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對話劉格菘# 在2016年的那輪反思中,我對A股的歷史表現進行復盤,有些投資是賺宏觀的錢,如週期復甦、供給側改革;有些投資是賺估值的錢,如互聯網、新興行業;有些投資是賺業績的錢,慢就是快。條條大路通羅馬,哪類風格資產會在未來一段時間佔優,是市場的規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標準。至於基金經理的組合到底

#對話劉格菘# 在2016年的那輪反思中,我對A股的歷史表現進行復盤,有些投資是賺宏觀的錢,如週期復甦、供給側改革;有些投資是賺估值的錢,如互聯網、新興行業;有些投資是賺業績的錢,慢就是快。條條大路通羅馬,哪類風格資產會在未來一段時間佔優,是市場的規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標準。至於基金經理的組合到底配置哪類資產,取決於基金經理對於市場的理解以及自身的能力圈。根據自己的能力讀懂市場的規律,並根據市場的變化動態調整自己的組合,這就是尊重市場。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和積累,我覺得自己要從自下而上的選股中跳出來,要多從行業比較層面去思考,把未來幾年最好的行業找出來。2017年之後,我的風格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會更加重視行業配置,純自下而上選出來的個股佔比逐漸淡化。2019年大家看到科技表現比較好,覺得我是運氣好,賭對了。但其實我在2018年就開始重倉科技。2018年半年報中,我明確提到重配半導體、電動車、新能源等成長性行業。但沒想到的是,當年下半年,市場情緒非常悲觀,科技類資產表現比較差。2019年組合表現比較好,超額收益主要是行業配置Alpha,抓住了一批行業中最好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