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首次系統總結癌症免疫治療的毒性(值得收藏)

包括檢查點抑制劑和過繼細胞療法在內的癌症免疫療法可操縱免疫系統識別並攻擊癌細胞。

這些療法具有在多種實體和血液惡性腫瘤中誘導持久應答的潛力,因此已經改變了多種腫瘤的治療方法。 癌症免疫療法根據其作用機理,導致獨特的毒性譜不同於其他癌症療法。 這些毒性通常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其中包括類固醇和免疫調節療法,並且已經發布了共識性指南。

2020年1月16日,Lucy Boyce Kennedy等人在頂級神刊CA(IF=223)在線發表題為“A review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toxicity”的綜述文章,這篇綜述將集中於檢查點抑制劑(CTLA-4/PD-1)和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如CAR-T)的毒性,包括病理生理學,診斷和治療。


首次系統總結癌症免疫治療的毒性(值得收藏)


免疫系統已經開發出一系列複雜的機制來檢測和根除癌細胞。這些途徑可以防止惡性腫瘤的發展,但也可以促進腫瘤細胞的選擇,從而避免宿主的免疫反應。癌症免疫編輯的概念突顯了免疫系統在防止腫瘤生長的同時發揮雙重作用,同時也塑造了腫瘤的免疫原性,它描述了腫瘤發展的過程,它涉及三個步驟:消除,平衡和逃逸。在消除階段,宿主的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識別並響應腫瘤特異性抗原。一些腫瘤細胞存活下來並進入平衡期,在此期間,適應性免疫系統阻止腫瘤的完全生長,但對其餘惡性克隆施加選擇性壓力。當腫瘤細胞對抗腫瘤免疫反應產生抵抗力時,它們就會逃逸。已經描述了多種機制來解釋這種逃逸的演變,包括抗原的改變或丟失,細胞因子表達的操縱以及免疫檢查點蛋白的上調。


基於對腫瘤逃逸機制的研究而開發的癌症免疫療法可操縱免疫系統,以重新激活抗腫瘤免疫反應並克服腫瘤逃逸的途徑。癌症免疫療法的早期方法靶向細胞因子來影響免疫細胞功能。例如,

大劑量白介素2(IL-2)和干擾素(IFN)α-2b會導致多種下游效應,並已被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和腎細胞癌(RCC)。隨後對免疫系統進行了研究,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過繼性細胞療法,溶瘤病毒和癌症疫苗。


免疫療法改變了多種實體和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方式,但具有獨特的毒性特徵,其毒性隨免疫療法的類型而異,並且與特定的作用機制有關。細胞因子(例如大劑量IL-2)會導致T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受到多個下游影響,進而導致毛細血管滲漏和敗血症樣綜合徵。在嚴重的情況下,這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這在歷史上一直限制了細胞因子治療的臨床應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包括抗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的抗體及其配體PD‐L1會抑制T細胞抗腫瘤功能,從而導致明顯的器官特異性炎症副作用。


另一種免疫療法是對患者T細胞進行體外修飾以產生特異性抗腫瘤藥。具有反應性的過程,稱為過繼細胞療法。例如,被設計用來識別腫瘤相關抗原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被用於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並且正在多種實體瘤類型中進行研究。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CAR-T毒性是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CRS)和ICANS。由於這些毒性,使用癌症免疫療法進行治療需要嚴密監測,毒性通常需要進行特殊管理。隨著免疫療法在癌症中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針對ICI和CAR-T毒性管理的指南也已制定。


在這篇綜述中,研究人員討論了與癌症免疫療法相關的毒性的病理生理學,表現,診斷和管理。


總的來說,包括ICI和CAR-T在內的癌症免疫療法已經改變了多種實體和血液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臨床試驗繼續擴大這些療法的適應症,並探索利用免疫系統治療癌症的新方法。免疫療法的臨床應用不斷增長,突顯了認識和管理其獨特的毒性特徵的重要性。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開發風險分層模型並表徵導致毒性的病理生理學,這將改善當前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毒性管理的基石通常是類固醇或免疫抑制,並且正在進行的研究正在評估免疫抑制對抗腫瘤功效的影響。


參考消息:

https://ac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3322/caac.215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