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其實肝癌還可以這樣自查和治療!

癌症視乎已經成為人類的殺手,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甚至結束我們的生命。繼發性肝癌到底有何可怕之處,讓專家為您揭秘。

什麼是繼發性肝癌?

繼發性肝癌是指身體其它部位惡性腫瘤經過各種途徑轉移至肝臟的腫瘤,又稱轉移性肝癌。肝臟有肝動脈、門靜脈雙重血供且有豐富的血竇,故其他臟器的腫瘤易發生肝臟轉移。尤其是門靜脈系統臟器,如消化道及盆腔的惡性腫瘤佔轉移性肝癌的35%~50% ,約60 %的胃腸道惡性腫瘤可發生肝臟轉移。其次是經肝動脈轉移入肝的肺癌、乳腺癌、腎癌、惡性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另外胰腺癌、膽囊癌既可直接侵犯肝臟也可經淋巴、血液轉移入肝。在西方國家,其發病率約為原發性肝癌的20倍~65倍,在我國則兩者相當。其組織學特徵與原發癌相仿,合併肝硬化、癌結節破裂出血者少見。

繼發性肝癌診斷依據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1、病史:繼發性肝癌多於原發癌治療過程中、治療後隨訪過程發現,少部分為首發,病程進展緩慢,多無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

2、症狀:原發癌症狀,早期可無自覺症狀,以後可出現肝區痛、納差、乏力、消瘦、腹脹、發熱、黃疸等。

3、體徵:腫瘤較大時可觸及上腹腫塊

(二)、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

⑴.原發癌特異性檢查:甲胎蛋白(AFP)多不增高,胃腸道來源者可有CEA增高,卵巢來源可有CA125增高,而胰腺來源則可有CA199增高。

⑵.病毒性肝炎和肝功能檢查:乙肝、丙肝標誌物多為陰性;早期酶學多無改變,有症狀者可見鹼性磷酸酶(ALP)、r-谷丙氨酰轉肽酶(r-GT)、5—核甘酸二脂酶同功酶V升高。

2、影像學檢查:

⑴.超聲檢查:依原發癌來源不同而表現出多樣性。可以發現1.5cm以上病灶,但<1cm的病灶、靠近膈頂或肝緣的病灶,易漏診(漏診率25%)。病灶可為高回聲或混合回聲,部分可見“聲暈”“壁厚型空心徵”、“雙環空心徵”及“囊性實心徵”等。超聲造影檢查可見癌周繞行的血流,小於3. 0cm 的小肝癌顯示為少血供或無血供,隨著腫瘤增大,可表現為低速高阻型血供。

⑵.CT檢查:較B超有更好地敏感性和特異性,診斷符合率可達95%,檢出率以門脈期掃描為最高,動脈期次之,平掃最低。平掃可表現為邊緣模糊,大小均勻的稍低密度灶,檢出率低;增強掃描: 動脈期可見部分病灶明顯強化、部分僅邊緣輕度強化和部分不強化,門脈期病灶邊緣更加清晰,“牛眼徵”或“環靶徵”為消化系統來源肝轉移癌的典型表現。

⑶.MRI檢查: 在T1加權圖像上,呈低信號;在T2加權圖像上,大多數也呈低信號部分呈典型的“牛眼徵”或“環靶徵”;T2加權圖像對鑑別原發性肝癌有重要價值。

⑷.選擇性肝動脈造影及數字減影技術(DSA):根據轉移癌的血供多寡而表現不同。多血供者可顯明確的腫瘤血管,實質期顯示腫瘤團狀染色或環形染色。而少血供者則多見血管受壓、移位、變細等間接表現,腫瘤實質不染色,輪廓模糊。

其實肝癌還可以這樣自查和治療!

1、手術治療:肝轉移癌的出現預示著腫瘤已屬於晚期,原發腫瘤和肝轉移癌的切除可能性已經很小。但手術切除仍是一種有效且可能使患者長期存活的治療方法。適用於原發癌可切除或已切除,肝轉移癌符合:單發或多發而侷限;無其他臟器轉移或轉移灶可切除;全身情況良好,估計能耐受切除手術。手術方式以不規則肝切除為主,原則上不主張行肝三葉切除和肝移植手術。姑息性外科治療可選用局部消融治療、肝動脈插管、栓塞和結紮治療等。

⑴.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可減少腫瘤血供,控制腫瘤生長,對多血管型或少血管型轉移癌均有一定作用。碘油是最常用的栓塞劑,化療藥的配比方案依據原發癌而定。

⑵.經皮B超或CT引導下局部消融治療:適用於不能手術的散在轉移癌灶,可採用化學消融和熱消融治療方法。應用原則同原發性肝癌。

⑶.化療:可選用肝動脈置管化療藥(HAI)和全身化療,前者可使肝臟局部藥物濃度高於全身100~400倍,而瘤內藥物濃度又高於正常肝組織5~20倍,有效率顯著提高而副反應相應較小。化療方案應依據原發癌而定,治療效果也主要與原發癌的特性有關。

⑷.其他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免疫治療等可以選用,有助於提高生存質量和提高對其他治療的耐受能力。

繼發性肝癌轉歸與預後如何?

繼發性肝癌預後與原發癌的病理特性,肝臟轉移灶的數目、分佈情況,是否合併有其他器官轉移,治療措施等有關。原發於結、直腸的肝轉移癌,未經治療的平均生存期為6~18月,原發於乳腺者為6月,原發於胰腺者為2~3月。結、直腸癌肝轉移灶約20%可切除,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25%~40%,術後復發和轉移率為70%~80%。手術結合TACE或HAI可延長生存期、降低複發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