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

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

前些天,在知乎上,有網友拋給我這樣一個問題:

以前80、90年的孩子都不喝奶粉不仍然挺健康嗎,現在的孩子為什麼要喝奶粉?

有沒有覺得這個問題還是蠻有意思的呢?

你們心裡是否也冒出過類似的困惑呢?

這個問題的背後,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點,其中不乏了現代養育的一些誤區......下面是我基於我的接診經驗和社會體驗總結出來的一些內容,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夠深刻,所以,特別希望你們可以留言給我,說說你們的個人想法,幫助我補一補我認知的拼圖。

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

首先,80、90年的孩子們是喝奶粉的!

別說80、90後了,就連70後的孩子們,其實也是有可選擇的奶粉的,如果有條件的話。當然,不同地域、不同經濟收入、不同知識儲備、不同採購渠道等因素,會限制奶粉的可得與否。

反正,屋主在嬰兒期確定是喝過奶粉的——據我爹媽說,雖然我有幸被純母乳餵養至1週歲,但其間我有過因媽媽感冒發燒住院而喝奶粉的經歷。媽媽住院,自然沒有辦法繼續給我哺乳,只能由爸爸臨時用奶粉餵我(聽上去應該挺奢侈的,估計如果不是因為我是獨生子女,也很難這麼破費,畢竟那時候父母的工資都好低)。不過,我父親實在不記得是什麼奶粉了(理論上說,應該不是麥乳精),所以我也無從瞭解和比較那個時代與現在的娃娃們的待遇有多大差別,這實在是遺憾。(此處,請自動忽略屋主年齡~)

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

而對於知乎網友問題中那些“沒有喝奶粉的孩子依然很健康”,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和理解:

母乳餵養的“時代影響”

過去,城市發展沒有這麼迅猛,人們的工作地點距離家庭住址沒有那麼遠(以北京為例,大多數不會從二環跑到五環,更不會有朝陽“永堵”問題),午休時間也較長,所以即便是需要工作的媽媽們,大多數是有時間在工作間隙回家給寶寶哺乳的。二三四線城市更是如此,中午回家是自然而然的事兒。這就減少了因為工作地點遠、親喂次數少、吸奶儲奶等問題對母乳餵養的影響。

既往的生活水平較低,母乳餵養毫無疑問是節約開銷的哺餵方式,並且,奶粉也不會像現在那樣“隨手可得”(那時候網購應該是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和發達的),因此,母乳餵養於情於理都是件“傳統而自然”的事兒。

雖然母乳餵養絕不僅僅是為了省錢,但經濟成本也是個重要影響因素,人們對於母乳餵養的堅持會因此更有力一些,這對於媽媽個人的信念也好、來自家庭的努力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有過哺乳經驗的媽媽們都知道:人的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即便只是為了省錢而堅持要將母乳進行下去,對泌乳也會有一定的促進和延長效果。而現在的職場女性往往會有很多顧慮、外加奶粉得來容易且相對於經濟收入“沒那麼貴”,所以往往會較早備上配方奶,以備不時之需,這難免會從心理上給母乳餵養的堅定信念打一點點折扣。

也因為上面的原因,人們不會太去質疑6個月以後的母乳(那個時候,沒有太多現在對於生長速度、培養教育等各方面的競爭攀比心),或者說質疑的聲音相對較少,這對於媽媽們泌乳、哺乳的信心的影響會小很多(現在有很多媽媽,會因為家裡人對後期母乳的質疑而心緒不寧、陷於各種鬥爭,這對於母乳餵養的延續自然是有負面影響的)。

再有,在既往的年代裡,來自職場和寶寶養育的壓力較小,現在的職業女性在有娃以後,在面對迴歸職場、掙尿布錢、培養好娃等現實問題時,心理壓力還是蠻大的。

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

不同時代的“生理因素”

