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這例曾被誤診的肺間質疾病為何被稱為典型?這些相關檢查易被忽略

這例曾被誤診的肺間質疾病為何被稱為典型?這些相關檢查易被忽略

推薦語

反覆咳嗽、咳痰,症狀加重後還出現氣促,作為肺炎治療又總難緩解?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不少患者家屬甚至臨床醫生遇到這些情況都會有疑問和困惑……所以,醫生該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完善相關檢查呢?早診斷早治療就能對付這種披著肺炎症狀的「肺間質疾病」嗎?

在本文中,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的宋敏、彭紅、陳平醫生為大家分析了這樣一位曾被誤診、經過一波三折後終於確診的典型病例……出院後隨診的這些年裡,患者的情況又有哪些變化?

患者,男性,50歲,訴10餘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反覆咳嗽、咳痰,咳嗽為陣發性連聲咳,白色粘液痰為主,無發熱、無黃膿痰,症狀逐漸加重並頻繁發作,多次在當地醫院擬診「支氣管炎、肺炎」並予相應治療,但上述症狀仍然反覆發作。

2013年12月,患者受涼後再次出現咳嗽、咳痰加重,並少量黃色粘液痰,爬5~6層樓後即出現氣促,無胸痛、頭暈、頭痛、大汗淋漓等,遂來我院門診就診。

行門診肺部CT示:

1、雙肺間質纖維化 2、主動脈鈣化;

肺功能檢查示:

肺通氣功能基本正常,彌散功能輕度損害,予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等藥物治療後自覺症狀稍有好轉,一月後自行停藥未複診。

2014年3月,患者無明顯誘因自覺症狀再次加重,爬3樓即可出現氣促,未予重視。

2014年12月,患者在觀看電視廣告後入住北方某醫院,查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診斷同前,予中藥方劑治療,患者自覺咳嗽咳痰症狀較前略有好轉,但氣促同前。

2015年1月15日,求診併入住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

體格檢查:生命體徵平穩,慢性病面容,神志清楚,自動體位。口唇無發紺,氣管居中,頸靜脈無充盈。胸廓無畸形,雙側呼吸運動度對稱,語顫無增強,雙肺叩診清音,聽診雙肺呼吸音清,雙下肺可聞及Velcro羅音。心腹檢查無異常。雙下肢無浮腫未見明顯色素沉著。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腹部反射、雙膝反射正常。無杵狀指(趾)。

既往史:

吸菸25年,1包/日,餘無特殊。

輔助檢查:血氣分析:

pH 7.41,PaCO2 42mmHg,PaO2 88mmHg ,SaO2 97%(未吸氧);

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PCT正常範圍;

結締組織疾病相關檢查:

抗核抗體ENA14項、血管炎三項、類風溼因子、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ANA三滴度、抗CCP、補體、自免肝九項、抗心磷脂抗體、免疫球蛋白全套等均為陰性;

肺功能+支氣管激發試驗:

肺通氣功能正常,激發試驗(陰性),彌散功能中度損害,FVC 3.12 , FEV1 2.69 ,FEV1/FVC 86% ,DLCO 47.84%;

肺部HRCT示:

雙肺可見斑片狀、網格狀密度增高影,呈磨玻璃樣改變,以雙下肺明顯,考慮雙肺間質病變並感染。(圖1)。

6分鐘步行距離:460米。

這例曾被誤診的肺間質疾病為何被稱為典型?這些相關檢查易被忽略

圖1

臨床分析:

患者反覆咳嗽、咳痰、氣促;無職業和環境暴露史;胸部影像學肺部HRCT示雙肺胸膜下網格狀密度增高影符合IPF影像學表現;患者結締組織疾病相關檢查均為陰性。結合患者的病史和體格檢查及現有檢查結果,初步考慮診斷為特發性肺纖維化

建議戒菸,予吡非尼酮抗纖維化治療,逐步加量,囑每兩週複查肝腎功能,3個月後複查肺部HRCT,不適隨診。

患者於2015年1月27日出院,出院後一直遵醫囑服藥並定期複查;2018年2月複查,自覺咳嗽、咳痰較前好轉,感氣促症狀同前,無明顯加重,日常生活工作尚可。

複查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PCT正常範圍;

結締組織疾病相關檢查:

抗核抗體ENA14項、血管炎三項、類風溼因子、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ANA三滴度、抗CCP、補體、自免肝九項、抗心磷脂抗體、免疫球蛋白全套等均為陰性;

肺功能:

