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疫苗刷屏引出的話題:學新聞變得有多不堪?

疫苗刷屏引出的話題:學新聞變得有多不堪?

疫苗大案背後,是一個逐漸習慣沉默的行業。它的缺位,使得輿論讓位於喧囂與空洞議論,而不再有肩負使命、孜孜不倦地深度挖掘。繼而,壓力也會傳導更上游的新聞教育。近日,《志遠讀城》在高中文科畢業班的學生中調查顯示:300人中僅有1人將來願意當記者。

之一 一個開始習慣沉默的群體

伴隨武漢持續半個月的高溫刷爆朋友圈的,是熱騰騰的疫苗案件,還有圍繞疫苗案催生的各種反思文。

其中,關於調查記者這個職業的數篇追問文,自然引起很多傳統媒體人的關注,而誘發的反應,我相信只是更凝重的沉默。

如果類似《深度調查行業興衰》這樣的文章,出現在十年前,在新聞圈內激起的一定是不一樣的浪花。那是個紙媒行業的黃金時代:“錢發下來了,還沒來得及存進銀行,下個月又發了。放在家裡,一摞一摞的。”這是南周火紅時一位記者描述的。新聞職業理想有時候跟高薪之間也會非常和諧。

只是最近這些年,對於傳統媒體從業人員來說,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出現的報紙停刊和傳媒集團裁員事件,已經讓傳統媒體人更多的為自己生計在發愁,考慮還要不要留在這個行業。

“鐵肩當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樣的豪言壯語,對一個奄奄一息的群體來說,似乎扯遠了點。取而代之的是“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們珍重!”

在描寫記者行業的文章中,充斥著這樣的筆調:“對於大部分艱難掙扎的調查記者而言,他們的左耳,可能響著周華健那句歌: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而他們的右耳,可能是李誕的那句話‘人間不值得’”。

在這樣的社會認知基調下,還有家長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去學新聞,當記者嗎?

顯然,壓力是會傳導的,不會僅僅侷限於新聞媒體行業自身,而且會向上遊傳遞。

疫苗刷屏引出的話題:學新聞變得有多不堪?

之二 認知偏差帶來的生源壓力

先從我個人的一次調查談起。

上個月月底,我自告奮勇去湖北一地市高中作招生宣傳。在那所學校300個畢業班的文科生中,我做了一個調研,請他們中願意讀新聞,工作後願意當記者的人舉手。結果,300個人中,只有1個男生舉手。

這個局面,讓我看了心酸。尤其是我這樣曾經在湖北日報、湖北廣電工作了15年的人來說。要知道,在我們這一代人之前,還有以後的很多人中,有多少人少年時候把畢業之後能夠當做記者,寫新聞當成一件非常神聖和嚮往的事情。

在現場,我給這300名畢業班文科生做了一個報告。報告題目就是,今天學新聞傳播,我們能夠做什麼?

報告做完,我再做調查時,舉手的人明顯增加了很多。

更好的消息是,我被告知,這些學生中,已經有人填志願我所在的新聞傳播學院,並且被錄取了。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深刻地反映出社會對於新聞傳播的誤解和偏差。

所有人,包括很多層次很高的人心目中,都會覺得報紙、電視、廣播,尤其是報紙不行了。新聞傳播學院也沒有辦的必要。在他們心目中,將報紙、廣播、電視、雜誌等同於新聞傳播。

這種認知偏差,給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帶來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以往,各個學校文科生中,新聞傳播往往是招生分數最高的,新聞傳播學院也從來不為第一志願率發愁。但是現在的局面是,不僅不能奢望最好的學生會來報考新聞傳播學院,就是第一志願報考新聞傳播學院的都不多。

疫苗刷屏引出的話題:學新聞變得有多不堪?

