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他是叶嘉莹恩师,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随鲁迅成万人景仰的大师

他是有名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著名诗词专家叶嘉莹的老师,他就是顾随。

人生若能得一二知己,便是大幸事,顾随这一生,却从不缺少知己,这也许归因于他的性格,写诗的人多率真,甚至自己喜欢的戏曲艺术家杨小楼逝世,他都在上课时忍不住崩溃大哭,对于鲁迅,顾随更是如此,仅凭精神上的交流,就能够追随一生。

学生叶嘉莹

在被各式各样的新闻淹没的今天,很少有人会关注这样一件事:从2018年到2019年,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叶嘉莹老先生已经向南开大学捐款达到3568万元,这几乎是她的毕生积蓄了。

叶嘉莹是位女性,这里的“先生”,是对叶嘉莹的尊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她担得起这样的尊敬。

叶嘉莹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在同龄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她每天沉浸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3、4岁,当其他孩子尽情玩耍时,她已经开始识文断字、背诵诗歌。6岁以《论语》启蒙,从人生伊始,她就与众不同。

他是叶嘉莹恩师,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随鲁迅成万人景仰的大师

叶嘉莹老先生

完成学业后的几十个年头,叶嘉莹在教育界播种,在中国和西方的文艺理论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七十年来,叶嘉莹一直心系教育事业、研究领域。

在叶嘉莹的诗词创作历程中,大学二年级可以说是一个鼎盛的时段,那时国难家愁齐发,让她的灵感源源不断,然而更大的原因是她多了一大助力——在古典文化方面很有建树的顾随先生做她的老师。

顾随对她的才华非常赏识,常认真指导她的习作,而叶嘉莹也不负期望,学习勤奋刻苦,整整记了几大本的笔记,后来还时常翻看、补充,字迹渐渐模糊,她经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描绘模糊的字迹。

他是叶嘉莹恩师,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随鲁迅成万人景仰的大师

叶嘉莹评价老师顾随:“讲课往往旁征博引兴会淋漓,触绪发挥皆具妙义,可以予听者极深之感受与启迪。”

顾随和叶嘉莹的师生情谊不局限于学业上,更体现在灵魂的沟通交流中,顾随16岁上,母亲病逝,他曾写下很多情绪忧郁的诗句,这惨痛的经历让顾随对同样遭遇母亲逝世的叶嘉莹多了几分感同身受和怜惜,而顾随作品中的词句也常常能让叶嘉莹丰富自己的人生体悟,从中懂得很多道理,更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

他是叶嘉莹恩师,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随鲁迅成万人景仰的大师

顾随与叶嘉莹及同学的合照

可以说,叶嘉莹后来出版的著作里,都带有老师顾随的神韵,可见这位老师对她的影响之大,"假使苦水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这是顾随在一封信中所写,“苦水”是顾随的笔名。叶嘉莹在汲取顾随所授的同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添砖加瓦,也发挥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学术知己

顾随在学术上,从来不缺知己,除了鲁迅和学生叶嘉莹之外,其中一个学生周汝昌也是其知己之一,两个人的缘分是顾随在燕京大学执教期间开始的,周汝昌对于顾随的学识非常倾慕,大胆地给顾随写了封信,并附上简短的作品,没想到得到了回信,这才有了师生缘分,顾随称他为“最得意的学生”。

1941年,师生二人分隔两地,二十年来一直书信来往,这时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纯粹是师生了,更像是知音。这些信周汝昌一直留着,后来整理出版成书。

他是叶嘉莹恩师,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随鲁迅成万人景仰的大师

周汝昌曾这样评价老师顾随:“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只有学术上出类拔萃尚担不起这样的赞誉,难得的是,在教育事业上,顾随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从不计得失,晚年,即使身体日渐支撑不住高强度的工作,仍然坚持在教育第一线顽强工作,多年的工作,顾随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都成为了受人尊敬的专家、学者。


一生追随

凡对一事能够从一而终者,必然对其热爱有加,凡热爱,则多半得益于一位难能可贵的引路人,如果顾随对叶嘉莹、周汝昌等人来说,是这样的一种存在,那么顾随的引路人,就是鲁迅。

顾随也是忠诚的教育工作者,先后执教于多所大学,受到他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自发地参加了革命,顾随的创作中,最著名的就是诗词,研究也更倾向于诗词领域,无论是他的创作还是研究,都很大程度地受到了鲁迅的影响。

他是叶嘉莹恩师,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随鲁迅成万人景仰的大师

顾随

顾随在北京大学就读时,校长发现了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卓越,建议他学西洋文学,于是大学期间的顾随不仅学习了中国文学,在西洋文学及英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却很少做翻译方面的工作,仅有的几次,也与鲁迅有很大的关系——他曾翻译过俄国作家安特列夫的一部作品,后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示,自己是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后,才对这位俄国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言语中都能看出,鲁迅对于顾随来说,既像是老师,又像是知己,两个人在对于文学的欣赏方面,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虽然顾随和鲁迅并没有过什么直接的接触,擅长的领域也相差甚远,但鲁迅依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随对于鲁迅的作品,研究很深,在给朋友写的信中,顾随曾多次提及鲁迅和鲁迅的作品,“《译丛补》自携来之后,每晚灯下读之,觉大师精神面貌仍然奕奕如在目前。”不仅是写给朋友的信,在日记中,也多次提及。即使是鲁迅已去世之后,他在顾随的心中仍然占据一席之地。

他是叶嘉莹恩师,亦是周汝昌知己,一生追随鲁迅成万人景仰的大师

鲁迅

在各所大学讲课的那段时间,没有固定的课本,老师们按照自己的安排讲课,顾随一直围绕着鲁迅的思想进行授课,与其说是鲁迅的思想,不如说也是他自己的思想,在长期的摸索中,顾随已经将鲁迅的思想内化,变成了自己的。

顾随更擅长诗词的写作,很少发表过小说,一共只发表过四篇,其中

一篇曾被鲁迅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这证明了鲁迅对其思想及才华的认可。

有些人每天互相陪伴,灵魂却仿佛隔着银河;有些人一生可能都见不到一面,灵魂却早已相聚,成为知己,也许可以用来描述鲁迅和顾随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