肺通氣功能正常,彌散功能中度損害,FEV1/FVC 86% ,DLCO 48.0%;肺部HRCT示雙肺間質纖維化較前進展(圖2)。

6分鐘步行距離:426米(SaO2 85%)。

這例曾被誤診的肺間質疾病為何被稱為典型?這些相關檢查易被忽略

圖2

通過上述病例,想必大家對「特發性肺纖維化」這一肺間質疾病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我們再來談談「肺間質的生理特性」。

這例曾被誤診的肺間質疾病為何被稱為典型?這些相關檢查易被忽略

肺間質的生理特性

我們通常將組成器官的細胞分為兩大類,實質細胞和間質細胞。

所謂實質細胞是指一個器官內承擔該器官功能的細胞;間質細胞是實現輔助功能的細胞。對於肺組織來說,實質即肺內支氣管的各級分支及其終端的大量肺泡,肺間質是支氣管和血管周圍、肺泡間隔及髒層胸膜下由結締組織所組成的支架和間隙,包括淋巴管和神經等。

肺間質的組成與一般疏鬆結締組織相同,但彈性纖維較發達。肺內的結締組織及其中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構成肺間質。結締組織主要分佈在支氣管各級分支管道的周圍,血管等行於其中,管道愈細,周圍的結締組織愈少,至肺泡,僅有少量結締組織構成肺泡隔。下面我們從肺泡間隔、小葉間隔、淋巴管和神經等簡單介紹下肺間質的生理特性。

顧名思義,肺泡間隔就是肺泡之間的東西,肺中的支氣管經多次反覆分枝成無數細支氣管,它們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很多突出的小囊泡,由單層上皮細胞構成的半球狀囊泡,即為肺泡。

肺泡的平均直徑0.2毫米,成人約有3~4億個肺泡,總面積近100平方米,比人的皮膚的表面積還要大好幾倍。肺泡是肺部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單位。肺毛細血管網最密最細,幷包繞肺泡,相互吻合成單層密集的網,有的緊貼肺泡上皮。人的肺泡毛細血管環多呈六邊形,有利於擴大其呼吸面積,成人肺泡總面積為100平方米,而毛細血管網的總面積可達60~80平方米。

肺泡隔內還有較多的彈性纖維,其彈性回縮作用可促使擴張的肺泡回縮。如果彈性纖維退化變性,肺泡彈性減弱回縮較差,會影響肺的呼吸功能,久之將使肺泡擴大,導致肺氣腫。肺泡隔內還有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和肥大細胞,此外,還有淋巴管和神經纖維。肺泡腔內的O2與肺泡隔毛細血管內血液攜帶的CO2之間進行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結構,稱氣-血屏障。氣-血屏障很薄,總厚度約為0.2~0.5微米,間質性肺炎時,肺泡隔內結締組織水腫、炎症細胞浸潤,使肺換氣功能發生障礙。

每一細支氣管連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組成一個肺小葉,大小約1~2.5釐米,呈多角形結構,一般有五個角。肺小葉之間有極少量的疏鬆結締組織分隔,叫小葉間隔,其中有肺小葉靜脈及淋巴管,在肺外周區發育較好,在中心區發育較差。

肺的淋巴管和神經,肺的淋巴管有淺叢和深叢兩組。淺叢分佈在肺胸膜內,淋巴叢匯合形成幾支較大的淋巴管,將淋巴輸入肺門淋結。深叢分佈在肺支氣管樹的管壁內和肺泡隔內以及肺血管的周圍,最後也匯合成幾支淋巴管,將淋巴輸入肺門淋巴結。

肺的神經分為傳出神經纖維和傳入神經纖維,神經纖維隨支氣管分支和血管分支入肺,傳出神經末梢分佈在支氣管樹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和腺體,傳入神經纖維末梢分佈於支氣管樹管壁粘膜內及肺泡上皮,纖維出肺後行於迷走神經內,將肺內的刺激傳入腦呼吸中樞。

總而言之,肺間質的作用在於輔助支撐肺實質的導氣和呼吸功能,同時在物質代謝和轉化作用也十分重要,是機體完成呼吸生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來自肺間質的疾病也是不應忽視的。

這例曾被誤診的肺間質疾病為何被稱為典型?這些相關檢查易被忽略

宋敏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內科學博士;

這例曾被誤診的肺間質疾病為何被稱為典型?這些相關檢查易被忽略

彭紅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間質疾病學組委員。

這例曾被誤診的肺間質疾病為何被稱為典型?這些相關檢查易被忽略

陳平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湖南省呼吸疾病診療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第五、六、七屆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常務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