之三 到底該如何看待學新聞傳播

到底該如何看待新聞傳播學科呢? 簡單說幾個事實,可能會改變大家的認知。

其一,新聞傳播學科的重要性,跟大家每天看手機的時間和人數直接相關。

實際上,今天媒介已經更加深刻融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身體的延伸,正在變成現實。作為一個現代人,媒介已經成為了基本的素養。否則,你的生活會被鋪天蓋地的信息攪和得昏天黑地。不但不能利用這些信息來發展、武裝自己,反而會深受其害。提高國民媒介素養,這是新聞傳播學科的第一個使命。

其二,今天社會上,哪一家上規模的企業,哪一個政府部門沒有自己的網絡媒體?社交媒體?或者“兩微一端”,現在還有抖音。所以,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而言,只要你學得紮實,根本不愁就業的機會。

而從我本人的感知而言,進入高校工作之後,朋友們找我最多的就是:你那裡有沒有文筆好的學生,幫我推薦一下,我們急需。可見社會對真正新聞傳播人才的渴求。

其三,回到前文所提到“執筆走天涯”,傳統新聞人的理想而言,天地更加廣闊。社會的發展,塵囂隨著網絡四起,普通人無從分辨,更需要專業的真相挖掘者。好比“家家有鍋碗瓢盆,永遠也代替不了專業的大廚”。真相永遠不會沒有價值。社會最終將以特定的方式,為真相買單。

其四,再站在學術一點的角度,從學科來說,人文類學科大多離不開傳播。可以說,語言類學科研究的是傳播的媒介;社會學、心理學研究的是傳播的過程;而政治學則高度重視傳播的結果。新聞傳播學科有非常強的存在感:很多學科都是站立在傳播的基礎上。站在這個角度來說,新聞傳播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專門出了一本關於領導人新聞思想的書,說句話,能夠得到這樣重視,這樣殊榮的學科,並不多見。這說明高層對於新聞傳播學科的重視,遠遠要超過社會的認知。

從上面這些事實,可以看出,新聞傳播並不是像人們現象的那樣衰落了,而是換了個馬甲,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新聞傳播,由以前的陽春白雪走入普通人的家門。對媒介使用已經不是幾個新聞從業人員的事,媒介素養已經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新聞傳播專業所肩負的責任更重了。

雖然,社會感受到了新媒體給社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卻還在用老眼光審視學新聞傳播的人。導致了對新聞傳播專業的認知偏差。

這樣的偏差,到了應該糾正的時候了!

疫苗刷屏引出的話題:學新聞變得有多不堪?

《志遠讀城》精彩文章

在漢名校高調舉辦畢業典禮:有儀式的人生,讓你從不相信到相信

再精心安排的人生,也會被命運粗暴打斷

“利川紅”借勢,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

考問楚商:武漢晉升“設計之都”週年,你確信沒錯過什麼?

大人物走後看東湖

看不懂,瞧不起,來不及

一隻被施了魔法的橙子

當6000只天鵝來敲門

星空拍客(下)

星空拍客(上)

無人區的“潛規則”

萬里自駕中的那些豔遇(下)

萬里自駕中的那些豔遇(上)

絕世小鎮遇見誰

世界最長、最無用的橋,卻讓每個路過的人終生惦記

Joffre Gorge:沙漠深處,千古歲月,悠悠迴盪

墜落山溪探幽潭:當世界靜到極致

1000萬+,當紅“神文”埋了什麼毒?

那城在眼前,卻拒我入內

殺死袋鼠

拋錨無人區

佳人勿入布魯姆:芳心被竊不自知

御風飛渡:偷窺上帝的私家花園

不老的月光

土著禁地的神秘探險隊

澳洲腹地自駕“口味重”

三萬裡自駕,源於生命的一次終極體驗

奇幻的“地下城”:庫伯佩地

他們的街道在狂歡

夜釣印度洋

Fremantle,端杯酒走你千遍

孤獨之城的“宮斗大戲”

夏醉利川,就貪那點涼

身體的張力

華中師大百名女生致信馬化騰:你欠我們一杯茶

千年銀杏谷,尋一個像聶隱孃的女子

千古風流一湖煮

================

《志遠讀城》

把人生百態寫進風景裡

出品人

吳志遠 城市品鑑師,學者,前媒體人;致力於品牌整合傳播,創意寫作,農業傳播及新媒體應用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