出情況。有人口流入的城市對房子的需求肯定大,特別是一線、新一線和強二線城市,可供建房的用地就那麼多,地價貴是可以理解的,房價貴也在情理之中,那麼此類城市的房價想要降到人人都能買得起的價位估計很難。畢竟人口流入一座城市,同時也會帶動資金進入這座城市,就會出現你買不起但別人買得起的情況,這個問題也不太好解決。而對於那些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房價降到大多數人都能買得起的價格相對會更容易些。為什麼目前這些城市的房價仍然貴到讓當地居民買不起呢?那是因為受“外力”作用,短期內一級市場價格被掌控了。但是二級市場價格“外力”不好掌控,也不可能維持太久。因此想要打破僵局,只有通過“時間老人”來促使房價下降,市場供需關係在這些城市發揮主導作用是早晚的事情。

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第三,出現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的現象,跟前幾年房價高速上漲有關。除了地價不斷上漲因素外,炒房是導致房價上漲的重要推手,前期是專業炒房團操縱市場,後期則發展成為全民參與炒房,說明現有的房價並不是房子的真實價值體現,而是泡沫的累積。是泡沫就有破滅的時候,時辰未到而已。另外,高房價在造就無數億萬、千萬富翁的同時,也是社會財富的大轉移。但是財富轉移與財富增加是兩碼事,到了社會財富被少數利益階層基本“吸光”了以後,房價就失去購買力支撐出現橫盤,接著進入下降通道就會成為必然。

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第四,投資和炒房儘管手法不同,但賺錢盈利的目標方向卻一致,這類似於玩擊鼓傳花遊戲,就看遊戲的最後玩家能夠堅持到什麼時候了。一旦出現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的現象,其實就已經離泡沫破裂不遠了。因此想要破局,需要由投資炒房者的經濟實力狀況,以及加槓桿投資炒房者的數量決定。在炒房成本不斷加大,投資不賺錢或面臨虧本的情況下,實力弱小的投資炒房客一定會是第一批選擇拋售房源的人,然後帶動整體房價下降。而從當前情況看,各地房價普遍處於穩定狀態,那麼沒有大幅度持續上漲的房價和高流動性的成交量市場,是不利於投資炒房的。到了投資炒房資金撤離出市場的時候,也就是僵局被打破的時候。

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總而言之,房子出現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現象,說明市場的供需平衡狀態已經發生變化,是商品價格泡沫化累積的結果。想要打破僵局,除了降低建房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將投資炒房資金擠出市場、控制房價過快上漲、保持房價與購買力掛鉤等,減少市場資金供應量、提高二套房貸款利率、開徵空置稅房產稅等等,辦法措施千千萬,不是能不能打破的問題,而是想與不想的問題。不過,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才能促進市場可持續發展,人為的外力作用短期內或許可以維持價格不變,長期終究會由市場自我調節,這是無法改變的經濟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