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別慌!你得的,很可能就是一次普通流感


別慌!你得的,很可能就是一次普通流感

昨天說到,隔離,是對易感人群最重要的保護。那麼,如果自己已經生病了,出現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發熱等表現,會不會是感染了新冠?要不要馬上去醫院?等等,先別慌。現在醫院發熱門診人滿為患,交叉感染的機會相當大。如果全身狀況尚可,不妨先暫時放鬆一下。畢竟,從2019年12月中下旬以來,每週,是每週,全國範圍內新監測到的疑似流感患者,都在1萬人左右,其中約有4成,被確診為流感。以上數據,出自中國國家流感中心網站。


這樣算下來,一個半月的時間,6萬人以上的感冒,2.5萬人以上的流感,和2000多的新冠確診人數相比,心裡會不會能略感平靜?換個說法,現在有100個人感冒發燒,其中屬於新冠肺炎的,不足5人。也就是說,當我們出現一系列感冒表現時,最大的可能,只是普通的感冒或流感。

接下來,把鏡頭拉近,看一看,得了新冠肺炎,會有哪些表現。從目前已公佈的兩批中醫專家提供的信息,以及衛健委診療方案,結合其他途徑,包括“中醫書友會”、“經方與急危重症”、“協和八”、“三聯生活週刊”、“上觀新聞”等公號上,發表的一手(或最新)案例信息,以及無疾個人對湖北當地朋友的詢訪,把新冠患者的早期臨床表現,大略整理如下:

1 肺衛表現:發熱(低熱37℃~38℃)、乾咳,咽乾、咽痛;

2 脾胃表現:乏力、納差、噁心、脘痞、腹瀉等;

3 舌象:舌苔厚膩(白或黃)。

面對這樣一位典型患者,有一點首先可以明確,就是溼邪盛,一系列脾胃表現,和厚膩的舌苔,都可以作為可靠的判斷依據;其次,熱邪的有無或輕重,存在一定爭議。實際上,前後兩位中醫專家,劉清泉和仝小林,主要的分歧,也正是在這個點上。無疾深信兩位專家的專業水平,或許只是所見患者病情偏差的緣故。

這點分歧,體現在方藥選用上,以寒溼為主的話,見舌體胖大,或見齒痕,舌苔色白,咽痛不明顯,脾胃症狀更明顯時,用藿香正氣會比較適合;溼偏熱的話,舌紅,舌苔色黃,咽乾、咽痛明顯,這時用藿樸夏苓湯,或更涼一些的三仁湯,會更加對證。從無疾自己的臨床經驗看,如果使用得當,中藥湯劑治療這種外感病,確實可以在兩三付,甚至一付藥後,令熱退身安的。附一則無疾的誤治案例,供參考。《暑溼發熱案》

或有疑問:這些藥治的都是普通感冒,對這次的新冠病毒,能有用嗎?實際上,中醫眼裡,壓根就看不見這種冠狀病毒,和那種流感病毒,有啥區別。因為中醫治療的原則,始終是扶助正氣,把邪氣趕走;而不是要獵殺某一種特定的細菌或病毒。通俗的說,管它長的像個三角形還是五角星,只要是邪氣,身體的正氣就會努力把它趕走。而中醫治療的作用,只是在正氣力所不及時,在後面推一把,而已。

要推這一把,趕走邪氣,還是要費一番心思的。心思主要花在,判斷邪氣的性質和輕重。無論哪一種細菌病毒,但凡作用到人身上,可能出現的表現,其實不外寒熱燥溼等,很有限的幾種。從症狀以及舌脈表現上,往往可以給我們比較可靠的判斷依據。這也是中醫千百年來,能以不變應萬變的根本所在。既然中醫作診斷,寒溼也好,溼熱也罷,靠的完全是患者的臨床表現,而不是實驗室檢查結果;那麼,如果患者的表現就如上面三條所見,病因到底是新冠還是流感,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治療,都是要祛溼,酌情清熱。所謂的異病同治,不過如此。

遺憾的是,上面幾種藥,只有藿香正氣有中成藥,其他的三仁湯和藿樸夏苓湯,都沒有成藥可以用。按當下湖北物資運輸的艱難,中藥飲片的優先級,恐怕不會太高。如果,在外感初期,如果只是簡單的打兩個噴嚏,流鼻涕,直接衝兩袋感冒沖劑就是了,很快自己會好。如果是出現上面的發熱、咳嗽,以及脾胃表現,無疾強烈建議,先找當地中醫面診,處以方藥。及早治療,管它是新冠還是流感

。但因為各種條件所限,沒有辦法及時得到醫生的救治,可以參照上面列出的臨床表現,選用藿香正氣,或藿樸夏苓湯。試服一天,對了,繼續;不對,再想辦法。

關於藿香正氣,主要有水和膠囊兩種劑型。一般來說,藿香正氣水效果更快些,只是口感略差。如果藿樸夏苓湯實在買不到的話,勉強可以試用,藿香正氣+生薏米替代。生薏米,在糧店可以買到,取30克煮水20分鐘,分三次,隨藿香正氣服用即可。以上只是無奈之選,有一份可能,儘量能找到中醫面診,針對病情,處以方藥,才是上選。

同胞有難,盡己所能。當下情勢緊急,中醫,是可以貢獻一份力量的。這份力量,可以不是那麼微薄。祝同胞無恙,願天下無疾。


無疾學社,專注中醫愛好者教育11年。《無疾學社精品課·中醫入門100講》,重磅上線。歡迎真正喜愛中醫,不滿足於一知半解,希望系統學習中醫的朋友,關注“天下無疾”微信公眾號試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