過去,女性“適齡生育”多過“擇期生育”,那時候二十多歲懷孕生娃是非常自然的規律。現在,整體的結婚年齡較以往大,常常需要“房子車子”各方面都準備好,因此,很多姑娘的婚嫁年齡都在三十歲左右甚至更大,而備孕生育也需要“準備”,無論生理還是心理上的。且不說環境影響導致很多夫妻要不上孩子,就說能順利懷孕生娃,常常已經是三十多歲甚至更大,高齡產婦(35歲的時候生孩子)比比皆是,女性的生理機能相對而言不如二十多歲,哺乳也是一樣。

二胎政策開放後,超高齡產婦增加,對生理機能更是挑戰。

更不要說還有很多因為擔心乳房下垂身材走樣而拒絕母乳餵養的——其實這是個誤區,很多女性不知道產後何時開始、以及怎樣開始科學有效地鍛鍊和塑型,錯誤以為母乳餵養會因為吃吃喝喝讓身材臃腫難恢復。

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

飲食與運動的差異性

過去養娃,真的都是沿襲傳統,該吃飯的時候就吃飯,也不會有太多的嬌慣和溺愛。現在照書養娃、照搜索引擎養娃,雖然很多觀點更加系統和科學,但也製造了一些弊端,比如:過於精細,輔食添加進度太慢,衛生要求過於苛刻、該吃肉的時候生怕消化不良或“上火”等,反而給生長髮育拖了後腿。

並且,自從獨生子女們開始結婚生子,6個大人1個寶寶導致的諸多養育問題就開始浮出水面:

以前一個家庭好幾個孩子,只能粗養,兄弟姐妹在飯桌上都是爭搶著吃、運動量也大(各種外面瘋跑瘋玩),雖然吃得沒現在豐富,身體素質往往並不差。

現在呢,家裡的一個小傢伙有6個大人共同擔憂這擔憂那,追哄逗騙餵奶餵飯,怕冷怕熱怕摔怕被偷搶撞——因此,無論是飲食還是運動量,現在的很多孩子反而是比不上70、80後的,自然會影響到身體素質。

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

工業化和信息流通發達化對養育的影響

其實奶粉沒有什麼不好的,現在的奶粉都參照母乳的營養,對各種營養素調整再調整、精細再精細,不停地在update和進化配方,已經比過去的奶粉更加符合各月齡寶寶的需求。同時,國家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奶粉的品質也越來越有保障。這對於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餵奶粉的寶寶而言,還是很有意義的。

只是,由於職場媽媽容易擔憂自己的泌乳能力和時長,容易過早過多地關注奶粉(提前大量備貨)、也容易過多地去比較(跟身邊的人比、跟網上的各種信息比)——這些,如果沒有影響到母乳餵養,倒也沒什麼,就當豐富知識和消磨時間,反過來,如果影響了母乳餵養,真的就是自找了一些麻煩。

雖然媽媽們的心情特別可以理解(誰也沒有權利質疑媽媽們的情緒和心理,因為每個女性生娃養育的過程真的是很不容易的,更何況很多還有產後抑鬱和家庭矛盾),但是,如果因為過度關注影響到結果,真的挺遺憾的。

我個人認為,還是相關的科普工作和社會支持不足(比如心理支持),希望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醫療環境的改善,這些問題能夠越來越受重視,且,有便捷+可靠的解決途徑。

再就是,前面提到的各種競爭和比較:網上的信息,不實的為多,家長們並非都有特別清晰理智的辨別能力,又缺少專業支持途徑,外加“怕孩子經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苦難,希望孩子們的未來比自己更美好和輕鬆,所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難免也會對包括奶粉在內的很多餵養問題過度關注、矯枉過正、甚至南轅北轍。

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

新時代,做家長不易,做孩子不易,大家都不容易,希望上面的分析,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幫助一些家長繞開坑,幫助一些寶寶真正健康地成長。

【廣而告之】:你經常受便秘困擾嗎?敬請關注下一期內容哦~

遂謙碎碎念: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並無絕對的好壞之分,善用時代之長,盡力就好!願更多的媽媽能夠成功實現純母乳餵養!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專業營養科普內容(成人及母嬰),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搜索微信公眾號“遂謙的營養小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