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大年三十 南方醫院“抗非英雄”帶隊馳援武漢

昨日(1月23日)晚間,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以下簡稱南方醫院)原小湯山抗擊“非典”醫療隊的一封《請戰書》被刷屏。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經國家衛健委統一部署,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以下簡稱南方醫院)選派24名醫護工作者支援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戰役,醫療隊將於20時向武漢進發!

“抗非英雄”掛帥出征武漢

據瞭解,此次南方醫院醫療隊隊長由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郭亞兵擔任,護理人員由惠僑醫療中心護士長李利擔任。昨晚被刷屏的《請戰書》,便是在郭亞兵和另一名隊員王曉豔的共同倡議下,醫療隊24名隊員寫下的,向組織請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大年三十 南方医院“抗非英雄”带队驰援武汉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醫護工作者都曾參與2003年原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赴小湯山醫療隊。郭亞兵則是原第一軍醫大學赴小湯山醫療隊隊長,當年為抗擊“非典”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做到了醫務人員“零感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方醫院方面獲悉,2003年,SARS肆虐,郭亞兵帶領著29名醫療人員,前往北京小湯山醫院支援,參與“非典”病人的救治。在小湯山執行任務的兩個多月期間,這一群人經歷了生死考驗,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

大年三十 南方医院“抗非英雄”带队驰援武汉

這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兇猛。微信群中,“抗非老兵”討論熱烈,思考自己能為國家做點什麼?護士長王曉豔率先在群裡起草一份請戰書,主動要求赴防治一線工作。她的倡議得到了24名小湯山隊員的熱情響應,大家紛紛簽字,按下鮮紅的指印,請戰抗擊新型肺炎。

郭亞兵坦言,當年參加抗擊非典的人員,現在大多是科室業務骨幹,手下都管理著一個團隊,想抽調當年的“原班人馬”參與抗擊新型肺炎,這不現實。但作為一名老隊員,他可以帶隊,到一線指導新醫生,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工作,避免感染。

大年三十 南方医院“抗非英雄”带队驰援武汉

資料顯示,郭亞兵出生於1963年,博士學位。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廣東省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學會常委委員。從事傳染病和肝臟病臨床、教學和科研20餘年。

今天是大年三十,57歲的郭亞兵,仍然衝在抗擊病毒的最前線,再次掛帥,帶領南方醫院24人醫療隊出征武漢,為抗擊新型冠性病毒在作貢獻。

“抗非”的成功經驗可以傳輸

24日下午,郭亞兵表示,“有些經驗是可以傳輸的。”面對未知的疫情,醫護人員的第一反應是害怕,這是在情理之中,“說不怕那是假的”。但要學會與恐懼相處,“如果睡不好覺,免疫狀態是紊亂,自然就更容易感染。當年在小湯山時,大家心情很放鬆,該吃飯就吃飯,該運動還是要去運動。”

“心理要放鬆,但防護要到位。”郭亞兵介紹道,一線醫護人員尤其是發熱門診,近距離接觸病人的醫生,應做好一級防護,“工作容不得半點含糊。”

“請戰書有鼓勵醫生士氣的作用。”郭亞兵說,現在科室裡年輕醫生多,大多沒參與過非典,就希望告訴他們,“病毒是可怕,但我們氣勢上不能輸!”

據瞭解,此次南方醫院請戰的醫護人員有近千名,但是最終選派了身體素質和專業能力較強的24名醫護工作者前往。“因為考慮他們自身的安全,所以院黨委制定了嚴格的規定,比如超過55歲的,沒有臨床工作經驗的,曾在半年之內住過院的醫護人員,可能就不建議去了。”南方醫院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不僅如此,南方醫院黨委高度重視“新冠”病情,在前期完善組織機構的基礎上,針對防治“新冠”情況,今天(1月24日)早上決定成立三個小組:一是成立“前線指揮部”,設立了專線電話,隨時協調解決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二是成立了督導專家組,選調感染內科、呼吸內科、感染辦等資深專家為督導成員,嚴格督導一線工作人員的規範操作情況,並對救治中出現的技術問題進行指導,編寫科學防治指南。三是成立了愛心團隊,專門為奮戰在臨床一線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做好後勤服務保障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