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腹腔鏡直腸前間隙的解剖分離技巧(下)

作者: 馮波 張森 嚴夏霖 周樂其 何子銳 薛佩 鄭民華

文章來源: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2017,16(7)

【接上文】

三、直腸前間隙分離的手術路徑

準確識別DVF幫助術者更好地進入無血管解剖平面,正確及充分遊離直腸,保持直腸繫膜完整及避免損傷周圍組織,從而避免出血及術後排尿及性功能障礙。根據DVF與NVB的解剖結構及毗鄰位置,目前對於直腸前間隙的分離有兩種常見手術路徑:

(1)緊貼直腸固有筋膜,始終在固有筋膜與DVF之間分離。理論上,DVF與固有筋膜間存在可遊離的解剖間隙,但由於DVF上段十分薄弱(圖1),不宜辨別,分離過程中容易撕破,有可能損傷直腸固有筋膜,便無法達到TME的手術要求。

(2)先在DVF前側遊離,然後進入DVF後側,緊貼直腸固有筋膜遊離。結合相關文獻報道的經驗,為了避免損傷DVF上段,可在腹膜返折上方0.5 cm處切開腹膜,先可進入DVF前間隙進行遊離,由於NVB多位於精囊前外側,此處操作並不會引起神經與血管損傷。

筆者認為:遊離至明顯辨清DVF增厚時(接近精囊底部),即可橫斷DVF,看到光滑、完整的黃色筋膜,即進入DVF與直腸固有筋膜間的無血管外科平面(圖2A,圖2B,圖2C,圖2D,圖2E)。筆者歸納出典型的"三線特徵"(圖2C):腹膜返折切開線、DVF切開的近端線以及DVF切開的遠端線。

理論上"三線特徵"可作為對直腸前間隙的進入標誌線與維持標誌面。該路徑不僅符合TME的手術要求,保證環周切緣陰性,還最大程度上保留了DVF,保護了相應的神經及血管結構,減少術中出血量及降低術後泌尿及性功能障礙的風險。若腫瘤位於直腸前壁、可疑侵犯DVF時,則應在DVF前進行分離,並切除DVF,根據病情可切除受累及精囊或陰道。這難免會損傷NVB,導致出血及術後泌尿及性功能障礙。

腹腔镜直肠前间隙的解剖分离技巧(下)

圖1:Denonvillers筋膜上段薄弱、下段增厚

圖2:先在Denonvillers筋膜前側遊離,然後進入Denonvillers筋膜後側,緊貼直腸固有筋膜遊離手術過程

2A:Denonvillers筋膜明顯增厚時即可橫斷

2B:術中Denonvillers筋膜正面觀

2C:術中Denonvillers筋膜上方觀及三線特徵

2D:術中Denonvillers筋膜右側觀

2E:術中Denonvillers筋膜左側觀

四、Denonvillers筋膜與腹腔鏡TME的臨床療效

1、手術根治性:

腹腔鏡TME已開展20餘年,大量研究結果已證明其安全性與有效性。Heald認為DVF與直腸固有筋膜間無解剖間隙,屬於直腸繫膜的一部分,因此TME應將DVF常規切除。部分學者也認為:為了儘可能地達到腫瘤根治目的,應在DVF前遊離,常規將DVF切除。然而,事實上直腸固有筋膜是腹腔內阻止腫瘤擴散的天然屏障,能有效限制腫瘤轉移,保持固有筋膜完整就是TME最基本的原則。衛洪波等的研究結果顯示:保留DVF與切除DVF均可以達到相同的腫瘤根治性,患者3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術後排尿與性功能:

在達到腫瘤根治性的前提下,患者術後生命質量成為近年來的關注重點。由於NVB緊貼前列腺與精囊外側走形,錯誤的操作平面、過度的牽拉都會損傷血管及神經,造成術中出血,引起術後排尿及性功能障礙。

有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TME術後患者性功能障礙可達34%左右。衛洪波等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切除DVF的患者比較,TME術中保留DVF患者的排尿及性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降低。國外有研究結果亦顯示:DVF在前列腺癌術中保留與否與患者性功能密切相關。

筆者建議的手術路徑不僅保證了直腸固有筋膜的完整性,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DVF,避免損傷NVB,然而,切除的小部分DVF是否與排尿及性功能相關,仍需進一步探究。

五、結語

TME術中直腸前間隙的正確解剖分離是手術質量控制的關鍵點。目前關於DVF概念、起源及定位仍無定論,術者多根據自己在術中的發現而定義DVF。筆者結合相關文獻報道的經驗,對於直腸前間隙手術路徑,在腹膜返折上方0.5 cm處切開腹膜進入DVF前方遊離,在發現及確定DVF明顯增厚時,即可橫斷DVF,進入DVF與直腸固有筋膜間。筆者歸納出典型的"三線特徵",可作為對直腸前間隙的進入標誌線與維持標誌面。該路徑不僅保證了直腸固有筋膜的完整性,還最大限度地保留DVF,保護神經血管束,改善患者預後。

參考文獻【略】

【徵文啦】中國普外科焦點問題學術論壇徵文進行中,5月1日徵文截止,如您的稿件被錄用,將被邀請參加大會競賽,發言和壁報交流等,並免註冊費參加本次會議。會議期間將舉辦“FIS2018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優秀的你請不要錯過!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行投稿~

腹腔镜直肠前间隙的解剖分离技巧(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