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為什麼從小學開始就要關注孩子的同伴關係?

小喇叭:劉鴻雁工作室,一對一微信

諮詢進行中,有書面諮詢回覆與文字、語音諮詢,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如果您對孩子教育、家庭關係、個人成長存在困惑,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为什么从小学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同伴关系?

所謂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溝通、相互理解。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員,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生存技能。小學生處於心智發展的特殊階段,一方面,他們獲得外界的信息量比較少,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比較差;另一方面,他們的心理可塑性很強。因此,在小學生群體中開展“交往”能力的培養具有獨特的教育意義。

人的交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教育和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通過對小學生同伴交往挫折的原因分析後我們知道只要小學生自身努力;身邊父母、老師共同對他進行正確指導、陶冶和鍛鍊;社會創造良好的環境,小學生同伴交往的挫折是可以避免和減少的,小學生同伴交往挫折的應對策略主要有:

小學生

自身出發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在事物的變化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小學生自身的努力是解決其同伴交往挫折的最有效辦法,小學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平時多參加野外實踐及多做校園活動中相對較難的事,通過做各種事情培養吃苦精神,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受挫力。

2.端正交往態度,當遇到交往挫折時,要客觀地分析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不要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平時學會清晰客觀地分析自己、分析別人。

3.利用課餘時間多看與交往有關的書籍、電視等,增長交往知識,學會與同學交往的正確方法、養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等良好性格,讓自己成為一位交往行為適度,個性心理健康的學生。

4.不僅要努力學習知識、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活動,還要培養自己樂於助人、謙虛禮貌等精神,讓自己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贏得同伴的喜歡。

從家庭方面入手

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充分利用空閒時間進行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特別是與小學生心理學、小學生交往方面有關的書籍及講座,這對於指導孩子的同伴交往有一定的幫助。同時,父母應該時刻關注並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當發現孩子心理出現亞健康狀況而自己解決不了時,應及時地求助心理醫生。

2.對於家庭結構不理想的家庭,要分析自己的家庭是屬於哪種結構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如:對於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要放開自己的孩子,應該捨得“放手”,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勇於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直接面對挫折的意識。

为什么从小学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同伴关系?

3.經常與孩子、老師溝通,多關心、多瞭解孩子的交往情況。當孩子在交往中遇到挫折時,能及時地幫助孩子從挫折中解脫出來,為孩子排除可能引起挫折的各種內外障礙,並教育孩子對挫折持正確的認識態度,形成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學會處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

4.轉變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放棄那種“成績高於一切”的思想,平時多指導孩子加強社交的目的性、計劃性,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積極與同伴交往。教孩子學會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瞭解別人,關心、幫助他人。讓孩子從小養成文明禮貌的交往方式和習慣。

5.儘量創造和諧的家庭關係。讓孩子生活在幸福溫暖中,保持一顆健康、快樂的心。

6.正確指導孩子的媒介接觸。規定並控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把看電視與讀書、實踐等活動結合起來。教孩子遠離暴力等有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媒介,多接觸有益身心,有益同伴交往的內容。

從學校方面入手

老師作為學生求學道路上的指引者,為了學生交際和心理健康的需要,多創設學生交往機會,讓學生享有充分的交際自由。

經常對學生進行正確交往的教育。如交往態度、觀念等的教育。不僅要創建學生同伴交往的機會,而且要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認識集體規則,培養集體榮譽感,學會在集體中與同伴和睦相處的能力。

對於在同伴交往中受挫的學生,要因勢利導,針對不同問題,採取相應對策及時化解他們間的矛盾,教他們學會角色互換,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而不是採取消極的交往行為,最終導致自己被同伴拒絕排斥,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對於班級中的各種夥伴群體,教師應該鼓勵良好的夥伴群體,利用良好夥伴群體促進小學生同伴交往,教育那些“不良”的夥伴群體。

學校方面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創辦心理諮詢室。創建有利學生同伴交往的時空。形成有力的家校合力。

“知女莫若母,知子莫若父”,天下沒有誰能比父母更瞭解自己的子女,作為學校應該經常召集家長開家長會或讓班主任進行家訪,儘量多地瞭解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等,從而為個別同伴交往受挫的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教育方法。而作為父母親也應全力與學校老師配合,一旦發現孩子交往上、心理上或生活上有什麼問題,如果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與老師共同商討,尋找解決對策。

为什么从小学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同伴关系?

為什麼要重視小學生的同伴關係

有的家長反饋,孩子到了高年級之後出現了很多因不願上學而焦慮、煩躁,這樣的情緒是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是沒有發現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加,特別是在青春期前後,獨立性和自主性開始逐漸的發展起來,逐漸開始有想擺脫父母的限制,約束,控制。孩子們會想獲得更多的自由和掌控感,他們會和同伴交往日益增多,對友誼的渴望更加強烈,同伴逐漸成為他們社會支持的一個主要來源。因此同伴關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成年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要更加重視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为什么从小学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同伴关系?

