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評高三班主任被打:官員的戾氣豈能被容忍

“高考結束,育你三年,卻換來一頓毒打。”6月8日晚以來,該網貼在微博、貼吧及樂至當地微信群等流傳。網貼中稱,6月8日晚,樂至縣某中學(另有網貼稱系樂至中學)高三(14)班班主任因在校期間教育屢次上課玩手機、遲到和影響班級的學生,遭溺愛之家長帶上自己初中同學等人毒打,以洩私憤。(成都商報 《資陽一班主任被家長帶人暴打 打人者中含政府官員》)

據成都商報6月11日報道,6月8日,有網貼稱,因在校期間管教了上課耍手機、在校談戀愛的違紀學生,資陽市樂至中學一名班主任6月8日晚因拒絕學生家長邀約後,被學生家長帶來的人暴打。6月10日,被打班主任杜某也稱,因處理學生上課耍手機等違紀問題,被學生家長報復。事後瞭解到,毆打他的人還包括樂至縣住建局的公職人員劉劍。目前,包括劉劍在內的兩名打人者因涉嫌尋釁滋事,被處以行政拘留15天、各罰1000元的處罰,紀委監委等相關部門正對涉事人員展開進一步調查。

教師育人,高考結束,育你三年,卻換來一頓毒打。作為同是教師的學生家長,應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呢?作為“好事”的住建局公職人員,尋恤滋事、毆打他人,又是誰人給了他如此囂張的勇氣?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意味深長、發人深省。近年來,雖然我們一直長抓作風建設,效果不錯,但仍有個別官員頻頻上演暴力行為。雖然每一次都會遭到輿論的痛批,但是似乎總是有官員不長記性。官員是人民的公僕,不是普通群眾。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一言一行代表的不僅是自己,更代表著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絕不能肆意張狂、傲慢無度。

回顧高三班主任被打事件,之所以出現好事官員打人事件,與劉劍同志戾氣不消有非常大的關係。事件的發生,歸根結底主要還是該同志的官僚主義作祟,是其黨性不強的最直接體現。雖然事件已被作為治安事件處理,對打人者處以行政拘留15天、各罰1000元的處罰,但事件的不良影響仍在持續發酵,對於這樣的事件,我們豈能容忍。在筆者看來,治安處罰是小,更應該的是對其進行政治處罰,方能消除事件影響,方能打壓官員戾氣。

官僚主義不除,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又將何處安身呢?加強作風建設,決不能當作臨時任務,而應該治標又治本,作風建設要持之以恆,絕不能因為風聲一過,“四風”問題再現。作為政府官員,只有心裡裝著群眾,常懷為民之心,通過不斷地固本正源,維護好自身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才能贏得群眾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