什麼是同伴關係?

在學術上,同伴關係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孩子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並且相互協作的關係。或者是主要指同齡人間的、心理發育相當水平的個體之間的交往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係。

同伴關係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水平:

一種是群體關係水平,反映了孩子在同伴集體當中的社交地位,也就是同伴地位,在集體當中能不能被同學接納,能不能被同伴拒絕,也就是分成同伴接納和同伴拒絕。更好的融入集體的孩子,肯定是被同伴接納更多的孩子。

第二種是二元關係的水平,反映的是個體和個體之間的情感聯繫,也就是友誼。一般來說孩子,尤其是到了高年級之後,深厚的友誼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的好朋友僅限於一個人或兩個人,和其他人有較少的互動的話,也可能是這個孩子獲得友誼的能力會相對比較弱一些。

孩子的整體發展來看,每個孩子都需要二元關係的友誼,也需要在集體中能夠被接納,能夠融入到集體中,在集體中獲得歸屬感,這種歸屬感的獲得對於孩子願意去上學,覺得上學並不是一件非常有壓力的事情。

正是因為孩子在集體當中有歸屬感他才樂於每天去上學,克服困難去上學,但是融入集體有困難的孩子,經常會感到自己被同伴所拒絕,而不是被同伴所接納,他就會經常感覺到孤獨不安,甚至孩子是不願意去學校的。

为什么从小学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同伴关系?

從學術上來講,會把同伴關係歸納為五種類型,分別是受歡迎型,被拒絕型,被忽視型,矛盾型和一般型。

同性格的孩子,他在同伴接納這個維度上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是屬於受歡迎型。有的是被排斥型,還有的孩子矛盾既想跟同伴在一起,也希望被同伴接納。但是他經常感覺到自己被同伴排斥,比如說有的孩子害怕拒絕別人,當同伴給他發出一個拒絕的請求時就非常痛苦,就感覺我不拒絕你們,你們也不應該拒絕我。這樣的話孩子在同伴中就會更加有壓力,更容易感到氣憤。

這種特殊與敏感的行為和被接納的程度確實有關係。我們看到有的孩子相對比較靦腆、被動,這樣的孩子不得不擾亂紀律,他獲得友誼的方式往往比較被動,很多人來找他,但是他主動發出邀請的情況卻非常少,但是在集體中能夠被接納。

同伴關係的幾個時期

孩子在高年級的時候,在同伴中感受到壓力,會比小學低年級的階段更大,從學術上研究發現這種規律細分成幾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孤立期,也就是一年級上半學期。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還不是很密切;

第二個階段是水平分化期,是一年級到二年級的一個階段。

垂直分化期是二年級到三年級。小團體形成期是三到五年級和團體合併是到六年級。

從這樣的一個劃分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小學一二年級時,孩子的同伴交往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而到了高年級同伴關係處理能力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他們要應付各種壓力。

小學生的同伴關係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與小學生認識過程的發展相適應,也與小學生在班集體中的集體活動經驗有關。

小學生的同伴關係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條件或偶然興趣一致的基礎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樓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後來,他們逐漸建立了新的交往標準:其一,他們傾向於選擇與自己的興趣、習慣、性格和經歷相和諧的人做朋友;其二,他們傾向於選擇品行得到社會讚賞的人做朋友,如挑選學習成績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做朋友。

为什么从小学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同伴关系?

小學生的同伴關係還具有一定的性別特點。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對他們最喜歡的同伴在性別上的選擇態度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學生,都傾向於選擇同性同伴,這種現象在小學階段呈上升趨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別的小學生具有共同的興趣和活動方式,便於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選擇同性別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學生性別認同的作用。所謂性別認同,是指對自身性別的正確認識。小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正確地理解自己的性別並將自己投身到同性別的活動中去,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這樣有助於小學生對自身性別的接受,逐漸形成符合社會期望、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並最終適應社會生活。

此外,在

小學生的同伴交往中,還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級的男生,常常採取製造事端的方式與女生接觸,如在課間把女生的文具藏起來,在課桌中間畫一條界線等,表明這些男生對女生特有的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生會表現出微妙的變化,如表現出拘謹、靦腆、故意的漠不關心等。所有這些行為特徵,都是小學生異性交往的特點。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一對一輔導諮詢進行中!

攜手與您一起搭建與孩子心靈溝通的橋樑,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能力,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學會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會意識和人際關係管理的技能,能理解與包容他人、對他人產生情感共鳴,建立積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創意性地解決問題和做負責任的決定。

諮詢預約/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